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爾人的最後嘆息 | 誠品線上

摩爾人的最後嘆息

作者 薩爾曼.魯西迪
出版社 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摩爾人的最後嘆息:推薦人:郝譽翔作家推薦:小說家運用了大量印度生活與電影種種元素,華麗中透著腐敗的氣息,對於印度的複雜與種族矛盾的呈現,比奈波爾有更通透、全面與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不同宗教、文化的出生背景,儘管導致遭社會排擠的矛盾與痛苦,卻也同時建立了凝視印度的歷史與文化中最神秘絢爛景觀的微妙距離。印度當代後殖民文學大將魯西迪,繼《魔鬼詩篇》後,首次發表長篇小說,留意國際文壇如何關注文化異質間的對話與融合的讀者,或許還能瞥見奈波爾或柯慈的側影。 從古晉港到孟買港、從馬拉巴之涯到馬拉巴之丘,古晉達.加瑪家族之間的聚合與分裂、崛起與殞落,各般紛紛擾擾、錯綜複雜的故事,透過古老的魂魄與遙遠的幽靈,一一地顯現出來……印度當代後殖民文學大將魯西迪,混合了後現代與印度口述之敘事傳統,由兩個不同文化與宗教背景的父母所生、同時也是一個龐大香料貿易王國唯一的男性繼承人──摩爾的口述形式,探索家族盤根錯結的根源及興衰,內容涉及了愛情、權力、金錢、乃至於道德上的誘惑。出身名門的摩爾因特殊的出生背景而飽受社會排擠,原本高雅的生活終至逐漸沉淪。最後摩爾選擇了流亡作為自己人生最後的依歸,而他的人生有如整個印度社會的縮影。全書隱含了作者對於印度的國族主義、以及西方現代化國家主義的質疑,是魯西迪繼 《魔鬼詩篇》後第一部長篇小說。 本書描繪南印度一個從事香料貿易家族四代人的故事,敘述者是第四代子孫之一「摩爾」──他是由完全不同宗教、文化背景的父母所生,他成長的速度是正常人的兩倍,因此為自己的社會所排斥──「摩爾」正是印度的縮影,他的矛盾與痛苦亦即印度的矛盾與痛苦,同時也是作者魯西迪的矛盾與痛苦。作者以優美的文字呈現了印度社會宗教、文化的衝突和融合,完成一幅印度歷史的絢麗織錦。本書獲頒以惠特布萊德(whitbread)獎為首的多項 1995 年年度最佳小說獎和歐洲文學獎,是魯西迪近期代表作。 ■作者簡介 薩爾曼‧魯西迪 Salman Rushdie 1947 年出生於孟買、在回教中產階級家庭中成長。十四歲移居英國讀書。因於1989年出版的《魔鬼詩篇》(The Satanic Verses,獲惠特布萊德最佳長篇小說獎,以及德國年度作者獎)而遭前伊朗領袖科梅尼下達追殺令,繼而引發一連串聲援作家創作自由的行動。其他著作有:長篇小說《格里茅斯》(Grimus)、《午夜之子》(Midnight's Children,獲布克獎和詹姆斯‧泰特‧布拉克獎)、《羞恥》(Shame,法國年度最佳外語書籍獎)、《哈樂與故事之海》(Haroun and the Sea of Stories,獲作家協會獎)、《她腳下的土地》(The Ground Beneath Her Feet)、和《憤怒》(Fury);短篇小說集《東方,西方》(East, West);報告文學《美洲豹的微笑:尼加拉瓜之旅》(The Jaguar Smile: A Nicaraguan Journey);隨筆集《想像的家園》(Imaginary Homelands)和電影評論《綠野仙蹤》。其著作已被譯成三十餘種語言。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推薦人:郝譽翔 作家 推薦:小說家運用了大量印度生活與電影種種元素,華麗中透著腐敗的氣息,對於印度的複雜與種族矛盾的呈現,比奈波爾有更通透、全面與深入的描述。 ※原刊於《誠品好讀》第 39 期,2003 年 12 月號

商品規格

書名 / 摩爾人的最後嘆息
作者 / 薩爾曼.魯西迪
簡介 / 摩爾人的最後嘆息:推薦人:郝譽翔作家推薦:小說家運用了大量印度生活與電影種種元素,華麗中透著腐敗的氣息,對於印度的複雜與種族矛盾的呈現,比奈波爾有更通透、全面與
出版社 / 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0518221
ISBN10 / 9570518227
EAN / 9789570518221
誠品26碼 / 2611338631002
頁數 / 480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