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老廠長喝茶去: 身藏普洱茶密碼的一代宗師鄒炳良 | 誠品線上

跟著老廠長喝茶去: 身藏普洱茶密碼的一代宗師鄒炳良

作者 許怡先
出版社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跟著老廠長喝茶去: 身藏普洱茶密碼的一代宗師鄒炳良:第一本揭開普洱茶大師鄒炳良神祕面紗的書班章七子餅為何身價爆增?班章韻何以獨領風騷?如何破解「7542」「8582」「88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第一本揭開普洱茶大師鄒炳良神祕面紗的書 班章七子餅為何身價爆增?班章韻何以獨領風騷? 如何破解「7542」「8582」「88青」身世之謎? 普洱茶千分之三頂級收藏的祕訣何在? 普洱茶為何成為收藏家的新寵? 有著千年歷史的普洱茶,在當代寫下了許多傳奇故事。許多老茶受到眾人追捧,拍賣市場價屢創新高,甚至創下短短30年內翻漲一千倍的驚人紀錄。 然而,「說不清楚、講不明白」,卻一直是普洱茶品茗與收藏的一大障礙。為追本溯源,作者許怡先多次走訪雲南茶山,終於發現普洱茶的密碼,其實就藏在兩岸普洱茶界赫赫有名的鄒炳良廠長身上。 鄒炳良是大陸國營勐海茶廠任期最久的廠長,擁有超過60年的製茶經驗,被大陸政府授予「普洱茶終身成就大師」殊榮,可謂當代普洱茶的活字典,尤其在普洱熟茶渥堆發酵技術與拼配茶品的功夫上,更無人可敵。普洱茶界人人耳熟能詳的「8582」、「7542」、「88青」等風雲茶品,都與他密切相關,如今這些茶品全都身價非凡。 鄒老廠長獨立創辦海灣茶廠後,不僅堅守職人對技術與品質的高度要求,並致力於制定普洱茶的生產作業、品質控管與溯源管理的規範,還運用現代科技建立新的普洱茶防偽保真系統,無異是正本清源的中流砥柱。 透過本書對鄒老廠長生命軌跡的介紹,普洱茶界的許多疑慮與迷思將得以消除,也能幫助讀者了解,普洱茶不該只有天價炒作,更重要的是認識普洱茶的歷史文化,重視製茶師的血脈傳承。如此,才能認識與品味普洱茶的真實價值。 ★ 探索品飲與收藏普洱茶的必備知識: ● 如何第一次買普洱茶就上手? ● 如何識茶、品茶、藏茶,領略普洱的真滋味? ● 紅印、綠印、小黃印,誰比較高檔? ● 當代普洱如何做到溯源管理與履歷認證? ● 普洱茶如何借鏡葡萄酒的分級與收藏方法?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台灣三大製茶師、普洱茶收藏家聯手推薦 鄧時海╱中國普洱茶學會創會會長、呂禮臻╱世界茶聯合會會長、鄭添福╱老吉子品牌創始人、楊子江╱中華普洱茶交流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傑╱元樂食品董事長、翁明正╱前野村證券台灣區總裁 ◆ 普洱茶生在雲南,長在香港,開花在南洋,結果在台灣,落地在大陸。──鄧時海 ◆ 當代普洱,風起雲湧,歷史門開,文化復興;茶情路上,喝文化風,品茶人骨,不亦快哉。──呂禮臻 ◆ 茶品見人品,有幸親詣老廠長,樹越高越柔軟,是我們茶人學習的典範。──鄭添福 ◆ 要挑出千分之三好茶,一點都不難。製茶師選鄒炳良,產區選老班章,年份重來歷,新茶要履歷!──楊子江 ◆ 普洱茶,有宗師鄒炳良;葡萄酒,有泰斗拉露女士。茶酒有天地,國寶在人間。──王傑 ◆ 紅酒普洱,品味世界;好友相伴,茶酒人生。──翁明正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許怡先許怡先從事新聞工作20年,曾任《典藏藝術雜誌》創刊總編輯。