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政經二十年 | 誠品線上

澳門政經二十年

作者 楊鳴宇/ 林仲軒/ 吳明軒/ 廖志輝/ 李展鵬/ 呂開顏/ 王紅宇/ 馬天龍
出版社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澳門政經二十年:聯合推薦王信賢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兼所長呂大樂香港教育大學香港社會研究講座教授、香港研究學院總監及大中華研究中心總監吳德榮澳門大學政府與公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聯合推薦 王信賢 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呂大樂 香港教育大學香港社會研究講座教授、香港研究學院總監及大中華研究中心總監 吳德榮 澳門大學政府與公共行政系教授 連接「舊秩序」到「新時代」的全方位觀點! 四個世紀的歐洲文化融入了華人生活,締造出獨特的人文景觀。澳門城區是世界文化遺產,與大型的現代酒店互相輝映。這樣一個充滿傳奇、矛盾和獨特的地方,究竟有怎麼樣的故事? 一向被北京視為在其支持下,博彩業繁榮蓬勃、社會穩定,進而成為「一國兩制」模範的澳門,其實際發展究竟如何? 這是一本深入挖掘與探究澳門回歸二十年裡,政治、經濟和社會等方面變遷的論文集。本書吸引人之處正在於其「整全式」地回答了這個問題。若從架構來看,全書可大致區分為「國家」(中央政府與特區政府)、社會(資本家與一般民眾)以及國際因素(主要為葡萄牙與葡語系國家)三個層次的關係,以及不同層次間的互動。 對關心澳門過去、現在與未來的華語讀者而言,這絕對是本值得一讀再讀的好書。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楊鳴宇楊鳴宇澳門大學政府與公共行政系助理教授。研究興趣是比較威權政治。研究發表於Asian Survey、Journal of Chinese Governance、The China Review、Politics & Policy、《二十一世紀》 等中英文期刊。林仲軒林仲軒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興趣包括港澳研究、媒介文化研究和數位殘障研究等。吳明軒吳明軒英國愛丁堡大學社會學系研究型碩士。研究興趣為比較歷史社會學、民族主義及認同形成,以英國及葡萄牙殖民地檔案,比較殖民地時期香港及澳門的政體—社會工程與認同塑造,及其於當代的制度遺緒。廖志輝廖志輝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研究所時期從事社會運動研究,目前經營臉書專頁「澳門學16號」,撰寫澳門與大中華地區相關的社會科學科普文章。李展鵬李展鵬作家及文化評論人,澳門大學傳播系助理教授;台灣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英國Sussex大學媒體與文化研究博士。研究電影、流行文化、城市空間及性別議題等。著作有《隱形澳門:被忽視的城市與文化》及《夢伴此城:梅艷芳與香港流行文化》等,學術論文見於As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及Interven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stcolonial Studies等期刊。亦為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會員及香港《明報》專欄作者,文章亦見於香港「立場新聞」及「端傳媒」、台灣「獨立評論」及「關鍵評論」等網媒。呂開顏呂開顏經濟學博士,澳門理工學院人文及社會科學高等學校副教授,2009年UN Reno和UN Las Vegas訪問學者。研究興趣為博彩旅遊、公共財政和區域經濟,在國內外核心學術期刊和國際研討會發表多篇論文,擔任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rketing and Logistics、《上海經濟研究》等學術期刊評審。王紅宇王紅宇澳門大學社會系副教授。研究興趣為家庭社會學、青少年研究、社群媒體和社會,以及基因的社會影響等。研究發表於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Social Science Research、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和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 Society等期刊。馬天龍馬天龍(José Carlos Matias dos Santos)澳門的資深媒體工作者,先後任職於澳門廣播電視有限公司和《澳門平台》(Plataforma),現為英文時事雜誌《Macau Business》的主編。亦曾在澳門聖若瑟大學和香港大學擔任訪問學者和任教。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 中文版序 壹、導論(楊鳴宇) 貳、亞洲賭業雙城記—澳門和新加坡博彩業開放競爭模式探討(呂開顏) 參、一個賭城的空間政治—澳門的城市景觀、保育運動與本土身分(李展鵬) 肆、澳門與中國及葡語國家的關係—從國家(地方)品牌到軟實力(馬天龍) 伍、重探澳門政治文化—回歸後的澳門勞工抗爭(2000-2017)(廖志輝、楊鳴宇) 陸、澳門社會行動的情感動員(林仲軒) 柒、媒體使用習慣和其對雨傘運動態度的影響— 一項澳門學生和中國大陸學生的比較研究(楊鳴宇、王紅宇) 捌、我們澳門人—制度脈絡、時序及澳門身分認同的發展(吳明軒) 玖、總結(楊鳴宇)

