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虹影用犀利的文筆寫兩性散文,剖析男女(不只兩性)間數千年來的交戰,可能令你拍案擊掌或者冷汗直冒,讀後只有「過癮」兩字可形容!她也寫自己的文學生涯及創作理念,生活及成長。她誠實地寫自己在三峽在上海在北京在倫敦不為人知的生活,令人眼眶溼熱,更有輕鬆自由的一面。書後並收錄她在電視節目中的訪談紀實,還有多幀照片,可以一窺美麗女作家自信的談吐與丰采。 作者簡介 虹影 享譽世界文壇的著名作家、詩人。被大陸權威媒體評?2000年十大人氣作家之一;2001年評?中國圖書商報十大女作家之首,稱為「脂粉陣裡的英雄」;被新浪網等評?2002年「中國最受爭議的作家」。1962年生於重慶,代表作有長篇《上海王》、《饑餓的女兒》、《英國情人》、《阿難》、《孔雀的叫喊》。現居北京倫敦兩地。 曾獲「英國華人詩歌一等獎」、臺灣《聯合報》短篇小說獎新詩獎、紐約《特爾菲卡》雜誌「中國最優秀短篇小說獎」,三部長篇被譯成25種文字在歐美、以色列、澳大利亞和日本等國出版。 ◆內文◆ 魔鬼領帶 據說現代男人服裝,是仿照十九世紀以來的士兵軍服;或許可以說現代女人服裝,是來自農婦。這麼說,服裝的現代化,有民主色彩。在古代只有貴族有資格講究服飾,現在則是講究「裝而入時」。入時就是大家認可,群趨若狂。 不過士兵和農婦畢竟不能做時裝模特兒,再漂亮也不行,服裝太簡單了一些。多少世紀的貴族氣派,總得留一點遺產。爵爺們的大花圈領消失了,留下一根領帶;貴婦的敞胸露肩消失了,留下一根項鍊。 所以,服裝的傳統,在於注視點依舊,男人和女人都明白了脖子和前胸的重要,都知道了這是誘惑的緊要之處。當面眼光,總不能立即直接對視,先看到前胸,然後才能上移,可見男女相悅,初戰的戰場在領口,一見能否傾心,在於一領,必須慎之又慎。 士兵之中,最講究服裝時興的是美國大兵。他們打仗不行,靠B-52反複扔炸彈;穿衣服卻有來頭:上戰場著迷彩,上崗哨軍服筆挺,上教堂,不論死活,必打領帶。這就叫領導世界潮流。 在眾多小說電影裡,我們已經看到男人的領帶,那是個標誌:裝紳士,裝No.1好情人的必要的符號。臨到「動粗」時,就得領帶一拽,表示不必再君子了。 馬可仕夫人擁有鞋城,據說不少男人擁有領帶城。有幾個人看到馬夫人的腳了?男人的領帶,卻占著鏡頭正面的。 「看男人當然看領帶。」波波不止一次這?對我說,她是時裝趣味大師,京城有名的品賞家。「趣味不正,品味跌份,下面就不必做文章了。」 「萬一那天他正剛有急事沒有戴領帶,或戴錯了領帶呢?」我說。 「那正顯出他的無品格。」她非常肯定。 「巴黎紐約倫敦慕尼黑都在流行『dressing down』便服上班!」我說。 「沒用!」波波說。「你們down,我up,看誰吃虧吧!」 領帶學不比面相學簡單:不光看領帶質地,更看領帶花紋。魚水圖案,表明這男人有心有情,但比較花,不專一。條紋寬帶,這男人一般處事呆板,陳舊灰暗。原色單彩,這男人可靠認真,值得依賴。雜色雜花,這類男人大多是沒有主意,喜歡繞著圈子辦事,對感情矛盾重重。至於靠「民族性」圖案表現自己,那就不如T恤文化衫,降級了。 這麼憑領帶判斷男人,真有準確度?不過生活就是由一系列模糊概念組成。波波旅遊時,到處收集領帶,好不容易在一個藝術博物館的商店看到玻璃櫃裡一條日本產的有漢字的領帶,邊上還有一條領帶,竟然印著克林姆的接吻圖。想想,還是漢字雅緻,含蓄不露。 我本人總在機場的免稅店買領帶,總是將手裡最後的演講費等等,一分不剩下買平時不肯花錢的領帶。我走過多少國家我就在多少個國家的免稅店買過多少領帶。不要以為我是為愛人所買,不,我只是為我心裡那個人而買,那個人也可能是我自己,起碼現在是我。早有好友說:你不是藏有黑白兩套男式西服,加上這些各色奇異的領帶,你可以變化出多少個男性的波波來? 我笑而不答。 做假小子時,愛她的人最多,我先生插話:例如我,感覺才認識她。 說到這裡,你們也就明白了:波波敢評領帶,非一日之寒。她從全世界收集的領帶,迷惑了多少芳心。話雖已經說到這兒來,你們未必都讀懂了我的文章。那個人,就因為一直不戴領帶,波波從未正眼看過他。