普洱茶收藏資歷超過二十年,為中國國家職業資格一級評茶師,並於2012年起陸續在《今周刊》、風傳媒、《萬寶周刊》等媒體發表普洱茶相關文章。 2012年9月 與一群喝紅酒的好友共同籌組「中華普洱茶交流協會」,擔任創會秘書長,多年來致力於以消費者立場推動普洱茶飲用、收藏、交流,也在普洱茶履歷認證及評鑑制度上建立了新的體系。 2012年12月出版《紅酒能,普洱茶為什麼不能》一書。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向老廠長學習,共創當代普洱品飲及收藏的新里程╱楊子江 推薦序╱兼具品味與收藏的新茶道╱王傑 自序 楔子 第一章 普洱茶的前世今生 大葉種喬木茶樹傳奇╱唐宋的茶餅是綠茶而非普洱╱品茶成為皇室貴族與文人的專利╱朱元璋廢團改散,讓茶飲向下普及╱話說貢茶制度╱龍團鳳餅名冠天下╱龍團鳳餅走出故宮╱普洱茶的五個斷代 第二章 制定規範,開啟國營勐海茶廠前傳 一部普洱茶的活字典╱創造熟普傳奇,無役不與╱一身硬骨頭,不靠關係,不畏人情╱「紅印」、「綠印」,誰比較高檔?╱從包裝紙看端倪╱第一批「七五四二」,是我的配方! 第三章 建立拼配體系,寫下國營勐海茶廠後傳 建立拼配體系,做好商品茶╱「七五四二」是標準化配方的分水嶺╱拼配為什麼是王道?╱拼配的十二字訣╱拼配的密碼:五個調劑╱分辨「七五四二」、「八五八二」的幾個細節╱用相同的級別,拼配出你要的味道╱第一批「八五八二」的緣起╱「八五八二」隱藏了號字級普洱茶的密碼╱「八八青」是部隊訂的茶 第四章 繼承國營勐海茶廠正統血脈的海灣茶廠 兩位人間國寶:老廠長與盧廠長╱盧廠長的地位與老廠長等量齊觀╱海灣第二代分工明確,承襲老廠長對品質的要求╱從勐海到海灣,蘇湖大寨串出史詩╱寨有多久,樹有多老╱商品茶的重要定位╱「海灣壹號」vs. 「八五八二」與「七五四二」╱第一張茶園證與第一餅有電子身分證的普洱茶╱精品茶的餅型外觀╱海灣走向亞洲的全新版圖 第五章 重建號字級的商幫文化 馬幫與商幫╱創立號字級普洱茶的石屏商幫╱安寧商幫是現代商幫的起點╱家族茶廠vs. 家族酒莊╱鄒小蘭的開創性有如普洱茶界的拉露女士╱身懷絕技不再被低估 第六章 班章風雲起,誰與爭鋒 班章稀缺,備受矚目╱滿街都是班章╱千分之三的頂級收藏祕訣╱「老班章」三個字出現在二○○八年以後╱早年用班章有如辣椒提味╱風土決定排名,而非寨子有多老╱「祥雲在天」是古樹加拼配的代表作╱班章毛茶風雲人物楊永平╱過度摘採容易造成生態浩劫╱破解大廠沒有班章古樹純料的迷思╱為知名產區建立新的標準╱產地品管好,質與量就能正成長 第七章 台灣普洱茶發展概況 生在雲南,長在香港╱南洋華人對普洱茶的偏好╱單幫客成為普洱入台的開路先鋒╱鄧時海帶動普洱茶旋風╱台灣有來歷的古董茶,源自香港知名茶莊╱呂禮臻點燃普洱茶文化復興的聖火╱普洱茶在台灣興盛的三個途徑╱普洱茶不再與發霉的茶劃上等號╱普洱茶在台灣的金三角╱保真溯源的新趨勢╱參與兩岸合作普洱茶溯源和履歷認證的第一人╱普洱茶重新落地於中國 第八章 借鏡釀酒師,定位製茶師 職人文化顛覆傳統價值╱製茶師當與釀酒師同受崇敬╱選產區、選風土,老廠長與賈葉皆同╱茶神vs. 酒神╱普洱茶與紅酒,都講求天、地、人的結合╱台灣製茶師鄭添福遇上老廠長╱盲飲與品鑑班章茶會╱壓軸的禮運大同,是鄒炳良嚴選╱當代「紅印」再現╱二十年後的號字級茶王╱以偏概全,無法定義老班章茶的價值╱茶在找人,天地人成就了茶╱做茶如做人,一絲不苟╱「禮運大同」是可溯源的「福元昌」╱鳳髓箋做包裝紙╱一張紙留下千年的傳奇故事 第九章 從學習識茶、選茶開始,跟著老廠長喝茶去! 喝出健康,普洱茶第一名╱第一次買普洱茶就上手╱好的普洱茶沒有霉味╱好的普洱茶沒有黃麴毒素╱水質對普洱茶的影響╱水質、時間與溫度的速配╱給普洱茶一個安心的家╱存放的溫度與濕度╱普洱茶與茶器的百搭╱當代普洱的年份識別╱生普新茶與老茶收藏的竅門 後 記

