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小猴喝茶: 一個現代母親與兒子的甜蜜教養關係 | 誠品線上

與小猴喝茶: 一個現代母親與兒子的甜蜜教養關係

作者 盧秋瑩
出版社 生命潛能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與小猴喝茶: 一個現代母親與兒子的甜蜜教養關係:你想要你的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你想要他以什麼樣的態度看待萬物?什麼樣的精神面對挑戰?什麼樣的心感受美?什麼樣的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你想要你的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你想要他以什麼樣的態度看待萬物?什麼樣的精神面對挑戰?什麼樣的心感受美?什麼樣的人格與世界相處?什麼樣的方法去思考快樂與憂愁、面對生老病死?你希望他怎麼樣踏踏實實做一個人?當媒體興起Tiger mom(虎媽)風潮,比評中西教養方式的差異,本書作者盧秋瑩,以同為在美華人之身分,展現與虎媽截然不同的教養風格,不嚴不溺、中西平衡,為新世代親子關係建立全新的示範。本書記錄一個中西結合下的孩子,在父母全心培育下,從嗷嗷待哺的嬰兒,到學習成為一個獨立個體的寶貴六年;同時也記憶了一個新手媽媽顛顛簸簸、自學自省的痕跡。這不是一本育兒的專家理論,也沒有潛能開發或培養資優生的祕訣,而是一個母親如何以她的直覺付出深愛、與孩子相伴成長的真實歷程。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盧秋瑩美國麻州愛默生傳播學院媒體藝術碩士,自由作家和譯者。著有中英雙語青少年文學《步步減肥記》,譯有《一個印第安少年的超真實日記》、《好賊》、《甲骨文: 一次占卜現代中國的旅程》等書。喜好音樂、閱讀、簡單生活。目前與先生、兒子(小猴)和一隻貓定居於波士頓市郊。

商品規格

書名 / 與小猴喝茶: 一個現代母親與兒子的甜蜜教養關係
作者 / 盧秋瑩
簡介 / 與小猴喝茶: 一個現代母親與兒子的甜蜜教養關係:你想要你的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你想要他以什麼樣的態度看待萬物?什麼樣的精神面對挑戰?什麼樣的心感受美?什麼樣的
出版社 / 生命潛能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6323423
ISBN10 / 9866323420
EAN / 9789866323423
誠品26碼 / 2680662979005
頁數 / 288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推薦序──


上天送給父母最珍貴的禮物 ◎洪振發


  


   給他原野,他會奔跑


   給他大海,他會包容


   給他天空,他會豁達


   陪伴在他身邊,他會知道「愛」


  


  當我看完秋瑩傳給我的文稿時,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尋找和翻閱與孩子嬰幼兒時期相處的照片與紀錄,重新回味那段溫馨、歡喜又充滿挑戰的日子,既感恩也欣慰,除了感謝父母,也感謝自己也成為了小孩的父母之一。


  秋瑩一直很認真的在過生活,她常常透過相片與文字記錄生活的點點滴滴,並且與家人、朋友分享她的喜悅、挑戰與學習,生活雖然簡單,卻處處精彩。多年不見,沒想到再與她連絡上時,她已是遠嫁他方,有了一個快滿七歲,一半是中國人、一半是美國人血統的孩子,一家三口幸福美滿。我除了為她感到高興,也佩服她的勇敢。


  我自己是兩個孩子的爸爸,也有滿腹的爸爸經,每次看到孩子,就好像看到自己過去時的部分模樣,既感到驚喜也充滿感激。看到秋瑩的期待與產檢時的情形,就想起自己每次陪妻子去產檢時的不安與欣喜;看到她描述著陪伴著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就讓自己彷彿也走回了時光隧道般,找到了那些遺忘許久的感動。


  看這本書,可以很自然很自在,就像看生活札記般,不需要有太多的壓力,只要懂得欣賞就夠了。因為它不是一本育兒的範本,也不是教導如何教養孩子的書籍。它只是很自然而真實地記錄著一個美國爸爸和一個中國母親與他們的孩子相處的點滴,以及一個新手母親的自省與成長,沒有高深的育兒理論,沒有贅述的教養哲學,但他們陪伴孩子的方式,卻足以作為借鏡與參考,他們一家三口的幸福進行式,也讓人稱羨。


