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地圖: 人類為書癡狂的歷史 (臺灣商務70週年典藏紀念 第2版) | 誠品線上

A History of Reading

作者 Alberto Manguel
出版社 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閱讀地圖: 人類為書癡狂的歷史 (臺灣商務70週年典藏紀念 第2版):關鍵特色★一部獻給閱讀重度成癮者的歷史,細膩描寫每個閱讀環節的箇中奧妙──多樣的閱讀形式、書本的外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走進閱讀世界|迷誠品:專文推薦】標題|一本書,同時教給我謙卑和偉大──創意人李惠貞導讀《閱讀地圖》撰文| 李惠貞(獨角獸計畫創辦人)書本作為地圖,使我們不致迷失方向這是時間(歷史)的地圖嗎?還是空間(地理)的地圖?它兩者都是。甚至在那之中,還包含人類心靈顫動的隱藏地圖。瑪格麗特.莒哈絲說:「你不能同時靠兩種光源來閱讀——白晝的光與書本的光。你應該在檯燈下閱讀,在昏暗的房間裡,只有書頁被照亮。」有些書的光幽微,給予充滿曖昧的指引;有些書的光明確坦蕩,照亮遠方。我認為《閱讀地圖》屬於後者;它讓過去和未來同時清晰。點此進入迷誠品☞閱讀文章"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別出心裁……如同一座真正的知識博物館。」--《紐約時報書評》(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全面又個人,博學又私密,《閱讀地圖》是一本極為迷人的著作……在這個利益至上者即將得勝的世界中,(曼古埃爾)或許是最後一位浪漫主義者。」--《紐約新聞日報》(New York Newsday)「一本有趣、激發思想、知識淵博的著作。」--《新聞週刊》(Newsweek)「曼古埃爾的筆調高雅樸實,如同一名渴望分享知識與熱情的摯友。他的著作錯縱交雜、風趣詼諧、令人驚豔,讀來愉快滿足。」--《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印象深刻又引人入勝。」--《華盛頓時報》(The Washington Times)「學術研究和個人散文的美妙結合……曼古埃爾的文筆極為優美、令人愉悅,他的熱情一再地感染著我們。」--Phillip Lopate(美國影評家、散文家)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阿爾維托‧曼古埃爾(Alberto Manguel)生於布宜諾斯艾利斯,先後在義大利、法國、英國、大溪地居住,1985年成為加拿大公民,現居法國,並獲授法國藝術及文學勳章的軍官勳位。青少年時期曾為視力受損的名作家波赫士誦讀,大受啟發,後成為蜚聲國際的選集編者、翻譯家、散文家、小說家和編輯,著作獲獎無數。 另著有《意象地圖:閱讀圖像中的愛與憎》(Reading Pictures: A History of Love and Hate)、《深夜裡的圖書館》(The Library at Night)、《閱讀日誌》(A Reading Diary)、《曼古埃爾論閱讀:從愛麗絲談起》(A Reader on Reading)、小說《人人都是說謊家》(All Men Are Liars)(皆由臺灣商務出版)等多部著作。■譯者簡介吳昌杰文字工作者,筆名楊棄,台大外文系畢,師大英語研究所碩士。譯有《美國》(時報文化出版)等書。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導讀序言第一章 最後一頁第二章 閱讀黑影第三章 沉默的讀者第四章 記憶之書第五章 學習閱讀第六章 遺漏的首頁第七章 圖像閱讀第八章 聆聽朗讀第九章 書的外形第十章 私人閱讀第十一章 閱讀的隱喻第十二章 開始第十三章 宇宙的制定者第十四章 閱讀未來第十五章 象徵性讀者第十六章 在牆與牆之間閱讀第十七章 偷書第十八章 作家即讀者第十九章 譯者即讀者第二十章 禁止閱讀第二十一章 書呆子第二十二章 補頁附錄 譯名對照表

商品規格

書名 / 閱讀地圖: 人類為書癡狂的歷史 (臺灣商務70週年典藏紀念 第2版)
作者 / Alberto Manguel
簡介 / 閱讀地圖: 人類為書癡狂的歷史 (臺灣商務70週年典藏紀念 第2版):關鍵特色★一部獻給閱讀重度成癮者的歷史,細膩描寫每個閱讀環節的箇中奧妙──多樣的閱讀形式、書本的外
出版社 / 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0530643
ISBN10 / 9570530642
EAN / 9789570530643
誠品26碼 / 2681401031008
頁數 / 552
開數 / 18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6X23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第八章 聆聽朗讀