商品規格

書名 / 跟著老廠長喝茶去: 身藏普洱茶密碼的一代宗師鄒炳良
作者 / 許怡先
簡介 / 跟著老廠長喝茶去: 身藏普洱茶密碼的一代宗師鄒炳良:第一本揭開普洱茶大師鄒炳良神祕面紗的書班章七子餅為何身價爆增?班章韻何以獨領風騷?如何破解「7542」「8582」「88
出版社 /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3288930
ISBN10 / 9573288931
EAN / 9789573288930
誠品26碼 / 2681930774001
頁數 / 240
開數 / 18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3X17X1.5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第一本揭開普洱茶大師鄒炳良神祕面紗的書

「班章七子餅」為何身價爆增?班章韻何以獨領風騷?
如何破解「7542」「8582」「88青」身世之謎?
普洱茶千分之三頂級收藏的祕訣何在?
普洱茶為何成為收藏家的新寵?

台灣三大製茶師、普洱茶收藏家聯手推薦

試閱文字

自序 : 自序
 
二○一八年的香港秋季普洱茶拍賣會上,一件(八十四片)一九八五年出廠、代號「八五八二」的中期普洱茶,以約台幣兩千萬元落槌;四筒(二十八片)二○○三年出廠的「六星孔雀」班章生態茶, 寫下約台幣一千八百萬元的成交紀錄。在一九九二年的時候,一筒(七片)「福元昌號」普洱古茶的拍賣成交價約台幣十萬元,到二○一九年已飆漲至約台幣一億元,增值一千倍之多!
 
普洱茶,這個神祕又古老的茶品,在短短三十年間,價格翻了一千倍。這雖然是非常極端的例子, 但從此也可看出普洱茶與其他茶品的不同與其特殊之處。
 
早在一千八百年前的三國時期,張揖所寫的《廣雅》一書,就提到了「荊巴間採茶作餅」,這是最早記載餅茶的史料。
 
唐代《陸羽茶經》記載唐朝人喝茶的盛事,尤其是法門氏出土的唐僖宗時期的茶具,更證明唐朝人有用茶籠來烘烤團茶的習慣。
 
宋代文人喝茶更為普遍,「掛畫、點茶、插花、焚香」被稱為「四般閒事」,宋徽宗在《大觀茶論》 中更提到:「本朝之興,歲修建溪之貢,龍團鳳餅,名冠天下。」
 
明朝朱元璋洪武二十四年推動「廢青團、興散茶」的政令,產在雲南的普洱餅茶團茶,卻因地處偏遠、政令未達,而流傳了下來。
 
到了清朝,普洱茶在雍正年間成為貢茶。乾隆時期更是普洱茶的文化復興。乾隆有一首詩提到:「獨有普洱號剛堅」,以普洱茶作為國禮,送給安南國王,為普洱茶在南洋的開花,播下了一顆高貴的種子。
 
一九三八年以後,中茶公司在雲南設立普洱茶廠,是普洱茶發展的新起點,其中首屈一指的是國營勐海茶廠。當時的普洱茶餅,還保留團茶舊制。一九五○年代,鄒炳良先生、盧國齡先生等許多專業人士陸續任職國營勐海茶廠,更為普洱茶制定了生產作業和品質控管的標準規範。
 
一九九○年以後,由於台海兩岸愛茶人士的互動與參與,再度開啟了精品茶的世代。
 
要了解普洱茶,就要先找到普洱茶界的泰斗,而鄒炳良先生,是最佳人選。
 
鄒炳良先生(以下統稱老廠長)於一九五七年進入國營勐海茶廠,一九八四年接任總廠長,直到一九九六年年底退休。在一九七○年代和昆明茶廠的吳啟英先生前往廣東,考察學習用渥堆法製作普洱茶的工藝技術,編寫《普洱熟茶渥堆發酵的製作工藝手冊》一書,被譽為熟茶教父,並於一九七五年為普洱茶的拼配配方定義了拼配技術。而他在一九八○年代為香港的南天公司量身訂做了「八五八二」, 以及一九八八年製作的「七五四二」青餅,更被茶界視為風雲茶品。這些故事,喝普洱茶的人都耳熟能詳, 但從來沒有人見過大師本尊。
 
