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古代中國 | 誠品線上

舌尖上的古代中國

作者 古人很潮
出版社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舌尖上的古代中國:讓我們一起回到五千年前的黃土中國開飯!廣袤的原野上,長風襲地,走獸奔馳,天空一塵不染。我們就地支起一張巨大的木桌,把當時所有食材集中起來做一席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讓我們一起回到五千年前的黃土中國開飯! 廣袤的原野上,長風襲地,走獸奔馳,天空一塵不染。我們就地支起一張巨大的木桌,把當時所有食材集中起來做一席盛筵;香氣撲鼻,讓你不禁食指大動....... 但如果你愛吃辣,恐怕要對這頓飯大失所望了,辣椒是明代才傳入中國的。而眼前這席史前大餐,不僅沒有辣椒,連蒜也沒得吃──直到漢代,大蒜才在廚房登場。 或許,愛吃甜的螞蟻人會好過一點? 但西元前四世紀的戰國時期,甘蔗才傳入中國南方;製糖技術的成熟,則要等到唐代了。想吃糖還得再等等。 想吃甜的,還可以從其他食物獲取,比如葡萄、香蕉、西瓜。然而,不幸的是,葡萄原產西域,西漢時才傳入中國;香蕉原產東南亞,宋元時期傳入;西瓜原產非洲,宋代傳入──看來你想吃也沒得吃。 更遺憾的是,回到五千年前的我們,甚至吃不到任何麵食──因為,小麥也是外來物種。 想吃些好料,不如到宋代找蘇東坡?雖然可能置身於荒郊野外,但當地的野味、海鮮特別好吃。或者到清代跟袁枚見識一百多道菜的滿漢席?燕窩、掛爐烤鴨、蘇造肉、涮羊肉等......風靡京華。 想細究中華美食的前世今生,千萬不要半夜翻開這本書,小心肚子太餓!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李迺澔(《百年飯桌》作者) 胡天蘭(知名美食評論家) 許心怡(愛飯團團長)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古人很潮古人很潮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以嚴肅又不失輕快的筆觸向讀者介紹關於古代歷史、詩詞、生活、名士風貌等各個方面的知識,讓廣大讀者更容易接觸歷史、了解歷史。古人很潮古人很潮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以嚴肅又不失輕快的筆觸向讀者介紹關於古代歷史、詩詞、生活、名士風貌等各個方面的知識,讓廣大讀者更容易接觸歷史、了解歷史。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卷一:愛吃一族所不可不知的冷知識 一、原來這些都是進口貨! 二、本土食物的絕地大反攻 1、歷史悠久的在地食材 2、聽過但不一定吃過的美食 卷二:從皇家御廚到路邊擺攤的米其林美食指南 一、傳說中的頂級美食盛宴 1、帝王之家的吃飯排場 2、包山包海的滿漢全席 3、嘴饞皇帝的燒尾宴 4、南宋清河郡王府御宴 二、歷朝歷代的國民美食 1、創業維艱的先秦時期 2、一日兩餐的秦漢時期 3、南方菜與北方菜互相較勁的魏晉南北朝 4、講究吃的藝術與口感升級的大唐時期 5、吃的幸福指數爆表的兩宋時期 6、無羊不成餐的元代 7、飲食文化大耀進的明代 8、四大菜系形成與發揚光大的清代 三、教你怎麼吃:二十四節氣的饕客百科 1、立春吃潤餅 2、雨水吃罐罐肉 3、驚蟄吃芋頭與炒豆 4、春分吃驢打滾和太陽糕 5、清明吃艾餅和饊子 6、穀雨吃香椿 7、立夏吃五色飯 8、小滿吃苦菜 9、芒種吃桑椹 10、夏至吃涼麵和麥粽 11、小暑吃黃鱔 12、大暑喝伏茶,吃仙草 13、立秋喝粥吃茄子 14、處暑吃鴨與龍眼 15、白露喝酒與茶 16、秋分吃湯圓與螃蟹 17、寒露食用芝麻 18、霜降吃蘿蔔與柿子 19、立冬吃餃子與羊肉 20、小雪吃糍粑 21、大雪吃雪藕雪菜雪梨膏 22、冬至吃紅豆糯米飯 23、小寒喝臘八粥 24、大寒吃八寶飯 卷三:饕客界異聞錄 一、公子宋—— 特殊的美食鑑賞方式 二、孟浩然—— 論貪嘴帶來的後果 三、蘇軾—— 美食至上的文豪 四、倪瓚—— 重度潔癖患者的美食修養 五、朱元璋—— 只有我才懂的頂級美食 六、朱高熾—— 美食和皇位真的不能兼得嗎? 七、袁枚—— 饕客界最高修養者