商品規格

書名 / 澳門政經二十年
作者 / 楊鳴宇 林仲軒 吳明軒 廖志輝 李展鵬 呂開顏 王紅宇 馬天龍
簡介 / 澳門政經二十年:聯合推薦王信賢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兼所長呂大樂香港教育大學香港社會研究講座教授、香港研究學院總監及大中華研究中心總監吳德榮澳門大學政府與公
出版社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3176676
ISBN10 / 6263176679
EAN / 9786263176676
誠品26碼 / 2682155982004
頁數 / 224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X1.1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很榮幸為《澳門政經二十年》的出版撰寫推薦序,對關心澳門過去、現在與未來的華語讀者而言,這絕對是本值得一讀再讀的好書。

對台灣人而言,港澳二字雖常一起出現,但總是以香港為主、澳門為輔。台灣人多知道香港特首是誰,但不熟悉澳門特首為何人;知道香港有「占中運動」、「雨傘革命」、「反送中運動」,但不知澳門有「反離補運動」、「博彩業工運」;知道《港區國安法》於2020年六月通過,卻不知《澳區國安法》早在2009年即已實施,此種例子不勝枚舉。究其原因,雖有各種歷史與現實的因素,但台灣人確實對澳門不夠了解,相信本書的出版能有助於彌補此一鴻溝。

一向被北京視為在其支持下,博彩業繁榮蓬勃、社會穩定,進而成為「一國兩制」模範的澳門,其實際發展究竟如何?本書吸引人之處正在於其「整全式」地回答了這個問題。若從架構來看,全書可大致區分為「國家」(中央政府與特區政府)、社會(資本家與一般民眾)以及國際因素(主要為葡萄牙與葡語系國家)三個層次的關係,以及不同層次間的互動。其中又包含三大類的議題:

(一) 國家與市場關係的變化以及造成的影響,主要是博彩業快速發展與外溢效果,包括經濟利益、社會結構與城市空間等的轉變,其呈現在第二章的「亞洲賭業雙城記」與第三章的「一個賭城的空間政治」;

(二) 國家內部(中央與特區政府)與國際因素的互動,主要是北京如何透過澳門為中介,在「中葡論壇」、「一帶一路」倡議中發展與葡語國家的關係,此部分呈現在第四章的「澳門與中國及葡語國家的關係」;

(三) 國家與社會的關係,包括社會抗爭、社會行動的動員機制、傳播媒體的影響以及身分認同等,主要呈現在第五章的「重探澳門政治文化:回歸後的澳門勞工抗爭」、第六章的「澳門社會行動的情感動員」、第七章的「媒體使用習慣和其對雨傘運動態度的影響」以及第八章的「我們澳門人」。