但她心裡很愛他,就是有點恨鐵不成鋼的感覺。波波決定教育教育他。於是她對他說,你怎?不戴領帶?他說,太麻煩。 你戴領帶肯定很好,因為你長得有品味。她說得非常認真。 他想想也是,就去賽特購了一大盒名牌領帶。竟然沒有一條讓波波看得上眼的。波波只得給他上一點領帶學啟蒙課。 她對他說,有一個人去香港,他的妻子問他,你怎?戴這?條金光閃閃的領帶?那男的說,那是香港。妻子說,你去做什??男的說找贊助拍電影。 妻子說,明白嗎?若要拿到錢,趕快換一根素潔的。 男的不聽,果然沒有弄到錢,灰溜溜回來了。 波波上“領帶學”課的地方是一家火鍋店。那裡的山城火鍋全北京有名。男友一氣之下將領帶放進火鍋裡跟毛肚一齊燙。他說,香港人哪是看領帶,他們只查看領帶牌子。他用筷子把領帶從火鍋裡提出來,那種一本正經勁兒,讓波波開心了。於是她繼續說: 你買的這些領帶不是不好,主要是沒有靈魂。 男友反駁,賽特的領帶沒有靈魂,請問哪裡的有靈魂?他把領帶整齊地疊在盤子裡,讓服務員拿走了。 波波從包裡掏出一條領帶,一看就是手工的,一針一線織的,用的是最好的絲線,繡了一朵梅,花沒有全開,含苞著呢。男友疑惑看著她,接過來的感覺很奇怪,真好像是特有品味。 「算借吧,就這一周。」這是波波的建議,「不要勉為其難。一天吃不成胖子。」 他同意了。 如同阿里巴巴的密咒,這一周事事如意,連公司裡的女職員見了他也格外親切,老闆也對他客氣起來。一周後他打電話約波波,兩人到國貿樓下的臺灣咖啡店見面。他說了一句話,當時波波臉就飛紅。是的,他顯得自信,充滿了野心和活力。 這故事沒有什麼特別的。外表說來很虛,但的確不可忽視。不需要我多說,男人有三樣東西一定不能含糊,除了領帶,還有皮帶和手表。什麼樣的男人用什麼樣的這些東西,一個男人頭髮長長的,又不喜歡洗,而穿件灰黑的西裝,配一條鬆鬆跨跨的褲子,一個手機還要夾在腰間的皮帶上,背駝著,見酒忘命。還泡妞?請問哪個妞會讓這人泡?古人都知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臥有臥相。領帶者,衣裝之領,地位之珍貴,還用得著說嗎? 最近聽到一點考證,西歐某大學社會學教授所作,原始出典密密加注,規範性學術著作。要點是:領帶為陽具的藝術性象徵昇華。我看了大笑,馬上打波波的手機,想與領帶學專家一起大笑一場。她一聽竟然楞住了,竟然好久沒有吱聲。最後對我說:聽起來,似乎是佛洛依德又一次濫用,但你拿項鍊配起來想一下,難道沒有道理嗎?這下子輪到我驚奇得無言以對。 波波歎口氣:畢竟歐洲,有貴族遺風。你看一下就把國際領帶學推進了一大截。快給我書,至少我在國內要維持權威地位吧! 蘇珊娜的愛情 在恐怖分子劫持民航飛機直衝世貿大樓的時刻,我正與三個女友坐在雲南的一家酒吧裡。記得電視裡在不停地報道,那場面像凶徒強暴女人。我們加緊喝酒,不停地添酒不停地乾杯:世界正像離軌之火車,前面只有五分鐘的活著時間,一百五十層的大樓正在我們眼前崩塌,香消玉殞。因此,一分一秒都無需掩飾,全都言語出自真心,我第一次知道人類的語言具有音樂的節奏和美妙。 A說,她可以愛B,也可以愛D。A很像我經常在小說裡虛構的女主人翁,她的笑聲和那兩幢大樓一齊發出重金屬相撞的聲響,她說她曾經在那最高之處愛過一個人,在整個城市風景的高空,她的身體與另一個人的身體進行交流,她覺得整個世界的人都與她同享快樂。 C說,她有一位大學同學,天天山盟海誓,到第四個年頭還是沒有得到她的回應。而那位同學是全校第一美男子,一米八二高,籃球校隊中鋒。每次C回學校時,這位男士都在校門口那條小徑上等候,趁著夜色將C抱起,好像要強迫她做什?事,但卻是彬彬有禮,一直抱到C的宿舍門口才鬆手,鞠躬而別。一年後面臨畢業,依然如此僵局。這個男士竟然以死相酬,沒有留下任何紙片就自殺了。從此C再也沒有記起過他的名字,到現在還是想不起來。她甚至沒有見過與他認識的任何人,更沒有回過那所大學。 E就是我,我每次去紐約時,都去世貿大樓。有一次在大樓下親眼看見一人發酒瘋。那是一個失戀者,三十多歲的男人,西服領帶穿戴整齊。他喊著:「蘇珊娜,我愛你!」不是張藝謀在電影裡那有氣無力的聲音:「安紅,我想你。」而是一種心肺撕裂的聲音。他邊哭邊喊,明顯蘇珊娜早就走了。