商品規格

書名 / 舌尖上的古代中國
作者 / 古人很潮
簡介 / 舌尖上的古代中國:讓我們一起回到五千年前的黃土中國開飯!廣袤的原野上,長風襲地,走獸奔馳,天空一塵不染。我們就地支起一張巨大的木桌,把當時所有食材集中起來做一席
出版社 /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3284482
ISBN10 / 9573284480
EAN / 9789573284482
誠品26碼 / 2681707050000
頁數 / 336
開數 / 18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3X17X1.7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中華美食前世今生大揭秘!全書包括:一、尋找隱藏在時間縫隙中的美食,給你各種與食物有關的冷知識;二、將宮廷盛宴與市井美食一網打盡,看帝王們怎麼吃,也可以看尋常百姓怎麼吃;三、分享古代老饕們的故事與食記。

試閱文字

內文 : 歷史悠久的在地食材
外來食材大軍浩浩蕩蕩,對中餐文化和格局產生過巨大衝擊。 那麼問題來了:外來食材傳入之前,先民們究竟吃什麼?
粟:因肚子餓吃草而發現的美食
吃草!
其實早在七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是名副其實的種草拔草小能手了。
如上一章所說,小麥是外來的、玉米是外來的、紅薯是外來的,那麼,小麥、玉米、紅薯傳入前,先民們如何解決主食問題?
在那個荒蕪的時代,以採集野果和漁獵裹腹的時代,食材可遇不可求,當時廣袤大地上最常見的是大片大片的野草。
一旦採不到果子,打不到獵物,就要坐在草叢裡挨餓。
餓扁了肚子的先民,淚眼汪汪地瞧著綠油油的野草,不由咽了口唾沫。
先民們有一樣優秀的品質:什麼都敢吃,什麼都能吃,絕不挑食。在那樣的時代,挑食基本上相當於絕食。
生計所迫,他們決定嘗試著吃草。祖先何等英明,在嘗過幾種草後,他們很快就發現,有一種狗尾草的子實,不僅能吃,而且香甜又充飢。更重要的是,這些狗尾草相當好養活,春天撒一把種子,稍加打理,秋天就能採收了。先祖們領悟到了細水長流的道理:靠打獵養家,飢一頓飽一頓,到底不是長久之計,哪有種狗尾草可靠?於是乎,全國流行起大規模種草,以漁獵獲取食物的生活,逐漸向農耕生活轉變,一個偉大的農耕文明,悄然誕生。
這種劃時代的植物,就是狗尾粟。直到今天,它的子實依然是常見食物,我們通常稱之為——小米。
聽過但不一定吃過的美食 
在吃這件事情上,今人比古人幸福太多:明代之前,倘若有人看到女朋友滿頭大汗、涕淚橫流、咧著嘴巴直吸涼氣,大約會嚇得半死,以為什麼急病突然發作,二話不說抱起來直奔郎中家。而不會像如今,輕描淡寫瞅一眼,嘟囔一句:「活該,誰叫妳吃那麼多辣椒!」然後繼續打怪。
當真世風日下。
今天的食物之豐富,遠超歷史上任何時期。
照理說,古人能吃到的東西,今人也能吃到。除非法律不允許,或者該物種滅絕,否則饕客們就算上窮碧落、掘地三尺,也不會放棄任何一味美食。
但其實存在這樣一類食物,它們是古代餐桌上的常客,今人卻難得一飽口福。
菰米:因病被拋棄的主食
菰米也叫「雕胡米」,是水生植物「菰」的種子。作為食物,它的命運很可憐——它並沒有真的滅絕,而是被人為給「做掉」了。
歷史上的菰米曾經風光無限,與稻、黍、稷、麥、菽這五穀地位相差無幾,是主食界的超級巨星。它被人類拋棄,要從它的一次生病說起。西周時期,一個偶然的機會,栽培菰的人發現,當菰染上黑粉菌,會發生病變,莖部膨大,變成一種美食—— 茭白,但代價是無法抽穗結實,產出菰米。
也就是說,饕客們面臨一個痛苦的抉擇—— 在菰米和茭白之間二選一。到了唐宋時期,水稻、小麥產量越來越高,採收不方便、產量有限的菰米無法適應人口增長的需要,終於江湖地位不保,越來越多的種植者選擇培育茭白,放棄菰米。今天市面上雖偶爾還能見到它,但是高昂的價格,使之完全變成「嘗一嘗圖個新鮮」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