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io 69
作者 | Liza Marklund |
---|---|
出版社 | 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69工作室:「妳真的覺得我能夠……殺人嗎?」在墓園發現的赤裸女性屍體,一間和當紅廣播節目同名的脫衣舞俱樂部,有暴力傾向的男友兼負責人,命案當晚前去尋歡的外貿部長。 |
作者 | Liza Marklund |
---|---|
出版社 | 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69工作室:「妳真的覺得我能夠……殺人嗎?」在墓園發現的赤裸女性屍體,一間和當紅廣播節目同名的脫衣舞俱樂部,有暴力傾向的男友兼負責人,命案當晚前去尋歡的外貿部長。 |
內容簡介 「妳真的覺得我能夠……殺人嗎?」在墓園發現的赤裸女性屍體,一間和當紅廣播節目同名的脫衣舞俱樂部,有暴力傾向的男友兼負責人,命案當晚前去尋歡的外貿部長。年輕的女記者安妮卡.班森心想,是誰殺了那個脫衣舞孃?瑞典最佳犯罪小說女作家/繼「龍紋身的女孩」 作者史迪格.拉森(Stieg Larsson)後第二位成功進軍美國的北歐作家-----麗莎.馬克倫德 女記者「安妮卡.班森」系列第一彈,由作者擔任記者時期所揭露的弊案為原型,建構出環環相扣,撲朔迷離的政商黑幕。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麗莎.馬克倫德麗莎.馬克倫德 Liza Marklund1962年生於瑞典北博騰省(Norrbottens län)的皮特奧(Piteå)。北歐(瑞典)犯罪小說家,曾是瑞典記者。她以自己過去的採訪經驗,化身成一位不畏強權、勇於追求真相的女記者「安妮卡.班森」(Annika Bengtzon),而安妮卡系列迄今已經賣出了逾九百萬套,並被譯成了三十種文字發行,也讓麗莎.馬克倫德成為斯堪地那維亞地區的暢銷作者。而她的身分不僅止於此,麗莎.馬克倫德同時也是瑞典第三大出版社「海盜出版社」的負責人,而她也為瑞典的小報《Expressen》擔任專欄作家。2011年,她與美國驚悚小說家詹姆斯.派特森(James Patterson)合作的獨立新作《明信片殺手》,使她繼「千禧」系列小說 (《龍紋身的女孩》等)的作者史迪格.拉森後,躋身為北歐地區第二位進軍美國市場的犯罪小說作家。「安妮卡.班森」系列是作者的第一部犯罪推理小說,談到「安妮卡」這個角色,麗莎.馬克倫德希望她是「一個辨識度高的主角,她不完美,但具有信念,讓我相信任何事情都可能做到。」麗莎.馬克倫德在1998年獲頒「Poloni Prize」的「瑞典最佳犯罪小說女作家」,安妮卡系列中的《炸彈客》(The Bomber)則在同年獲頒「The Debutant Prize」的年度最佳小說;瑞典最大的工會SKTF(Swedish Union of Local Government Officers)於1999年頒給她「年度作家」的殊榮。諷刺的是,讓她獲獎的《69工作室》原型與靈感,正是麗莎在記者時期所揭露有關SKTF的弊案,同時導致了當時工會負責人下臺。http: www.lizamarklund.com 安妮卡.班森系列(Annika Bengtzon)《69工作室》(Studio 69,1999)《炸彈客》(The Bomber,1998)10月出版《Paradise》(2000)《Prime Time》(2002)《紅狼》(The Red Wolf,2003)2013年1月出版《Nobel’s Last Will》(2006)2012年3月改編電影上映《Livstid》(2007)《A Place in the Sun》(2008)陳靜妍陳靜妍畢業於淡江大學英文系,現為專職譯者。Liza Marklund