本書除了全局性的探討澳門發展外,還有兩個特色,一是如同編者所言的,結合學科與區域研究,另一個則是比較研究。就前者而言,學科研究與區域研究間往往存在著張力,學科專業所要求的是規律與可預測性,感興趣的是理論問題,而區域研究所著力的是對研究對象系絡的深入了解,關心的是對區域發展動態的掌握,就此而言,本書各章都照顧到學科專業與區域發展,兩個間形成很好的對話與平衡。而在比較研究部分,本書不僅是專注在澳門的發展,部分章節也從比較的角度出發以凸顯出「澳門研究」的價值,包括澳門與新加坡博彩業的比較、澳門學生與大陸學生媒體閱聽的比較、澳門人與香港人身分認同的比較等(事實上,本書所觸及的不少議題,都曾經在台灣發生過或正在發生中,台澳比較也是不錯的研究面向)。透過深入的研究與公允的評價,本書也隱約預示一個經典且關鍵的問題:澳門在經濟成長、社會穩定與政治發展間的三角關係。

如同編者所言,本書的出版,在時間上成為連接「舊秩序」到「新時代」的節點。而在總結「回歸」後二十年的同時,該如何面對未來的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如前所述,《澳區國安法》早在2009年已頒布,但直到這一兩年才出現政治立場與思想檢查,2021年9月澳門立法會選舉,出現了最大規模「DQ」,其中6組21人被取消參選資格的理由是「不擁護澳門《基本法》」和「不效忠澳門特區」,同樣的事情發生在香港不令人意外,但在澳門卻是首次,香港的局勢顯然牽動了澳門的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的啟動、「愛國者治澳」的提出,對澳門政治、經濟與社會等各方面都將造成巨大、長遠的影響,也將使澳門的發展進一步鑲嵌入中國國家發展戰略之中。「新時代」究竟是最好還是最壞的時代?是希望之春抑或是失望之冬?本書不只是總結過去,也對未來給了指引,值得進一步深讀與探索。

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王信賢


澳門與香港乃近鄰,往來甚密。而彼此的關係也並不止於澳港居民時常來往兩地,對對方的文化、生活有所接觸。以我個人的經驗為例,在親戚、朋友圈子之中,其實不乏澳門人,只是平日大家在聊談中未有提及澳門街,所以他們未有「表露身分」而已。只要好好的了解一下,澳門與香港的聯繫,相當豐富。

不過,話雖如此,港人對澳門社會的認識卻十分有限。而我甚至會認為,我們經常帶著一些定型來理解澳門——關於澳門,來來去去就是有關博彩業、賭場、地道美食、度假好去處等等,少有嘗試擺脫旅遊觀光的框框,走進社區,更深入的了解澳門社會。就算近年港人對澳門的古物古蹟、文化遺產、街頭文化提高了興趣,那很大程度仍然是觀光活動的延伸,將旅遊的範圍有所擴充,而還未算是對歷史、社會、文化產生好奇。

關於澳門歷史的介紹、書籍並不短缺,只要港人願意主動一點,不難可以為自己補補課。但如果要認識當代澳門在社會及其轉變,則的確有點難度。所以,見到《澳門政經二十年》的出版,實在興奮。正如一般社會科學的分析和討論,重要的不是每位作者的觀點與結論——讀者大可另有看法——而是他們的提問和切入問題的角度。《澳門政經二十年》的內容不是無所不包,但好處是作者們嘗試處理很多現有文獻未有深入探討的問題(例如:不同形式的政治行動)。更重要的是,他們正面面對轉變中的澳門社會。博彩業的結構本身固然是了解澳門社會經濟的一個大課題,但它的變化除了影響到這個行業的發展與持續性,與此同時也為澳門帶來了其他方面的改變——整個城市的文化面貌也隨之而起了變化。而澳門文化和身處其中的澳門人,有何感受?做出怎樣的回應?這都是值得分析、討論的題目。

以往我們從報刊所讀到有關澳門政治的報導,通常是凸出其十年如一日的不變特色,令人以為其政治佈局不變之餘,澳門人也對政治轉變不感興趣。但這本文集的多篇文章提醒我們,在澳門的穩定與和諧底下,其實一樣存在張力、訴求和改變。澳門政治這個課題可以有不同層次。

《澳門政經二十年》給我們提供了了解澳門社會的新角度,同時也為未來的研究提供了線索。澳門社會研究大有可為。

呂大樂
香港教育大學香港社會研究講座教授、香港研究學院總監及大中華研究中心總監


澳門除了賭博、美食和一年一度的大賽車,還有什麼值得一提或者值得研究的地方?

