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俗台語面面觀 (第2版) | 誠品線上

雅俗台語面面觀 (第2版)

作者 洪振春
出版社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雅俗台語面面觀 (第2版):不會說台語還敢說自己是「台員儂」?簡易的白話解說,趣味的敘述方式只要有心,人人皆可學台語!深入淺出的寫作方式,內含台羅拼音、本調與變調、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不會說台語還敢說自己是「台員儂」? 簡易的白話解說,趣味的敘述方式 只要有心,人人皆可學台語! 深入淺出的寫作方式,內含台羅拼音、本調與變調、構詞用字等等,可當故事教材亦可當作台語短文閱讀, 另一方面更可活絡教學,文末附有台語短篇故事及笑話,使讀者在歡樂中學台語。 本書依照教育部頒佈的台語羅馬字拼音,從最基礎的注音符號、聲調標示、變調規則到鼻聲、入聲的發音部位與收音方法,用最簡易的白話詳實解說,無論初學者或母語教學都很容易上手,解決台語「欲按怎」注音的問題。 認識台語的形、音、義之外,還要探討語法、句型及文學與文化的意涵,對於充實教材內容,增進專業知識,尤其要參加教育部台語能力檢定考試,無疑的是一本優良參考書。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洪振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主要經歷:1.高中、國中國文科專任教師2.臺北市教育局國小在職教師台語初階研習班講師3.教育部全國績優母語教師4.教育部認證台語教師5.中山社區大學「雅俗台語面面觀」講師6.龍山寺板橋文化廣場社教班「雅俗台語一點靈」講師7.臺北市教育局多元語文競賽閩南語朗讀比賽評審委員8.新聞局輔導公共電視「歌謠風華」連續劇台語指導9.法務部調查局幹訓所「進階」台語會話課程講座10.臺北市立圖書館永春分館閩南語讀書會創辦人11.台北市新移民初級、中級、高級台語會話班講師12.台北市台灣語協會第三屆理事長13.教育部全國推展本土語言傑出貢獻個人獎14.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社區大學優良課程學術類特優獎15.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學習型城市成人教學楷模獎16.非正規教育課程認證機構認可通過台北e大線上教學,進修課程5小時,基礎台語好好學(一)(二)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第一章 台灣閩南語源流 一、前言 二、閩南語源流 三、台語的形成 四、南島語族的分布 五、台灣客家次方言的分布 第二章 語音篇 一、前言 二、元音 三、聲母 四、聲調 五、華台語聲調的對應 六、韻尾 七、音節結構 八、入聲韻押韻舉例 九、鼻音韻與陽入聲的對應 十、鼻音韻尾與鼻化音 十一、不規則變調 十二、輕聲 十三、á前變調 十四、三疊詞變調 十五、台語常用連音詞 十六、鼻音擴散 十七、語音變異 十八、成阻、持阻、除阻 十九、聲母與韻尾的配合關係 二十、傳統十五音、台羅聲母與中古音的關係 二十一、方言韻書 二十二、主要韻書 二十三、反切 二十四、文白異讀 二十五、台灣漳、泉音的差異 二十六、詩詞賞析 第三章 詞彙與語法篇 一、台語構詞法概說 二、詞的種類 三、複合詞與詞組 四、台語常用的複合詞 五、台語常用重疊詞 六、綴詞 七、小稱詞仔(a)的常用詞 八、詞法的對應 九、常用華、台語詞轉換類型 十、常用量詞 十一、台語保存古漢語詞 十二、台語六種常用語法 十三、虛詞用法 十四、動詞重疊 