書名 / | 69工作室 |
---|---|
作者 / | Liza Marklund |
簡介 / | 69工作室:「妳真的覺得我能夠……殺人嗎?」在墓園發現的赤裸女性屍體,一間和當紅廣播節目同名的脫衣舞俱樂部,有暴力傾向的男友兼負責人,命案當晚前去尋歡的外貿部長。 |
出版社 / | 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570527193 |
ISBN10 / | 9570527196 |
EAN / | 9789570527193 |
誠品26碼 / | 2680698977006 |
頁數 / | 416 |
開數 / | 25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級別 / | N:無 |
內文 : 楔子
看到樹叢上掛著粉紅色內褲時,她的第一個反應是憤怒,這年頭的年輕人連一點敬意都不懂嗎?連死人都無法好好安息。
她的小狗在鐵柵欄邊的矮樹叢裡東翻西找時,她的思緒還在大嘆世風日下,一直到跟著小狗經過墓園南邊的矮樹林時,她才看到那條腿,使得她的憤怒更加強烈─這些人真是不知羞恥!是的,她看到這些人夜晚衣不蔽體地走在街上,大聲喧嘩、大方地誘惑男人,炎熱的天氣完全不是藉口。
小狗在柵欄邊的草叢裡拉屎,她轉身假裝沒看到,時間這麼早,不會有人,她不需要費心拿出塑膠袋。
「過來,亞斯柏,」她叫著小狗,把牠拉向公園東邊的運動場,「過來,小乖小寶貝,我的小寶貝……」
她離開鐵柵欄時回頭看了一眼,那條腿已被濃密的葉子遮住,在她的視線之外。
她已經可以感覺得出來,今天天氣又要變熱了,太陽都還沒露臉,她的眉毛上已經汗珠點點。她氣喘吁吁地爬上坡,小狗扯著皮帶,吐出來的舌頭都快碰到草皮。
到底是什麼人有辦法躺在墓園裡睡覺?那是死人安息之處,難道這種不當又無恥的行為就是女性主義者所主張的嗎?
她還在生氣,陡坡只讓她更加地焦躁。
我該把狗扔了,她思索著,隨即湧上一陣罪惡感。為了補償自己的壞心眼,她彎腰解開小狗的皮帶,把牠抱在手上。小狗掙脫去追逐一隻松鼠,女子嘆口氣,顯然小狗並不感激她的體貼。
她再度嘆了口氣,在公園的長凳上坐下來,看著亞斯柏努力追逐松鼠。小狗很快就累了,趴在一棵冷杉木下休息,那正是松鼠躲藏之處。她坐在長凳上,直到看見小狗放棄了才站起來,起身時注意到洋裝貼在背上,想到背上沿著脊椎的汗漬就讓她覺得很難為情。
「亞斯柏小乖,小狗狗……」
她拿出一個裝滿點心的塑膠袋,短腿的牛頭梗馬上衝上來,開心地吐著舌頭看著她。
「喔,你想吃對不對,我的小朋友……」
她把塑膠袋裡的東西餵給小狗吃,綁上皮帶。該回家了,亞斯柏已經吃過點心,換她享用咖啡和麵包了。
可是小狗還不想回家,牠又看見松鼠了,而且因為吃了點心而有力氣再追一次,牠大聲、用力地抗議,扯著皮帶。
「我想回家了,」她抱怨,「走吧!」
他們繞遠路避開面向她所住公寓的草地陡坡,她可以爬上坡,但膝蓋受不了下坡路。
目睹這一幕時,她人就在墓園東北方的角落裡,屍體躺在過度茂盛的草木之間,放蕩地伸展在一座部分倒塌的墓碑之後,頭部旁有些大衛之星(註:猶太教與猶太文化的象徵)的碎片。這時女子才開始感到恐懼,屍體一絲不掛,過於靜止、也太過蒼白。小狗跑開飛奔到柵欄旁,身後的皮帶如憤怒的蛇般飛舞。
「亞斯柏!」
牠成功地擠過兩根鐵柵欄之間,跑到女屍身旁。
「亞斯柏,過來!」