澳門位處珠江口,是南中國的大門。自四百年前被葡萄牙占領並受其管治至1999年,一直是一個華洋雜處的地域。現時,澳門常住人口不到七十萬,外勞就占了將近四分之一。在新冠疫情大流行之前,每年訪澳的旅客更達到三千萬人次, 確實是人流不絕,品流複雜。

回歸中國20年來,澳門經濟爆發式增長,一度成為僅次於盧森堡的國民生產毛額最高的地區。澳門經濟以賭業為主,早年被稱為東方蒙地卡羅,但事實上,其博彩規模早已超越拉斯維加斯,蒙地卡羅更是望塵莫及 ,真可謂萬夫莫敵。

四個世紀的歐洲文化融入了華人生活,締造出獨特的人文景觀。澳門城區是世界文化遺產,與大型的現代酒店互相輝映。人文氣息濃厚的歷史遺跡、庸俗奢華的賭場、擁擠殘破的民宅、以至虛假浮誇的仿古建築並肩而立,造就了一個人格分裂的城市。

這樣一個充滿傳奇、矛盾和獨特的地方,本身就非常值得研究。

但是澳門有趣的地方並不止如此。澳門過去二十年的經歷有著不少對社會理論有啟發性的看點和悖論。 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表面上看來,澳門的急速發展是市場經濟的勝利。賭權開放使得賭業由壟斷經營轉為市場競爭,大大提高了賭業的創新、效率與素養。作為全國唯一合法開賭的地方,澳門賭業的成功有賴於地緣政治和契機。不過,如果只簡單地著眼於地緣政治及市場競爭,就會忽略了澳門賭業的獨特運作模式及其成功之處。澳門的貴賓廳制度和博彩中介制度,可以說是其獨門祕笈。當中所謂「疊碼仔」的角色和制度,更牽涉了如何建立客源、人流、保護隱私、信貸、資金進出、洗錢等等隱祕手法與規則。換言之,澳門賭業的治理,是建基於正規制度與非正規制度的微妙結合。這種非正規的治理,正是近年社會科學界十分關注的課題。

其次,由賭業帶動,澳門形成了旅遊博彩一種嶄新的發展模式。這個模式,跳脫以往進口替代與出口導向的發展策略,開拓了另類發展經驗。澳門的成功,刺激了不少地方的仿效,除了新加坡, 還包括菲律賓、柬埔寨、越南等等,甚至日本和台灣也在積極發展旅遊博彩。

更有趣的是,賭業的興旺帶動了政府收入的增加。澳門政府徵收百分之四十的賭稅,此高稅率帶來龐大的稅收,不單止讓政府可以大力投資基礎建設、增加福利開支、進一步帶動經濟發展, 還讓政府可以在其他領域維持極低的稅率甚至免稅。換句話說,賭稅變成是一種自願稅,主要的納稅人都是遊客,澳門居民的義務稅根本可有可無。這種財稅體制近乎古代的包稅制,又像殖民地時代在東南亞流行一時的種稅制 (revenue farming)。這古老體制的當代意義,甚是值得探討。

再者,經濟發展以及高福利,大大提高了政府的正當性和社會的穩定性。經濟和社會的急速轉型並沒有帶來巨大的社會矛盾。澳門在回歸前已被謔稱為半個解放區,社會組織早已被中國政府收編, 公民社會盡是愛國力量。澳門並沒有強烈的民主化訴求、亦只有有限度的本土意識。但是把這種穩定歸功於經濟發展、福利主義和社會控制,似乎過於簡單。事實上,勞資之間的矛盾、保育與發展的矛盾、民生與經濟增長的矛盾一直存在。表面上,公民社會被高舉的「穩定和諧」限制了發展空間,但出乎意外的是,2014年小規模的反離補遊行卻馬上得到回應。穩定和諧的邏輯在窒礙社會運動的同時,卻又促使政府聆聽民意及避免一意孤行,以免引起社會反彈而破壞穩定和諧。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是載是覆,視乎體制結構與個體能動性的博弈。