  中世紀的歐洲繪畫作品所呈現的是一種沒有文字的語法,讓讀者默默地為它添加上一則故事。而在我們的時代,於辨讀廣告、影像藝術、卡通的圖案時,我們也會為故事加上聲音,還有字彙。在開始閱讀之初,在熟悉字母及其聲音之前,我一定也是那般讀法。我一定從水彩畫的彼得兔、厚臉皮的披頭散髮彼得、《旅行的螞蟻》裡眾多、鮮明的生物中,建構出可以解釋和說明不同場景的故事,將它們與可以說明每一處繪畫細節的可能敘事連結起來。我當時還不了解其實我正在行使我的閱讀自由,幾乎到其極限的地步:我不只能說出我的故事,而且沒有什麼東西強迫我替這些相同的插圖一再地重複同一則故事。在一個版本中,這位無名主角是一個英雄,在另一個版本中他是一個壞人,在第三個版本中,他成為我的化身。

  在其他時候我放棄所有這些權利,把自己交給文字和聲音,放棄書本的所有權──有時候甚至是選擇權──除了有些零星的疑問之外,變成只是聆聽。我會安坐下來(在夜間,但也常常在白天,因為喘哮不時就會發作,使我困在床上數週),上半身整個靠在枕頭上,聽保姆朗讀格林的恐怖童話。有時候她的聲音會催我入眠;相反地,有時候卻令我興奮發狂,我會催促她越過作者安排的進度,跳到後面的情節關鍵處。不過,大部分時候我只是享受著這種被文字帶著走的奢侈感受,並在肉體上感覺到似乎身歷驚人遙遠之處,到了一個我幾乎不敢想望會在這本書的神祕末頁瞥見的地方。後來,當我九歲或十歲的時候,學校校長告訴我,聆聽朗讀只適合幼小孩童。我相信了他的話,便放棄了這項嗜好─部分是因為聆聽朗讀給我莫大的樂趣,而在那年紀的我幾乎已經認定,一切帶給人快感的東西皆有礙身心健康。一直要到許久之後,當我的情人和我決定在一個夏天彼此朗讀《黃金傳說》時,才重拾這份失去許久的樂趣。那時,我尚不知道朗讀的藝術已行之久遠,且生生不息,而且在一個多世紀之前,在西班牙統治的古巴,它已經在一片對古巴經濟毫無想像力的批評中,建立起一套制度。

  自從十七世紀以降,雪茄製造一直是古巴的主要工業之一,但是在一八五○年代,經濟情況丕變。美國的市場飽和、逐漸增多的失業人口與一八五五年的霍亂流行令許多工人相信,為改善生活狀況,創建一個工會實有必要。一八五七年,「正直工人與日間勞工互助會」成立,其目的是為白人雪茄勞工爭取福利;另一個由自由黑人勞工組成的

類似互助會也在一八五八年成立。這些是古巴最早的工會,也是日後發生於世紀轉換之際的古巴工人運動的先驅。

  一八六五年,一位名叫薩圖尼諾.馬丁內斯的雪茄製造商兼詩人想出一個點子,打算替雪茄業工人創辦一份報紙,內容不只有政治報導,也將刊出科學、文學之類的文章,還有詩與短篇小說。由於受到幾位古巴知識份子的支持,馬丁內斯的《奧羅拉》便在當年十月二十二日發行了創刊號。他在第一篇社論中開宗明義宣布,「本報之目的是為鞠躬盡瘁,對所欲奉獻的社會階級擔負起啟迪之責。我們將竭盡所能使自己為大眾所接受。假如我們不幸失敗,該歸咎的應是資金不足,而不是缺乏意志。」幾年下來,《奧羅拉》除了譯介諸如弗里德里希.馮.席勒和夏托布里昂等歐洲作家的作品外,也刊載了不少當時古巴重要作家的作品以及書評、劇評,此外也揭露多名工廠老闆的暴行和工人的苦難。「你知道嗎?」一八六六年六月二十七日,它問其讀者道:「在拉章哈的邊境,據說有一名工廠老闆將腳鐐銬在廠裡當見習生的童工身上。」

  不過,馬丁內斯很快就瞭解到,文盲是《奧羅拉》無法真正普及的明顯絆腳石;十九世紀中葉時,古巴工人階級中只有勉強接近百分之十五的閱讀人口。為了讓所有工人都能夠分享這份報紙的內容,他想到了當眾朗讀的主意,便找瓜納巴科阿中學的校長商量,敦請學校伸出援手,在工作場所舉辦朗讀活動。校長抱著滿腔熱忱會見了費加洛工廠的工人,在獲得老闆允許之後,說服工人相信這項活動的益處。他們挑選一名工人擔任朗讀員,亦即正式的講師(Lector),而其他工人則自掏腰包付費聽講。一八六六年一月七日,《奧羅拉》報導:「工廠朗讀活動已初步在我們之中展開,帶頭者是光榮的