她不敢太大聲叫,怕吵醒公園附近的住戶;由於市區內的石造建築在短暫的夏夜裡無法冷卻,許多人選擇在這炎熱的天氣裡開窗睡覺。她慌亂地翻找著塑膠袋,可是已經沒有東西可以給小狗吃了。
牛頭梗在屍體旁停下來專心地看著,接著開始嗅,一開始還在尋找,後來越聞越認真,聞到屍體的生殖器時,女子已經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亞斯柏!馬上過來!」
小狗抬起頭,但完全沒有要聽話的樣子。
牠反而移到屍體的頭部,開始聞起擺在面孔旁的雙手。令她驚嚇不已的是,小狗居然開始啃起屍體的手指頭,讓她一陣反胃。她抓住黑色鐵柵欄,小心翼翼地往左移動,彎腰仔細看著墓碑之間,從大約六呎的距離外凝視著女屍淡色、陰暗、無神而冰冷的雙眼。她體內湧上一股奇特的感覺,身旁的聲音逐漸消失,只剩下耳中的嗡嗡聲。
我得趕快把小狗帶離開這裡,她思索著,不能讓人知道亞斯柏幹了什麼好事。
她跪下來,盡可能伸長手穿過鐵柵欄,張開的手掌正好指著那雙死沉的眼珠。她伸手去抓皮帶的鉤子時,肥胖的上臂差點卡在欄杆之間。她抓皮帶時,不想放棄獵物的小狗狂吠不已,嘴巴還緊緊咬著一隻手。她奮力把小狗拉向自己。
「你這隻臭笨狗!」
大力撞上鐵欄杆的小狗發出慘叫聲,她用顫抖的雙手用力把小狗拉出鐵柵欄外,以從沒用過的方式雙手緊緊抱著小狗的肚子,急忙走到路口,途中還在草地上滑了一跤,鼠蹊部拉傷的肌肉疼痛不已。
回到家裡鎖上門後,她看到小狗嘴裡的一小塊碎肉,這才吐了起來。
***********************************************
十七年,四個月,十六天
我以為別人才能擁有愛情,那些顯眼而重要的人。我的錯誤正在體內歌唱,呼喊著歡愉,他要的是我。
那種幸福的感覺,第一次接觸,他看著我時瀏海掉進眼裡;緊張,一點也不傲慢。清晰透澈的是:風聲、光線、絕對完美的感覺、人行道、房屋熾熱的牆壁。
我得償所願。
他是所有目光的焦點。其他女孩對他微笑、送秋波,但我不嫉妒。我信任他,我知道他屬於我。
我從房間的另一頭看著他,閃閃發光的金髮,他撫平髮絲的動作,強壯的手,屬於我的手。我的胸部因快樂而糾結、喘不過氣、淚盈於睫。打在他身上的光線使他看起來強壯並完美無暇。
他說沒有我活不下去。
他的脆弱就在他光滑的皮膚之下,我躺在他的懷抱裡,他的手指撫摸我的臉龐。
永遠不要離開我。
他說;我不能沒有妳。
我承諾。
***************************************************
七月二十八日星期六
「有一個女孩子死在克魯努貝公園裡。」
這個人的聲音聽起來像重度吸毒者一般地喘不過氣,也許是安非他命;安妮卡‧班森的視線離開螢幕,在辦公桌上一片混亂之中尋找一枝筆。
「你怎麼知道?」她詢問的聲音裡帶著太多的懷疑。
「因為我他媽的就站在旁邊!」
對方的聲線提高變成假音,安妮卡把耳邊的話筒移開。
「好吧,死到什麼程度?」她說完才發現自己聽起來很荒謬。
「見鬼,死得像石頭一樣!妳是他媽的能有多死?」
安妮卡猶豫地看看編輯部,在新聞組那邊,新聞組編輯榔頭正在講電話,安妮卡對面的安娜‧史納芳芮正用筆記本幫自己搧風,佩勒‧奧斯卡森站在攝影組用他的麥金塔電腦。
「好吧,」她在一個空的馬克杯裡找到筆,在一張新聞通訊社所發的舊電報背面記下筆記。
「你說是在克魯努貝公園嗎?靠近哪裡?」
「在一座墓碑後面。」
「墓碑?」
男子開始哭泣,安妮卡靜靜地等了幾秒鐘,不知道接下來該說什麼。爆料專線的正式名稱是「熱線」,不過報社裡大家都稱之為「搞怪熱線」。來電的大多都是惡作劇或瘋子,這一個絕對有資格可以稱之為後者。
「喂……?」安妮卡小心地說。
男子擤擤鼻涕,深呼吸幾次,接著告訴安妮卡他的故事。安娜‧史納芳芮從辦公桌的另一頭看著。
「妳怎麼有力氣一直接那支電話??」安妮卡掛斷電話時安娜問,安妮卡沒有回答,只是繼續寫她的筆記。