  我尤其注意到秋瑩在養育這個一半中國血統、一半美國血統的孩子身上所花的心力與精神,就是她那獨特的想法與做法,才能成就出這個經常滿是笑容的孩子。人們常說「為母則強」,我看到的秋瑩並不是強悍強勢的母親,她的「強」是勇於面對問題,經常不斷思考,努力培養孩子的自信,在各個領域成長的勇氣與正確的態度。她充滿耐心,也充滿理性與感性,她努力地引導孩子學習生命的點滴,享受生命的點滴,不自覺間,也引導了自己成為一個幸福而快樂的母親。


  


推薦這本書,除了因為朋友的交情,也因為秋瑩真實記錄了為人母親的生活周遭可能發生的一切,以及與七歲前的孩子相處可能發生的種種問題,一定能夠提供新手父母們些許的鼓舞與幫助,也能對年輕人與孩子有所啟發,甚至引起許多父母的共鳴。該用什麼樣的態度面對?該給孩子什麼樣的人生觀?該帶領孩子走向怎樣的未來?看完書,相信每個人都會找到自己的答案。就我個人而言,我很慶幸,我和秋瑩一樣,沒有錯過和孩子相處的這一段,美好的幼年時光。


  在此由衷的祝賀秋瑩的新書發表,也期待他們與孩子之間的美好未來,祝福他們!

試閱文字

內文 :

12 章 滋養孩子的創造力


 


  小孩有些特質是天生的,和父母無關。看著Isaac花上一、兩個小時拼裝樂高時,我知道他那份定力不是遺傳自我,因為自己從小到大興趣反覆善變。而孩子的爹集聰明與勤敏於一身,卻是那種喜歡同時從事多項工作的人(比如一邊用電腦一定一邊看著電視、一邊看書一邊聽音樂……)。


  因此當身邊這個小小孩一放學回家,就直奔樂高桌子,或拾起稍早未完成的工程,或展開一件全新的車種裝設,專心一致地沉浸在他的拼裝天地時,一旁的我常不免興起一份新奇甚至羨慕的甜蜜心情,贊嘆:眼前這小人兒究竟是誰啊?怎能在這麼小小的年紀就這麼樂衷也熟嫻於一技,把那些各型各色,有些甚至小巧如豆的組件拆了再組,組了再拆,一次又一次,如此專注,如此耐心。


  最初,手還很小的幼兒期,Isaac從簡單、好掌握,為二至五歲孩子特別設計的小樂高(Lego Duplo)著手。從一部部單純的車子、一個車庫或一座塔開始,拼構他的想像世界。


  很快地,隨著手的靈巧度愈增,他自然地朝小巧而繁複的一般Lego發展,建構的可能性也因此無限擴張。


  有年夏天,剛從台灣和香港回來的時候,他設計組裝了許許多多的飛機,各型各式,大的小的,長的短的,仿國泰或聯合航空的,載貨載人載郵件的,甚至還有載小飛機的媽媽飛機。


  同時,他也組裝了不少生活裡的其他物件:房子、旅館、車庫或修車場等建築。沒有說明書,無須畫草圖,所有的構圖全在他的腦裡。他手下的建築繁複精密,有窗有門有柵欄有燈有花有樹,拼拼裝裝有時花上幾個小時。當然,男孩最愛的各式交通工具─火車、警車、巴士、航空母艦、火箭⋯⋯也拼裝了許多。


  他也把其他題材加入,或用簡單的積木排成機場和航管中心,或者找張大紙,在上面畫鐵軌、跑道、樹木、花朵和鄉村,拼好的樂高車輛在紙上奔跑。


  一直到今天,不出門的時候,每一轉身,總會看到他坐在遊樂區或房間地上,專心地幹活,進行著某件繁複的旅行或創造。


  學中文時,我把「樂高」兩個字寫出來,解釋:「快樂的樂,高興的高。」他眼睛一亮,一下子就記住了,讚說:「中文真酷!」


  只是,到了該吃飯、洗澡或出門前,常不免要聽到我們三催四請,試圖把他從「工作」中拉出來。


  被催多了,有一天,他終於忍不住地答:「該吃飯了!該出門了!每次我在拼樂高時,你們都要我去某個地方。」他老氣橫秋地說,語氣沒有不耐煩,比較像個大小孩,拿父母無可奈何似的。完全沒料到他會冒出這樣一句的我先生,臉上先是冒出三條線,繼而相視大笑。


