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 | 誠品線上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

作者 景躍進/ 陳明明/ 肖濱/ 主編; 蔡文軒/ 審定
出版社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由景躍進、陳明明和肖濱三位教授聯合主編的《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一書,致力於從經驗層面系統分析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的組織結構、基本特徵、運行機制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由景躍進、陳明明和肖濱三位教授聯合主編的《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一書,致力於從經驗層面系統分析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的組織結構、基本特徵、運行機制及歷史發展。本書從理解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的關鍵方面--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體制及中國共產黨本身入手,進而在橫向維度上分別闡述作為最高權力機關和立法機關的人民代表大會、作為統一戰線重要內容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作為最高國家行政機關的中央人民政府、作為「刀把子」的政法系統、作為「筆桿子」的宣傳系統,以及作為「槍桿子」的軍事系統,在縱向維度上分析中央與地方關係、地方政府、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及基層治理四個方面的問題,最後。還探討了當代中國國家與社會及國家與公民關係的變遷和發展。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景躍進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政治學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學位委員會主席;曾任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政治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碩士(MPA)「政治學」課程首席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政治科學理論與方法、中國政治、比較政治學等。著(編)有《當代中國農村「兩委關係」的微觀解析與宏觀透視》、《政治空間的轉換:制度變遷與技術操作》、《理解中國政治:關鍵字的方法》、《政治學原理》等學術專著和教材多部。陳明明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政治學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復旦政治學評論》主編。主要研究領域為政治學理論、政黨與政治發展理論、中國政府與政治、當代中國政治史等。為本科生、研究生開設「發展政治學」、「政黨與國家建設」、「政治學理論專題閱讀」、「中國社會政治分析」等課程。著(編)有《所有的子彈都有歸宿:發展中國家軍人政治研究》、《革命後社會的政治與現代化》、《西方政治制度》等學術專著和教材多部。肖濱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兼任教育部政治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公共行政評論》雜誌社社長。主要研究領域為當代政治理論、中國政府與政治、地方政治發展與地方治理。著(編)有《傳統中國與自由理念─徐復觀思想研究》、《現代政治與傳統資源》、《政治學導論》等學術專著和教材多部。蔡文軒/ 審定現為中央研究院政治所副研究員。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共政治體制、中共政治改革與政治轉型、比較政治、比較威權政體。著有《中共政治改革的邏輯:四川、廣東、江蘇的個案比較》、《瞄準十八大:中共第五代領導菁英》(與寇健文教授合著)。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導論第一章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體制第二章 中國共產黨第三章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第四章 政治協商制度第五章 中央人民政府第六章 政法系統第七章 宣傳系統第八章 軍事系統第九章 中央與地方關係第十章 地方政府第十一章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第十二章 基層治理第十三章 社會與公民