十五、華、台語的動詞重疊用法比較 十六、台語常用句型 十七、台語句法 十八、台語有音無字的書寫 十九、教育部的定音與用詞原則 二十、《說文解字》六書介紹 二十一、談「小孩、囝、囡」字的用法 二十二、談「射、矮」的本義 第四章 俗諺語、孽譎仔話、七字仔佮唸謠 一、俗諺語 二、孽譎仔話 三、七字仔佮四句聯—七字仔 四、傳統唸謠 五、四句聯 第五章 台語短文寫作練習 一、艋舺龍山寺 二、是古意抑是「冷漠」 三、南蜂炮北天燈 四、閩南語不等於台語 五、台語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六、台語基礎生活會話練習舉例之一 七、台語基礎生活會話練習舉例之二 第六章 笑詼故事與民俗故事教材 一、笑詼故事教材 二、民俗故事教材 三、大人笑詼故事 附錄(一) 教育部台語詞彙綜合練習 附錄(二) 台羅、漢語、通用與客語拼音對照表 參考書目

商品規格

書名 / 雅俗台語面面觀 (第2版)
作者 / 洪振春
簡介 / 雅俗台語面面觀 (第2版):不會說台語還敢說自己是「台員儂」?簡易的白話解說,趣味的敘述方式只要有心,人人皆可學台語!深入淺出的寫作方式,內含台羅拼音、本調與變調、
出版社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1196800
ISBN10 / 9571196800
EAN / 9789571196800
誠品26碼 / 2681599209005
頁數 / 260
開數 / 20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第一章 台灣閩南語源流
一、前言
台灣有四種主要的語言,包括華語、台灣閩南語、客語以及原住民語。華語在中國稱為普通話,台灣稱為國語,由於政府在台灣單一語言政策推行相當成功,已成為通行語,此不再贅述。除了華語之外,其餘三種語言都有逐漸消失的危機,亟需要積極採取的手段,
二、閩南語源流
閩南語、官話(北方、下江、西南)、吳語、湘語、客語、贛語、粵語等是屬漢語的七大支系。閩地先民屬吳越後裔,俗稱閩越族,為”百越”之一,中原的漢民族因貶謫、征蠻或避亂而遷徙,史上有三次大規模移民入閩,第一次五胡亂華時期,西元308年永嘉之亂東晉南渡,中原的衣冠八族(林黃陳鄭詹丘何胡)避難到泉州一帶,也將上古漢語帶過來。例如:有身、新婦、斟酌、鼎、箸、失禮與當地吳楚方言例如:手䘼、鱟桸以及越語例如:躼、瘦、啉、 ...混合形成泉州白話音。
第二次唐武后(669)時派河南光州固始縣陳政、陳元光父子南下平亂,之後屯兵漳州(685),除建請設州治,興辦文教,陳元光因功被任命為刺史,後世尊稱為「開漳聖王」,也帶來了七世紀中古漢語。第三次唐末(878)黃巢之亂朝廷派固始縣王潮、王審邽、王審知兄弟率領數萬軍民南下平亂,之後被封為威武軍節度史,實際支配福建全境,建立「閩國」,帶來九世紀中原漢語,而形成漳州話,福建因被積極開發,隋而引進中央文教制度,參與科舉,文風漸盛,形成文言音系,此即為讀書音的由來。另外在宋亡前後,又有數十萬軍民跟隨宋端宗南下,後來定居在閩粵各地。
閩是福建的簡稱,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閩:東南越它種,(它,古蛇字)。也就是說在門裡面的蟲,就是把閩地的人看做類似蟲類的野蠻人,釋名曰:越,夷蠻之國也。閩語後來分化為閩南、閩北(建甌話)、閩東(福州話)、閩中(永安話)、莆仙(莆田話)等五種彼此之間互不相通的次方言。閩南語包括漳州、泉州、廈門、潮州、汕頭、海南島等地。
三、台語的形成