  是啊,我們大人總是趕著去某個地方。


  很多時候,吃完飯,大人們還在閒聊時,他已在一旁拼了起來。安靜地、投入地,他或裝輪子,或增添裝備,或加上一個照明燈,一部部設計就出爐了,每件作品都不同,從來沒有重複。


  有時候,一家子上餐廳,當我們餐用完,帳付了,事情也聊完了,為了不打斷身旁正進行著的嚴肅建構工程,只好續杯咖啡,繼續一邊聊一邊喝;然後,突然發現:相較於以前,吃飯得隨時張羅著身旁這小兒,難得好好吃上一頓飯,怎麼現在竟有這麼多的時間可以完全不受干擾地聊天!


  孩子三歲多的一個夜晚,跟下了班的先生約在住家附近一家餐廳。用餐後,Isaac花了近一個鐘頭在樂高上。終於,起身離開餐廳時,桌旁的一對中老年夫婦把我們叫住。端莊的老太太自我介紹,她是鄰鎮一家小學的校長,從事教育已二十七年。原來整頓飯下來,她一直在觀察Isaac玩樂高。她觀察他如何專注地,錯了一試再試的耐心,零件掉到桌下不慌張的穩定,還有,拼裝過程的創造力⋯⋯「只是想跟你們說,你的孩子將來會很不凡。」老太太說。


  我們向老太太致謝。聊起育兒經時,大家都同意,樂高這樣的玩具寓教於樂。然後,那個夜裡,你就看到一對父母,緊抱著他們的孩子,走出餐廳,衝向雨中的車裡。滂沱大雨中,他們臉上有掩不住的驕傲。


  看著Isaac拼樂高,我心中常浮起哈勒威醫師 Edward M. Hallowell)在《成人幸福的根源:孩童期》(The Childhood Roots of Adult Happiness )一書中所提到的「心神流動」(flow)與快樂的關係:「 當你處在這種流動的狀態中時,你忘了你是誰,身處何境。你忘了時間,忘了接下來要去哪裡,你完全忘我,與你正從事的活動合而為一。」人類最快樂的時候,就是處在一種滔滔不絕的流動狀態中。


  許多大人一生追求的快樂,在這小小的身影裡卻如此輕易地顯露。


  談到創造力的培養,作品以創意著稱的名家們如此建議:


  「打開窗戶,讓孩子對著窗外作白日夢、發呆。提供孩子很多紙。」──著名繪本作家湯米.狄波拉(Tomie dePaola


  「玩具,像是樂高,讓孩子不照說明書,自己拼裝。給他簡單的紙和筆。一個空的大紙箱,他可以當作是太空船、房子、火車或帳篷,任何東西。」──《納尼亞傳奇》電影導演安德魯.亞當森(Andrew Adamson


  「永遠保持一顆好奇的童心。我和住在我心裡的那個小孩始終保持一種聯繫,創作時,我試圖娛樂那個小孩。」──繪本大師艾瑞克.卡爾(Eric Carle


  「創意能讓孩子具備彈性和可塑性,」幼教專家莎莉‧葛登堡博士在《嬰幼兒的學習樂趣》(Baby and Toddler Learning Fun )一書中這麼說,「這非常重要,因為我們無法預知,孩子的一生會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和挑戰。我們只能提供幫助他們面對(那些挑戰)的工具。」


  更多專家建議:給孩子「原始的材料」─沙、水、黏土、紙張、顏料⋯⋯不要過於精緻或設計過的。帶孩子去觀察體驗自然和生活的細微處。不要設框框,不需有特別的目的或目標,讓孩子自由地玩。


  值得注意的是:大人愛形容小孩像海綿,學習一切知識極為快速,但這樣的象徵式的語詞值得進一步釐清。「在家自學教育」(Home schooling)老將蘇珊.包爾(Susan Wise Bauer)在她的經典《訓練有素的心靈》(The well-trained mind )一書中,引述作家兼語言教師露絲.比契克(Ruth Beechick)的感歎:「我們的社會瘋狂地著迷於創意,大人們在孩子具備任何創造的知識或技能之前就要求他們表現創意⋯⋯


  創意是無法無中生有的。


  帶孩子到處走到處看,大量閱讀,跟他說話,提供他各種知識與訊息,啟發他的好奇與觀察力,隨著他的心智成長,種種的累積才能成為他的創意泉源。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