「我要再吃一根冰棒,不然會熱死。需要我幫妳從員工餐廳裡買點什麼嗎?」安娜‧史納芳芮起身時問道。
「我要先查一些資料,」安妮卡說完拿起電話撥打緊急服務中心總機的直撥號碼,沒錯,他們四分鐘前接到一通電話,克魯努貝路旁發現了一具屍體。
安妮卡拿著電報起身走到新聞組,榔頭還在講電話,雙腳翹在桌上。安妮卡站在他的正前方吸引他的注意力,新聞組編輯不悅地看了她一眼。
「疑似命案,年輕女性,」安妮卡說,在他面前揮揮手上的資料。
榔頭突然掛掉電話,雙腳放在地板上,「妳是從新聞通訊社看來的嗎?」他一面問,一面用滑鼠在電腦上按幾個鍵。
「不是,是搞怪熱線。」
「確認過了嗎?」
「已經有民眾向緊急服務中心報案了。」
榔頭轉身看著編輯部,「好,有誰在辦公室?」
安妮卡鼓起勇氣說,「是我接的線報。」
「貝麗特!」榔頭一面起身一面說,「今年夏天的第一起命案!」
貝麗特‧哈姆林是報社的資深記者,她拿起包包走過來。
「卡爾‧文瑞格里昂在哪裡?他今天有上班嗎?」
「沒有,他今天休假去參加環哥特蘭帆船比賽,」安妮卡說,「這是我的線報,是我接的電話。」
「佩勒,攝影師!」榔頭對著攝影組的方向大叫。
攝影組編輯向他豎起大拇指,接著大叫:「柏提爾‧史特蘭。」
「好,」新聞組編輯說完轉向安妮卡。
「我們手上有什麼資料?」
安妮卡看看手上雜亂的筆記,突然意識到自己有多麼緊張,「國王島上克魯努貝公園裡的猶太人
墓園,一座墓碑後方有一具年輕女性的屍體。」
「這不表示就是該死的謀殺案吧?」
「她全身赤裸,而且是被勒死的。」
榔頭仔細審視著安妮卡,「妳想跑這條新聞?」
安妮卡吞了口口水,點點頭。
新聞組編輯再度坐下來,拿出一本筆記簿,「好,妳可以跟著貝麗特和柏提爾,記得拍些好照片,其他資料可以稍後再收集,但一定要馬上拍到照片。」
攝影師走過新聞組時把裝滿器材的背包背在肩上,「在哪裡?」他問的對象是榔頭。
「克魯努貝監獄,」榔頭一面說一面拿起電話。
「是公園,」安妮卡說,一面尋找她的包包。「克魯努貝公園,猶太人墓園。」
「記得先確認不是家暴案件,」榔頭說完撥電話到倫敦。
貝麗特和柏提爾‧史特蘭已經往電梯走去,要下樓去車庫,安妮卡走到一半又停下來。
「什麼意思?」她問。
「就是那個意思:我們不介入家庭紛爭,」新聞組編輯轉過身去。
安妮卡覺得一股憤怒湧上來,如電流般通到她的大腦,「就算是家庭紛爭,那女孩還是一樣被殺死了。」
榔頭又在講電話,安妮卡知道這表示他們話已經說完了。她抬頭看到貝麗特和柏提爾‧史特蘭已經消失在電梯裡,急忙走到座位旁拉出原本已經消失在辦公桌下的包包,趕上她的同事。電梯已經下去了,她只好走樓梯。見鬼,見鬼─她為什麼總是這麼帶著敵意?她很有可能因為批評新聞組編輯的工作態度而錯失第一件大任務。
「白痴,」她大聲罵自己。
她在車庫門口趕上貝麗特和攝影師。
「我們先一起行動,觀望情勢,再分頭進行報導的不同部分,」貝麗特說,一面走路一面在筆記上寫著東西,「對了,我是貝麗特‧哈姆林,我們好像沒有打過招呼。」
這位較年長的女性對安妮卡微笑,她們握握手,上了柏提爾‧史特蘭的紳寶汽車,安妮卡坐後座,貝麗特坐前座。
「別太用力關門,」柏提爾‧史特蘭不悅地說,轉頭看著安妮卡,「會傷到烤漆。」
老天爺,安妮卡心裡說,「喔,對不起,」她對史特蘭說。
攝影師差不多是把報社的公司車當成自己的配車在用。大部分的攝影師都非常認真地照顧他們的車子,也許因為在男人的眼裡,所有的攝影師都是男性。她來《晚報》工作才七個禮拜,已經深刻體會到攝影師座車的神聖。她好幾次必須更改採訪時間,只因為攝影師忙著洗車,這一點同時也顯示她的報導在報社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