明清以來,大陸沿海居民紛紛向外謀發展,因地理上的關係,台灣的移民主要是來自漳、泉地區。1624年荷蘭殖民台灣,因需要人力墾植,從漳、泉招募人員。1661年鄭成功帶領37,000將士及眷屬入台與平埔族等混合,鄭亡之後清廷移民限制帶來偷渡移民潮,在語言方面形成有平埔族語例如:麻虱目、牽手、雞籠、干豆、艋舺(獨木舟)、峇微子(無患子)...,有荷蘭語如:計算土地面積的單位「甲」、手提包叫「khā-báng」、西班牙語Santiago「三貂角」、以及借自法語的「雪文」(肥皂)...等等。
甲午戰爭後,日本佔領台灣五十年,在語言方面自然會受到日語的影響,如
剪車票叫「改札」(kái-tsat)、捐獻叫「寄付」、郵票叫「切手」、打針叫「注射」、深藍色叫「紺色」、招待叫「案內」、乾脆叫「阿莎力(asari)」、糖廠叫「會社」、薪資叫「月給」、衣櫃叫「簞笥」、心情愉快叫「起毛婸」或「起毛spring婸」...。光復後受華語及英語影響,英語有Bus、Gas、Club、KTV、Taxi...等以及華語「倯倯」叫俗氣、「秋凊」叫涼快、「四秀仔」叫零嘴、「各馝」說成孤僻滑稽....。
1949年國民黨撤退來台之後,與大陸隔閡四十多年,兩岸的語言或因社會關係、或因地理接觸各自演變,閩南語與台灣話已經逐漸分歧。台語有很多來自平埔族語、客語、日語、荷蘭語、原住民的南島語以及其它外來語,在大陸的閩南人當然聽不懂。例如台灣稱鄉下叫「庄跤」或「田庄」,而廈門人則稱之為「鄉下」(hiūnn-ē),大陸的泉州人說「siâm-tsap」是指柳丁汁、風說成「huang」,除了澎湖的湖西等少數地區以外,台灣人當然也聽不懂,當然台灣說「柳丁汁、王梨」大陸的閩南人也聽不懂。閩南語與台灣話各有其特殊的歷史背景與民俗文化差異,把台灣的閩南語稱為台語應該是比較貼切,所以說閩南語並不等於台語。
今日的華語是在元朝才分化出去的,元周德清的《中原音韻》根據關、馬、鄭、白等北曲四大家的音將入聲派入三聲,所以從此北方官話中的入聲完全消失。台語保留有完整的古漢語中-p、-t、-k、-h四個入聲韻尾,與-m、-n、-ng三个陽聲韻,吟讀唐詩、宋詞、古文,尤其是遇到入聲韻,一定要用台語、客語或粵語才能押韻。清儒錢大昕說「古無輕唇音凡輕唇皆讀重唇」,也就是說中古以前的聲母只有雙唇音「ㄅ、ㄆ」,唇齒音「ㄈ」是到了晚唐時期才形成的。「古無舌上、舌尖之分」,所以「端、知」兩字的聲母都念「ㄉ」不唸「ㄓ」。這種語音分化主要是受到北方阿爾泰語系的影響,閩地較偏僻,比較不易受到北音的影響,所以也就一直保存重唇音的古音特色。文白兩讀系統,連音變調顯著,了解台語有助於漢語古音的研究。
四、南島語族(Austronesian Linguistic Family)的分佈
南島語的使用人口大約兩億,分佈於東至復活島、西迄馬達加斯加、南達紐西蘭、北至台灣之間廣大洋面的島嶼上。南島語族包含八百多種語言,可分為東、西兩支。東支包括大洋洲上波里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美拉尼西亞三大群島的語言、及新幾內亞東部的語言。西支涵蓋馬來亞語、印度尼西亞語、爪哇語、菲律賓語。
(一)平埔族的分佈:
台灣的平埔族與高山族,都屬於南島語族的支系,台灣不僅是南島語族分佈的北界,部分學者甚至認為,南島語族遷移的起源是台灣,因為他們是從台灣開始分化並對外擴散的。(南島語族史)
平埔族的分類,各家學者甚有出入,大致可分為噶瑪蘭(Kavalan)、凱達格蘭(Ketagalan)、道卡斯(Taokas)、巴宰(Pazeh)、拍瀑拉(Papora)、巴布薩(Babuza)、洪雅(Hoanya)、西拉雅(Siraya)、馬卡道11.噶瑪蘭族:
十九世紀前主要分佈於宜蘭平原,四十個左右的部落以蘭陽溪為界,分散於溪北、溪南的低濕平地及沙丘地帶。道光至光緒年間有部份先後遷往三星、南澳、花蓮。今日的噶瑪蘭人,除了宜蘭平原以外,花蓮縣濱海公路沿線,至台東縣的長濱鄉皆有他們的足跡。也是唯一留有母語的平埔族人。
2.凱達格蘭族:
是馬塞人、雷朗人、龜崙人三群人的總稱。馬塞人的分佈,以北濱地區到基隆河流域為主。雷朗人的分佈,以大漢溪、新店溪流經的台北平原為主。龜崙人則分佈,在林口台地南崁溪流域、大漢溪中上游到桃園一帶。
3.道卡斯族:
分佈在鳳山溪到大甲溪之間新竹、苗栗、台中縣地區。
4.巴宰族:
分佈在大安溪與大肚溪之間的地區,以豐原為中心,北起大甲、南到潭子、東
至東勢、西迄大肚山。
5.拍瀑拉族:
分佈在大肚溪以北、清水鎮以南、大肚台地以西的海岸平原。
6.巴布薩族:
分佈在大肚溪以南、濁水溪以北的地域。
7.洪雅族 :
分佈在北起台中縣的霧峰、南迄台南縣新營以北的地帶。
8.西拉雅族:
一般被區分為兩群,一是西拉雅四大社:即原住於台南平原的新港、大目降、
蕭壠、麻豆四社。二是大武壠社群,即原住於台南縣烏山山脈以西,曾文流域
平原地帶的社頭、霄里、芒仔芒、茄拔等社。
9.馬卡道族:分佈在屛東縣高屏溪到大武山腳的廣大平原。
10.邵族:分佈在日月潭一帶。
(二)高山族的分佈:
民/番、生番/熟番、平埔番/高山番、化番,這種化約式,以居住地及漢化程度
所做的分類。(丁邦新 台灣語言源流)
根據伊能嘉矩、粟野傳之丞的分類將高山族分為泰雅族、塞夏族、布農族、鄒族、魯凱族、排灣族、雅美族(達悟族)、卑南族、阿美族等九族。近年來經過原住民的爭取,將高山族的範圍擴大增加到十四個族群。
1.泰雅語群:分佈於台灣東北部山地,包括台北、桃園、苗栗、新竹、南投、
台中、宜蘭及花蓮諸縣的一部分。
2.塞夏族語群:主要分佈於新竹、苗栗山區。
3.布農族語群:主要分佈於南投至高雄之間的山區。
4.鄒族語群:分佈於台灣中部山地、嘉義與高雄兩縣接壤之處。
5.魯凱族語群:分佈於台南、高雄、屏東山區。
6.排灣語群:分佈於台灣東南部山地,遍及高雄、屏東、花東、及南投諸縣境內。
7.達悟族 (雅美族) 分佈於蘭嶼。
8.卑南族:分佈於台東、花蓮之間山麓。
9.阿美族:分佈於東南部山地,高、屏、花、東地區。
10.邵族:主要分佈在日月潭地區,少部分住在水里鄉頂崁,舊稱水沙蓮。
11.噶瑪蘭族:主要分佈在宜蘭、羅東、蘇澳一帶,以及花蓮市附近、東海岸之豐濱鄉與台東縣長濱鄉等地。
12.太魯閣族:主要分佈在花蓮縣和平溪,南迄台東縣紅葉及太平溪這一廣大山麓地帶。
13.撒奇萊雅族:主要分佈在花蓮奇萊平原,約在立霧溪以南,木瓜溪以北,大
約包括了今日花蓮縣新城鄉、花蓮市及吉安鄉三個地區。
14.賽德克族:賽德克族是由德克達雅、都達、德路固等三語群的族人所組成,
主要分佈在台灣中部、東部及宜蘭地區,包括祖居地南投縣的仁愛鄉,移
居地花蓮縣秀林鄉、卓溪鄉及萬榮鄉,以及宜蘭縣大同鄉與南澳鄉。
(三)台灣客家次方言的分佈:
台灣客家族群主要分為四縣、海陸、永定、饒平、詔安、東勢、卓蘭等方言。
1.四縣客:主要分佈在苗栗縣境內(靠海鄉鎮除外),以及桃園縣龍潭,中壢,平
鎮,及高屏六堆客。
2.海陸客:主要分佈在新竹的新豐、新埔、湖口、芎林、橫山、關西、北埔、寶山、峨嵋,以及桃園觀音、新屋、楊梅等地。
3.永定客:中壢有少部分。
4.饒平客:中壢過嶺里、竹北六家中興里、芎林文林村、卓蘭新厝里、東勢福隆
里。
5.詔安客:主要分佈在雲林縣的二崙、西螺、崙背等鄉鎮。
6.東勢客:東勢鎮。
7.卓蘭客:卓蘭鎮。
所謂四縣是指廣東舊嘉應州所屬的興寧、五華、平遠、焦嶺,嘉應州即現在的梅縣。海陸是指舊惠州府所屬海豐、陸豐而言(丁邦新 台灣語言源流)。
六堆客是指南部的四縣客,分部於高雄的美濃、杉林、六龜、及屏東的高樹、萬巒、竹田、麟洛、內埔、佳冬、長治、新埤等地區,又稱為六堆客。六堆之名始於朱一貴事件,當時先賢杜君英回鄉,為護衛客家人的生存,徵召義勇分為六隊,亂平之後,為維持患難與共的精神,改稱六堆。竹田為中堆,麟洛、長治為前堆,內埔為後堆,新埤、佳冬為左堆,美濃、杉林、六龜合稱右堆,萬巒為先鋒堆。(福爾摩沙的烙印 台灣客家話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