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學隨筆 | 誠品線上

Studies in Zen

作者 鈴木大拙
出版社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禪學隨筆:本書是鈴木博士為引導那些進入禪那心靈狀況之人所寫的作品,指導讀者得到智性象徵、永恆喜悅的禪,以便進入「超乎智性」的覺悟。日本禪學大師鈴木博士,把一般人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是鈴木博士為引導那些進入禪那心靈狀況之人所寫的作品,指導讀者得到智性象徵、永恆喜悅的禪,以便進入「超乎智性」的覺悟。 日本禪學大師鈴木博士,把一般人望而卻步的「禪」,以故事手法生動的道出:禪宗歷史、禪與一般文化、禪的哲學、禪體驗的解釋、禪的修行、禪學中的理性與直觀、禪的自然觀等等,深入而淺出,變成人人可解的生活體驗。 生活苦悶、不迷失自己而回到真正人之生活的讀者、對於想了解現代禪學本質與禪之意義的現代人,不可不讀這本禪學名著。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鈴木大拙(すずき だいせつ、D.T.Suzuki,1870年10月18日-1966年7月12日)本名貞太郎〔ていたろう〕,別號也風流居士。日本石川縣金澤市人。曾於1963年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有「世界禪者」之譽。著作有《般若經の哲學と宗教》、《華嚴の研究》、《禪的研究》、《禪的諸問題》、《禪思想史研究》、《中國古代哲學史》、《佛教與基督教》。主要思想主張之一為「自己作主」。■譯者簡介孟祥森(1937年5月25日-2009年9月21日)筆名孟東籬、漆木朵,生於中國河北省定興縣。台灣作家。以生態、哲學為主題寫作,並大量翻譯艱深的外文著作,有綠色生態作家稱號。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編者前言一、佛教中的禪宗(一九○六)前言禪宗歷史印度中國日本禪宗的幾個原則重事實而不重語言文字無經無書公案非禁欲主義禪的哲學禪與一般文化中國日本禪的修行文獻二、禪佛教(一九三八)三、禪體驗的解釋(一九三九)四、佛教哲學中的理性與直觀(一九五二)五、禪:答胡適博士(一九五三)六、問答(一九五三)七、禪的自然觀(一九五三)名詞索引鈴木大拙 年表

商品規格

書名 / 禪學隨筆
作者 / 鈴木大拙
簡介 / 禪學隨筆:本書是鈴木博士為引導那些進入禪那心靈狀況之人所寫的作品,指導讀者得到智性象徵、永恆喜悅的禪,以便進入「超乎智性」的覺悟。日本禪學大師鈴木博士,把一般人
出版社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1197494
ISBN10 / 9571197491
EAN / 9789571197494
誠品26碼 / 2681599203003
頁數 / 232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非禁欲主義





那些只認識到佛教苦修層面或悲觀層面的人,會以為禪宗也是如此;但事實上,禪宗卻是佛教最積極和最有活力的派別之一。禪宗教導說,要合於宇宙的道;而開悟者不再認為感官世界中,何者是該詛咒的,何者是該躲避的,如禁欲主義者或悲觀主義者然。就這一點而言,禪者就像其他的大乘佛教徒一樣,認為同情與慈悲是他們宗教的根本基礎。因為他們不肯停留在精神上的超升地位,而將他們的人類同胞遺留在無明的痛苦中。他們從理論的高處下降到各殊的世界;他們像眾生一樣生活著,受苦、忍耐和希望,但他們內在的生活,不受此世任何折磨的騷擾。修禪者精神發展的歷程,在一本叫做《十牛圖》的書中說得很清楚。這本書把禪宗的精神歷程,比之於尋牛與馴牛。








禪的哲學





在此處,我並不想對於謎樣的公案所寓含的哲學做思考與解釋,我只想給讀者翻譯《六祖壇經》一些的段落;這本書在禪宗歷史中,是劃時代之作,由六祖的弟子依據他們的隨記而成*。


*附鈴木的英譯文,使讀者有欣賞的樂趣。





總淨心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善知識,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緣心迷,不能自悟;須假大善識,示導見性。當知愚人智人,佛性本無差別,只緣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吾今為說摩訶般若波羅蜜法,使汝等各得智慧。志心諦聽。吾為汝說。善知識,世人終日口念般若,不識自性般若,猶如說食不飽。口但說空,萬劫不得見性,終無有益。





善知識,摩訶般若波羅蜜是梵語,此言大智慧到彼岸。此須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電。口念心行,則心口相應。本性是佛,離性別無佛。





何名摩訶?摩訶是大,心量廣大,猶如虛空,無有邊畔,亦無方圓大小,亦非青黃赤白,亦無上下長短,亦無瞋無喜,無是無非,無善無惡,無有頭尾。諸佛剎土,盡同虛空。世人妙性本空,無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復如是。善知識,莫聞吾說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靜坐,即著無記空。善知識,世界虛空,能含萬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澗,草木叢林,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一切大海,須彌諸山,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復如是。





善知識,自性能含萬法是大。萬法在諸人性中,若見一切人惡之與善,盡皆不取不捨,亦不染著,心如虛空,名之為大,故曰摩訶。善知識,迷人口說,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靜坐,百無所思,自稱為大;此一輩人,不可與語,為邪見故。善知識,心量廣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應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來自由,心體無滯,即是般若。善知識,一切般若智,皆從自性而生,不從外入。莫錯用意,名為真性自用。一真一切真。心量事大,不行小道。口莫終日說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稱國王,終不可得,非吾弟子。





善知識,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處所,一切時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世人愚迷,不見般若。口說般若,心中常愚。常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說空,不識真空。般若無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





何名波羅蜜。此是西國語。唐言到彼岸。解義離生滅。著境生滅起,如水有波浪,即名為此岸。離境無生滅,如水常流通,即名為彼岸,故號波羅蜜。善知識,迷人口念。當念之時,有妄有非。念念若行,是名真性。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佛。善知識,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





善知識,摩訶般若波羅蜜,最尊最上最第一,無住無往亦無來,三世諸佛從中出。當用大智慧打破五蘊煩惱塵勞。如此修行,定成佛道,變三毒為戒定慧。善知識,我此法門,從一般若生八萬四千智慧。何以故,為世人有八萬四千塵勞。若無塵勞,智慧常現,不離自性。悟此法者,即是無念,無憶無著,不起狂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觀照,於一切法,不取不捨,即是見性成佛道。





*唐朝的語言,即中國話。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