商品規格

書名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
作者 / 景躍進 陳明明 肖濱 主編; 蔡文軒 審定
簡介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由景躍進、陳明明和肖濱三位教授聯合主編的《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一書,致力於從經驗層面系統分析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的組織結構、基本特徵、運行機制
出版社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1199283
ISBN10 / 9571199281
EAN / 9789571199283
誠品26碼 / 2681665276009
頁數 / 404
開數 / 20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在統稿工作完成之際,大家覺得有必要對寫作過程做一個簡要的說明。這既是對所做工作的一個交代,也希望有助於讀者從一個特定角度來理解本書。
當三位主編決定以集體合作的方式編寫這本教材時,最初做的事情是收集和梳理國內外有關中國政治的教科書,腦子裡想的問題是,能否以及如何創作出一個有點特色的版本?從一開始大家就清楚,這不是一個輕易能達成的目標。不過,我們就這樣啟程了。
若將本書的編撰視為一個「項目」,則其啟動的時間是可以確定的:2012年12月15日。那天上午在清華大學舉行了《理解中國政治》新書發布會,當晚三位主編和兩位副主編聚會於明齋老樓的政治學系會議室,就教材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寫作方案交流看法,互換意見。漫聊從7點多開始,一直延續到深夜12點多,既有海闊天空的務虛,也有九九歸一的聚焦。諸多的共識在不經意間就那麼形成了:教材要立足於中國政治的現實經驗、要體現歷史感、要以中國共產黨作為統領和貫穿全書的紅線、要揭示中國政治的結構性特徵、要說明正式文本與實際政治之間關係的複雜性、要考察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治所發生的變化,等等。在這些共識的基礎上,大家又擬出了最初的寫作大綱。
回過頭來看,這次清華務虛會相當關鍵,它為教材工程鋪設了一塊石頭,設定了一個基本標準。此後,我們又舉行了三次內部討論會來細化寫作大綱:2013年早春在清華大學、2013年深秋在復旦大學、2013年初冬在清華大學。每一次討論,總是有新的發現,既發現不足之處,也發現創新之點。在反復的打磨中,寫作提綱得以成型。與此同時,隨著各章執筆人員的落實,討論會的規模也逐漸擴展。
這種看似馬拉松式的醞釀和準備工作,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寫作氛圍。從提綱擬定到寫作之間並無一個明顯的分界點,實際上有的作者在大綱討論階段就開始動筆了。寫作是一個高度個體化的過程,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作者自品。由於各章所面臨的問題不盡相同,書寫進度亦參差不齊。儘管如此,總體上大家都按照規定的時間進入了集體統稿的階段。
2014年,在櫻花盛開的時節,寫作小組在武漢華中師範大學舉行了第一次統稿會。這也是我們內部的第一次「批評」會。之所以用「批評」一詞,是因為我們發現了不少的問題。即使彼此對教材提綱有了統一的認識,但是在實際寫作過程中仍會出現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若干作者提交的初稿,邏輯自洽,自成體系,但與全書的主軸缺乏對接,變成了一個獨立的「土圍子」。如何使自成一體的諸章成為整體中的一個部分,這是第一次統稿會著力解決的問題。由此聯想到國家的改革事業,看來「頂層設計」與「摸著石頭過河」並不矛盾,而是相輔相成。再「高大上」的「頂層設計」也需要落地,而落地便是一個「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頂層設計」的作用只是規定了「摸石頭」的方向和大致路線。
武漢會議之後,作者們根據新的要求進行了修改。當年暑假,大家在復旦大學再次相聚,進行第二次統稿。為了提高會議品質和效率,我們改進了操作程序。在會議之前,將作者組成對子,彼此校讀。作者與讀者身分的互換以及專章負責,使更多的問題浮出水面,也發現了可以進一步完善的空間。經由復旦會議的操練,全書各章之間的結構關係明顯協調起來,但是局部細節需要調整和充實之處依然不少,由此進入了新一輪的修改。
第三次統稿會於2014年12月中旬舉行,教材的編寫者回到了當初的出發點─清華園明齋政治學系會議室。我們請來了教材策劃編輯、人大出版社的朱海燕老師,在政治上和技術上對書稿進行雙重把關。從第一次大綱討論至此,剛好是兩輪春夏秋冬。經過兩年的努力,我們有了一部可以拿到桌面上討論的成稿。與之前會議不同的是,此次會議更多考慮了出版方面的議題(包括技術標準),並接受策劃編輯的建議對書稿結構作出相應的修正。
在全書大致定型之際,2015年2月我們來到了花紅葉綠、冬季如春的中山大學,進行書稿的終審會。原本計畫一天完成統稿工作,半天開學術討論會,就教材寫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思考,尤其是目前不方便寫入教材的內容進行研討。但會議的布幕一旦拉開,便超越預定程序,沿著自身的邏輯走了。在眾人的發言中很難區分哪些是書稿意見,哪些是學術討論,它們在時空兩個維度交織在一起,難分難解。好在開了那麼多次會,大家已經習慣了。
一如以往,只要開會討論總會發現層出不窮的問題,即使已經臨近書稿的提交時間。不過,相比於存在的問題,我們擁有了更多的共識。在這次會議上,大家就教材的定版取得了一致的意見,這就是目前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成書。
絮叨了那麼多的過程和環節,並不是說,這是一部我們感到滿意的教材。我們唯一能肯定的是,這是一部以認真的態度製成的作品。本書的十餘位作者分別來自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央民族大學、華中師範大學、中共中央編譯局等單位。雖然有著不同的學術背景和研究旨趣,但大家都懷有一個共同的目標:盡己之力去理解中國政治的邏輯。在某種意義上,這部教材可以視為集體努力的一個試驗產品。
作為一個出版項目,教材的寫作工作已經畫上了句號,但關於中國政治的研究依然「路漫漫兮」,許多問題需要深入思考。圍繞諸多議題的溝通、辨析、慎思乃至爭論還會持續下去,也歡迎讀者介入這一過程,就書中的問題和缺陷提出寶貴的意見。
兩年多的合作經歷對於每一位參與者來說,都是一次非常愉快的學術之旅。儘管大家一直在中國政治領域內從事研究,但如此有針對性、系統地小範圍內進行密集的面對面交流,還是第一次。我們分享了一種因相互溝通而生的共鳴、靈悟和愉悅之感,這種感覺始終連貫於每一次討論會,成為教材寫作的精神動力,並最終轉化為作者筆下的文字。
在這個意義上,本書的分工應當理解為「分工不分家」,每一章的寫作都程度不同地凝聚著集體的智慧(這不是一句場面話)。具體的操作分工說明如下(按章節次序):導言:景躍進(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政治學系);第1章:陳明明∕李錦峰(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政治學系);第2章:陳明明;第3章:談火生(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政治學系);第4章:談火生;第5章:劉鵬(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行政學系);第6章:于曉虹(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政治學系);第7章:唐海華(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政治學系);第8章:李月軍(中共中央編譯局戰略部);第9章:于曉虹;第10章:黃冬婭(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政治學系)、于曉虹;第11章:關凱(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民族學系);第12章:項繼權∕袁方成(華中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第13章:肖濱(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政治學系)。在提交出版社之前,本書主編∕副主編對各章文字做了一些必要的技術處理,但維持了各位作者的寫作風格。在專業術語方面,盡力標準化,但仍有一些表述由於諸多原因,難以一致,只要不影響基本的理解,我們不做強求。
在教材付印出版之際,有太多的感謝需要表達。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的劉晶老師在四年前提出了編撰此書的建議,沒有她的推動很難想像這一教材的誕生;本書策劃編輯朱海燕老師不但介入了統稿過程,而且以極其耐心和負責任的態度完成本職工作;本書責編徐小玲老師認真把關,將一些瑕疵終結於印刷之前。在寫作過程中,我們前後舉行了八次會議,許多老師和同學做了許多默默無聞的會務工作。當然,還有來自各位作者家屬和親人的理解與支持。在此,我們表示由衷的感謝和敬意!

編者
2015年春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全書具有兩個方面的鮮明特色:第一,將中國共產黨作為理解中國政府與政治的鑰匙,將「黨政體制」作為理解中國政府與政治的關鍵字,並且認為,應當處理好憲法與黨章、法律與黨規、國家機構與黨的組織、正式制度與政治慣例之間的互補關係,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認識和理解中國政府與政治....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