以上種種都是澳門值得研究的地方,也是可以藉由研究澳門而探究社會理論的地方。本書填補了這一片空白,將澳門發展的多樣性和不爲人注意的複雜性呈現出來,讓讀者一窺澳門經驗的學術意義。我期望《澳門政經二十年》作爲一個起步,能引領更多關於當代澳門的研究,並能夠將研究成果傳達給廣大的民眾。

謹將本書推薦給各位讀者,並與作者們共勉。

吳德榮 澳門大學政府與公共行政系教授

試閱文字

自序 : 《澳門政經二十年》是2020年由Routledge出版社出版的Macau 20 Years after the Handover: Changes and Challenges under “One Country, Two Systems”的中文版。
這是一本討論澳門回歸二十年裡政治、經濟和社會等方面變遷的論文集,與英文原版相比,中文版有兩點不同。

首先,是收錄的章節數量。英文原版有8個章節,其中分別由何家騏和林玉鳳、鄭煒和陳慧燕撰寫的兩個章節,因為作者個人原因,沒有參與到中文版的出版當中。而中文版則新增了由吳明軒撰寫的一個章節。

第二,除了馬天龍的章節需要經人協助翻譯,其餘章節均由英文原版的作者書寫成中文,並根據需求對原文進行了諸如補充參考文獻、增減內容等修訂,可以說《澳門政經二十年》並不是對英文原版的直接翻譯,而是以原本的內容為基礎改寫成中文。

最後,我要感謝五南出版社的副總編輯張毓芬,沒有她的熱心幫助,這本論文集不可能這麼快以中文的形式和台灣的讀者見面。澳門,這個城市的命運,從來都和國際秩序緊密相連。隨著中國大陸和外部世界的關係變化,澳門無可避免受到影響。在2021年,諸如被禁止公開悼念「六四」、民主派的立法議員候選人被全數剝奪參選資格等事件,均顯示澳門已經進入一個不同以往的政治秩序。《澳門政經二十年》在時間上「意外地」記錄了變化前的舊秩序,為理解新時代留下一個註腳。

試閱文字

內文 : 聯合推薦

王信賢 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呂大樂 香港教育大學香港社會研究講座教授、香港研究學院總監及大中華研究中心總監
吳德榮 澳門大學政府與公共行政系教授


連接「舊秩序」到「新時代」的全方位觀點!


四個世紀的歐洲文化融入了華人生活,締造出獨特的人文景觀。澳門城區是世界文化遺產,與大型的現代酒店互相輝映。這樣一個充滿傳奇、矛盾和獨特的地方,究竟有怎麼樣的故事?

一向被北京視為在其支持下,博彩業繁榮蓬勃、社會穩定,進而成為「一國兩制」模範的澳門,其實際發展究竟如何?

這是一本深入挖掘與探究澳門回歸二十年裡,政治、經濟和社會等方面變遷的論文集。本書吸引人之處正在於其「整全式」地回答了這個問題。若從架構來看,全書可大致區分為「國家」(中央政府與特區政府)、社會(資本家與一般民眾)以及國際因素(主要為葡萄牙與葡語系國家)三個層次的關係,以及不同層次間的互動。

對關心澳門過去、現在與未來的華語讀者而言,這絕對是本值得一讀再讀的好書。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這是一本深入挖掘與探究澳門回歸二十年裡,政治、經濟和社會等方面變遷的論文集。本書吸引人之處正在於其「整全式」地回答了這個問題。若從架構來看,全書可大致區分為「國家」(中央政府與特區政府)、社會(資本家與一般民眾)以及國際因素(主要為葡萄牙與葡語系國家)三個層次的關係,以及不同層次間的互動。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