費加洛工人。這是工人邁向進步與取得全面進展的一大步,因為照著這方式進行下去,他們將逐漸熟悉書本,與它建立永久的友誼,從中獲取莫大的樂趣。」他們所聆聽的書籍中包括有歷史概要《世紀戰爭》,以及說教性小說,譬如長久以來遭到遺忘的作家岡薩雷斯所寫的《世界之王》與艾斯特拉達的政治經濟學手冊。

  最後,其他的工廠群起仿效費加洛。公開朗讀活動成效非凡,結果在很短的時間之內,便被冠上「具有顛覆性」的惡名。一八六六年五月十四日,古巴總督頒布了以下的勒令:

一、 嚴禁以朗讀書籍和報紙的方式,或以和其所從事的工作無關的討論,從事讓菸草店、工廠與店面員工分心的活動。

二、 警方應貫徹執行這項法令,並將違反這項法令的店家、管理人員或經理依法處置,根據案情輕重判以刑罰。

  儘管有這道禁令,祕密朗讀仍然以種種方式流傳了一段時間;不過,到了一八七○年,它們實際上已經完全消失。在一八六八年十月,隨著十年戰爭爆發,《奧羅拉》跟著停刊。不過,朗讀活動並未遭到遺忘。早在一八六九年,它們就在美國的土壤上重新滋生,而且是由工人自己發起的運動。

  十年獨立戰爭在一八六八年十月十日爆發:古巴地主卡洛斯.曼努埃爾.德.塞斯佩德斯,與兩百名武器裝備簡陋的平民佔領了聖地牙哥市,宣布脫離西班牙獨立。到了當月底,在塞斯佩德斯發佈讓所有加入這場革命的奴隸恢復自由之身的命令之後,他的軍隊徵募到了一萬兩千名自願軍;隔年四月,塞斯佩德斯當選新革命政府的總統。然而,西班牙勢力仍然強大,四年後,塞斯佩德斯被一處古巴法庭以缺席審判方式廢黜,接著在一八七四年三月遭西班牙士兵誘捕後槍斃。與此同時,美國政府為了打破西班牙的貿易限制措施,對這些革命份子力表支持,紐約、紐奧良與基韋斯特島均開放其港埠接納數千名的古巴難民。這使得基韋斯特在幾年內從一個小小的漁村轉變成重要的雪茄生產地,堪稱哈瓦那雪茄的世界新首都。

  這些移民到美國的工人把講師制度也帶了過去。美國一八七三年的《實用雜誌》

上面有一幅這種講師的插圖,他戴著眼鏡與寬邊帽,雙腿交叉坐著,手中一書在握,而一排穿著背心與襯衫的工人(全都是男性)正在進行捲雪茄的工作,神情非常專注。(圖8-2)

  朗讀的材料是由工人事先商定(如同在費加洛的時代,講師的費用是由工人自掏腰包),其內容從政治短論與歷史到小說與現代及古典詩選集都有。有些作品尤其受其喜愛。舉例來說,大仲馬的《基度山恩仇記》極受歡迎。一八七○年,這位作家過世之前不久,一群工人寫信給他,懇求他把書中主角的名字借給他們的一種雪茄當作品牌名稱。大仲馬慨然答應。

  一九九一年,基韋斯特的一名畫家馬里歐.桑切斯仍能鮮活記得二○年代末期講師對著捲雪茄工人朗讀的情景。(圖8-3)根據他的憶述,朗讀進行時,全體工人安靜專注,要等當次朗讀結束時才准發表意見或提出問題。桑切斯追憶道:「從一九○○年代到一九二○年代,我的父親一直是埃杜阿爾多.希達戈.加托雪茄工廠的朗讀員。早晨,他朗讀從地方報紙翻譯過來的新聞。他也每日朗讀直接從哈瓦那開來的船上買來的古巴報紙上的國際新聞。從中午到下午三點,他朗讀小說,還得模擬書中人物的聲音來詮釋他們,就像演員一樣。」在工廠度過數個年頭的工人多能夠背誦長篇的詩歌,甚至散文。桑切斯提到有一名工人居然可以背誦奧里略的整部《沉思錄》。

  捲焦黑刺鼻的菸葉是很機械式、麻木心靈的工作。雪茄工人發現,聆聽朗讀可以讓他們壓抑環境的辛苦,沉浸於冒險故事中,暫時脫離現況,也可以讓他們思考問題、增長智慧。我們不知道,在這樣漫長的工作時間中,他們是否懊悔只有聽覺參與了這個閱讀儀式;我們不知道那些識字工人的手指是否渴望自己翻動書頁、從字裡行間摸索;我們也不知道那些文盲是否也渴望這麼做。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