島嶼行旅: 庒內ㄟ美術館 | 誠品線上

島嶼行旅: 庒內ㄟ美術館

作者 林志銘
出版社 正港資訊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島嶼行旅: 庒內ㄟ美術館:跟隨著美學訊息,探索著許多村落的蹤跡,常是誘人的旅行動機;一段段尋訪美麗故事的旅程,與素昧平生的人們邂逅,更是旅行中最為動人的生命風景。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跟隨著美學訊息,探索著許多村落的蹤跡,常是誘人的旅行動機;一段段尋訪美麗故事的旅程,與素昧平生的人們邂逅,更是旅行中最為動人的生命風景。村落裡的藝術,隨著那些微溫微暖的人與微笑,靜靜地等待著旅人到來,訴說著關於這裡的故事。同樣的「彩繪」,在不同城鄉小鎮當中,可以是素人觀點的愛鄉運動,也可能成為生命教育的學習方式;在宜蘭跟雲嘉兩個地區,「水」的議題所訴說的,並非僅於藝術之美,而在於因為失去(休耕政策、地層下陷),所激發出另一股重新再出發的正向動能;藝術,之於原民聚落,是一種生存的方式,更透過美學的能量,在面對逐漸失落的文化景況中,開闢出一條尋根的道路;對於雲林的台西海口村、台南後壁的土溝村或屏東的鹽埔國中來說,在面對資源匱乏的環境中,藝術所帶動的,是一股看見盼望的教育能量;嘉義新港Q版娃娃創新了傳統工藝,對比著南投魚池山楂腳於921震災後的重生故事,都深刻地分享出長期耕耘後的聚落生命價值;由都會裡的美學事件起頭,以日益消逝的眷村作為結語,更在於透過都會觀點與村莊思維的撞擊,來對比出藝術於不同的生活場域的存在意義。以「庄內ㄟ美術館」為名,「庄」既是講述著村莊觀點,但也透過「country」的雙關性,意涵著台灣實存於全球之「國度」;「館」亦非狹義於「房子」,而在於闡述美學行為之於生活「場域」中的環境經營觀,因此,透過每個故事所論述的,不僅在於藝術面向的視覺感官,更在於透過「非藝術性」的生活美學觀點,成為村落美學之於土地與人之間,種種相依存關係的探討方式。在亮麗與平凡之間,視覺,僅是一種表徵生活的方式,隨著每個場景的變換,每一個故事,均蘊藏著地方性、教育、產業及文化等多元面向;這些生活的劇本,在同質與異質之間,交織著衝突、矛盾、對比,卻又交融出某種程度的平衡與和諧特質,而激盪出豐富多元的辯證性。由都會到城鄉,「人」的觀點,藉由藝術的語言,述說了一種關於群體的生活本相;在都會城市中,藝術游牧於各式的生活街區,也許在匆忙、單調的環境裡,給人一段視覺上的驚喜、平面生活裡的樂趣與皺摺;對小鄉小鎮而言,藝術,卻可能在於激化出凝聚力,來成為追尋未來希望的動力。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王本壯 國立聯合大學創意統合設計研究中心主任石瑞仁 台北當代藝術館館長 林秋芳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局長 周雅菁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副局長張基義 台東縣政府副縣長 陳愷璜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教授 陳明輝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教授 黃世輝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教授曾旭正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 建築所教授 視覺學院院長謝佩霓 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 蘇瑤華 亞洲大學藝術館副館長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林志銘投入人文研究領域近三十載,長期於大學執教,並專研建築學及藝術教育,城鄉文化為其研究主軸。於學術沈潛的過程,從藝術文化的研究者與教育者,成為城鄉美學的推廣者,每年在島嶼的各處生活聚落間穿梭數萬公里,然而,其間感受的夢想與感動無法被里程計數,寫作是唯一的抒發方式,分享與訴說著每段旅程中,那些蘊藏溫度與生命觸動的島嶼生活經驗。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探索美學之旅的開始建築時尚的「垂直村落」與談著生活情感的「友誼農場」都會城鄉裡的藝術公仔與蘭陽平原上的稻草人在微型藝術「聚落」裡閱讀一段西螺大橋故事從Q版娃娃的家看見我們的家鄉在「森林紅茶」裡所述說的那段山楂腳故事那段由鄉間小路走向「星」光大道的旅程由「斯笛摩兒」出發的一段尋根之旅談著十架美學的霧台聚落Awba!最美麗的部落村落美學中的地方產業故事油漆刷下的「新」故鄉意識蘊藏於水田裡的珍珠「鸕鶿班長」與「小小偵探」文化分享的海口藝術村與消逝的蚵貝壁畫由校園走向社區的生命美學故事由「水水的夢」到「鄉情畫室」彩繪——另一種道別的方式「島嶼」行旅之後...