警衛很人性,沒有將他架走,只是在他四周走來走去,直到他暈倒地時才將他抬上救護車。 我不明白,在這個恐怖時刻,為什麼聽到三個「男人不像男人」的故事。或許這樣的男人讓我們感動,或許現代社會已經到了「男子漢」像恐怖分子一樣稀少的地步? 多年了,我已經忘記這事,那個「9.11」之日,我又想起那個呼喚「蘇珊娜,我愛你!」的男人。誰是蘇珊娜?多麼不可思議的場面!那個在情裡自傷自殘的美國男人,他像一幅色彩鮮豔的畫留在我大腦少有的空白處,血的顏色,比朝陽還能把我從半植物人的日常生活裡啟動。好多年了,“愛情”這個久違的詞,在這個夜晚才回到我們真實的世界。 於是我問:男人和女人,誰更需要愛情? 幾乎整整一本歷史,都在說:在男女關係中,雙方生來就是不平等的:男人要性,女人要愛,男人要即時快樂,女人要情意綿綿。男人要自由,女人要築巢,男人是女人越多越妙,女人對男人是抓住一個就不放。一句話,男兒志在四方,女人把婚姻當作終身事業。 但是在這個「真相畢露」的時刻,我們發現情況正相反:男人左瞧右瞧都是癡情郎,女人對這種男人不屑一顧。這些男人好像都來過雲南,被傣族婦女放過蠱。 而傳統是什麼?傳統中的女人必須忠貞,多情是男人的特權。如果一個女人要愛情,說明她很不正常,需要治療。因為她知道如果一個女人要性多於情,就不怎?正常,需要教育;如果一個女人要性還要情,就更不正常,需要鞭子訓戒。 如果她只需要一個負心人,永遠寬恕他,像葛里格的歌劇《皮爾金特》,她就是歌劇裡不朽的女子。 那些為得不到愛情就結束生命的男人,或甘願做蘇珊娜裙下風流鬼的男人,都不配做她的愛人,換句話說,那樣的男人就只是半個男人或不是男人,只配在瓊瑤小說裡賺人眼淚。 為什麼不應該這樣?生來如此,天生如此,女人顧家,主內,男人走向社會,主外。女人的忠貞一向不必得到回報,理該守空房,女人是在為社會守貞,不是為某個男人。她愛一個薄情郎也罷,愛一個負心人也罷,都是為了社會和人民大眾。 讓我們的蘇珊娜休息一會。沒人不知咱們的社會現在早到了角色重新平衡的時候了,現代性轉型,城市生活方式,使那種忠貞開始成為多餘物,使社會不再以家庭作為基本細胞。 在這種時候,明白人就會發現男人女人的天性,是社會強加給男人女人的分工,是後天Nurture(培養),而不是先天的Nature(天性)。先天Nature正好相反:在男女關係中,男人要女人,極為有限,性生活消耗精力;女人要男人,可以無限,因為性反而增強她的精力。過去男人雄心勃勃,到處沾花惹草,惹得蝶舞鶯歌,完全是因為社會把女人變成顫顫慄慄的花草,而且只能染一次,就得從一而終。所以男人的腎上腺素大量分泌,侵略性十足,到處耀武揚威,收集戰利品。 下面我講的這個故事,說明天性正在壓倒培養。法國有個性心理實驗室,做了一個「志願」的試驗:把有幸福家庭身體健康心理正常的男女,分別放到完全隔離,類似於荒島的環境。自然而然,會發生男女之間的老故事。沒有選擇,本身就決定了選擇,一個月後,幾乎每對都如膠似漆。然後把他們全都放回原先的生活環境之中,看哪些人願意回到原先的家庭。結果80%的男人「高高興興回家去」 ,只有20%的人願意跟新的女人,或者「兩者皆可拋」,追求新的浪漫去也。女人呢,情況大不相同,竟然70%的女人不願意回到原先的家庭。 結論:男人天性念舊顧家,女人天性喜新厭舊。 我仔細讀了這份有趣的實驗報告,這個實驗在整個歐洲引起很大爭議,因為有挑唆家庭不和之嫌。我完全理解報告所得的結論,只有一項,我認為造成實驗結果扭曲:所選的男女,都尚無子女。如果有孩子,結果就會大不相同,女人有母性,回家的願望更強。 但是該實驗室專家認為結果不會不同,因為已經有報告發現歐洲男性比女性對繼子繼女更容易接受,也就是說男性更不重視「是否已出」,不關心血脈流傳。他們戀舊,是戀女人多於戀子,他們的愛情很純粹。相反,女人的母愛往往限於親子女。因此重做這個實驗,結果不會不同……這就是現代社會發展的趨勢。 上帝,難道中國男人的幾千年不變的傳宗接代狂──這個中國女人忠貞的最大獎賞──也有一天會改變?我絕對不信,蘇珊娜,你信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