商品規格

書名 / 島嶼行旅: 庒內ㄟ美術館
作者 / 林志銘
簡介 / 島嶼行旅: 庒內ㄟ美術館:跟隨著美學訊息,探索著許多村落的蹤跡,常是誘人的旅行動機;一段段尋訪美麗故事的旅程,與素昧平生的人們邂逅,更是旅行中最為動人的生命風景。
出版社 / 正港資訊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3070528
ISBN10 / 9863070521
EAN / 9789863070528
誠品26碼 / 2680742884007
頁數 / 376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3X17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展場」裡,訴求的是一種產業文化的創新,也在於以城鄉環境美學的創意,來成就出地方風情的美學力。講求科學與技術的現代農業,稻草人,對於現代的孩子們,早已不是農村生活裡的記憶;過去僅是燃燒後再利用於土壤養分的乾草,在當今講求文化創意行銷的思維下,透過美學的思維,造就出另一種消費文化的產值。消費中,談著在地文化、提供出另一種生活美學的學習,也引領出另一種「藝術與人文」的課題;在平淡生活中,更成為一種親子生活中的樂趣。也因此,關於稻草人,無論之於珍珠社區或更廣闊的宜蘭城鄉小鎮來說,並不在於深沈的文化論述;稻草人在田野裡聚集,僅是藉著在地住民的集體性,以一種共同經營的方式,真實地體現出一種公眾集體參與的城市美學運動。近年來,在一片總以「彩繪」來談環境美學的流行風潮下,稻草人的裝置,或許可以是另一種美學創新的操作思考與嘗試;相對於各地點狀分佈自力經營的社區美學行動型態下,整體城市觀點的思維,或許更有著潛在的城市人文向上力。

羅東藝穗節-宜蘭的城市嘉年華會

已推動了十多年的「羅東藝穗節」,活動設計的構想與宜蘭童玩節有著類似的起源,除學習於法國「亞維儂藝術節」的活動內容外,也深受英國「愛丁堡國際藝術節」的影響,並參酌新北市汐止「夢想社區文教發展基金會」的創意踩街經驗,逐漸發展成為這個新興的地方藝術文化節慶。「羅東藝穗節」由政策規劃產生,但多由地方團體來執行,藉由各社區、商圈的共同參與方式,強化著地方認同與在地情感;並配合著宜蘭童玩節的童趣主題,以整體行銷觀念來推動出宜蘭的新城市人文特色。

除了以兩座大型兔型裝置藝術,成為活動的視覺標示外,鎮公所以文化行銷推廣觀光產業為目標,積極帶動地方社團共同參與活動。其中,宜蘭縣藝術學會歷經數月時間,徵集地方藝術工作者,運用夜市攤商經常使用之蒸籠、鍋碗、杓子、茶壺及刀叉等器具,創作出八組表現夜市風情的裝置藝術。

以水壺、濾網及蒸籠等物件所創作出的「大聲公」,強烈地呈現出夜市攤商們大聲叫賣的場所印象;類似的物件,也組合出另一個「街頭藝人」的意象。這群頗具創意的裝置藝術,不僅傳達著羅東商圈的生活情景,也藉由常民藝術的方式,將日常生活中的料理器皿加以組合,以聯結著在地生活與市集文化,來重新締造出小鎮的新人文風情。位於展演廳與「獼猴」公共藝術,分別陳述著羅東昔日的產業風華。公園裡,有著豐富童趣的「兔仔」的創意,均來自羅東鎮立托兒所北成分所的老師們,順應「兔年」主題,集思廣益地規劃、發想所集體創作完成的序列裝置藝術作品。

藝穗節成為鎮內每年的重要活動,鎮內各個社區團體均熱烈地動員了起來,各自發揮創意設計花車,配合「藝穗派對」與「踩街大遊行」的活動演出。活動期間,當地的攤商、地方社團及民眾也以創意裝扮造型,在商圈街區以大型的藝術踩街活動,大力地在街區中營造出歡樂的節慶氛圍。一系列配套的活動,多以兒童與親子為對象:分別有可以讓孩子們聽故事與「看」故事的「歡樂故事屋」與劇團表演;也邀請當地的工藝、文創工作者,帶領孩子們,以彩繪與簡單的製作方式,創造出許多可愛造型的「藝術部落格」。

隨著逐漸普遍的慢活休閒生活趨勢,嘉義縣重新整合了昔日的台糖五分車鐵道路線,規劃成為串聯諸多鄉鎮的環線自行車道。序列的公仔藝術,標示出各鄉鎮的產業人文特色,也帶領著旅者一處處地走訪著每個生活聚落。不同的公仔娃娃,既成為了地方產業的代言者,也透過不同的造型,來述說著這些產業的人文歷史。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