最讓我感到好奇的是,「紅印」、「綠印」、「小黃印」、「七五四二」、「八五八二」還有「八八青」 這些知名茶品,在國營勐海茶廠的歷史上,竟然都與鄒炳良老廠長有關。在普洱茶的圈子裡,喝茶的人、寫茶書的人、賣茶的人,有很多都提到這些茶品,唯獨老廠長從來沒有直接跳出來現身說法。
二○一○年十二月,透過大陸雲南省台辦蔣貴生女士的安排,我終於與普洱茶終身成就大師鄒炳良先生會面。與老廠長交往、互動的這些年來,讓我領略到老廠長是一個身上藏著普洱茶密碼的人,更是一本當代普洱的活字典。
 
我的一群喝紅酒也品普洱的朋友們,把老廠長在普洱茶界的製茶教父地位,比喻成紅酒界的女王拉露女士,海灣茶廠就像勃根地的樂華酒莊。普洱茶和紅酒有那麼多的相通之處,以職人技藝和知名產區原料製造的紅酒,可以創造出驚人的價值,普洱茶也當如此。
 
「普洱茶生在雲南,長在香港,開花在南洋,結果在台灣,落地在大陸。」兩岸普洱茶第一人鄧時海老師的這一句話,為普洱茶身價飆漲千倍的傳奇,做了最佳註解。在飆漲傳奇的背後,其實隱藏了普洱茶一代宗師鄒炳良的製茶功力。因此,我以鄒炳良先生製茶六十年的幾款代表茶品故事為「經」,鄧時海老師提出的普洱茶傳播推廣路徑為「緯」,加上個人將近三十年的心得總結,希望能為普洱茶的愛好者一一解碼。
 
普洱茶不該只是外界所說的天價炒作,重視普洱茶的歷史文化,以製茶師做為正統血脈的傳承,才是撥亂反正之道。如何正本清源,不要在老茶說不清楚、講不明白的混亂裡打轉,從當代普洱講求溯源和認證的新世界去識茶、選茶、品茶,才能真正體會普洱茶之美。
 
來吧,讓我們一起跟著老廠長喝茶去!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推薦序  
 
向老廠長學習,共創當代普洱品飲及收藏的新里程
 
在投資的行業裡,從早期最熱門的創業投資(VC)、私募股權基金(PE),到近年來最流行的另類投資(alternative investment),普洱茶悄悄地也出現在與藝術品、紅酒並列的熱門另類投資品項。嗅覺敏銳的人士都想一窺究竟。大家都想既品茶又投資。找個人從讀書、教書、同時任職以投資為專業的金融機構,其實都是在學習與尋找界定有形及無形資產真實價值的方法,從而發現合理的價格機制。如果用這些累積多年的經驗,應用到普洱茶的行業,便發現普洱茶似乎是生存在另一個世界,總是「霧裡看花」,入不了門。
 
「說不清楚、講不明白」,永遠是品茗及收藏普洱茶最大的障礙,尤其是大家追捧的二○○○年以前的老普洱。究其原因最大的關鍵就是,以往每一片茶本身幾乎都沒有清楚標示來源產地,即哪個山頭、哪個寨子、哪個年份的哪一季的茶葉,更不用說食品安全認證的機制。也因為產品標示不清,為了找出蛛絲馬跡,以昭公信,迫使業內每個人都得戴上放大鏡,從紙張大小、紙質厚薄、字體大小、粗細、顏色、印刷方式、摺紙及包裝方式中尋找差異,再界定產品名稱及價格。有些鑑定專家為防止假冒,連包裝紙都不能有打開的痕跡,否則價格會大打折扣。「到底是喝茶還是看紙?」成為每個想進入普洱世界的人心中最大的疑問。這時才了解,要知道在外面買到及喝到的普洱茶究竟是什麼茶,是多麼困難及複雜。難道二○○○年以後的普洱茶,還要繼續這樣不清不楚地走下去嗎?
 
我有一些品普洱和收藏藝術品的山友,常定期聚會品茗、交換心得,也因此和許怡先相識。這群朋友從二○○○年開始涉獵普洱茶,品飲過古董茶、五○年代的「紅印」、「綠印」和七○、八○年代的「七五四二」、「八五八二」、「八八青」,但還是停留在只能依賴專家解說,自己卻無從分辨的階段。普洱茶的古老和神祕,讓我們感嘆,沒有泰山北斗的引領,是不得其門而入的。
 
二○○八年,許怡先透過友人蔡致中先生的安排去了一趟雲南茶山,帶回來的訊息是:普洱茶已經進入新的世代。讓我們這群老茶圈燃起了探索「當代普洱」的興趣。二○一○年九月的茶山行,則由我帶團前往雲南一探究竟,也見到了普洱茶一代宗師鄒炳良。和鄒老廠長的結緣,讓我對普洱茶、尤其是當代普洱的認識從此改觀。鄒老廠長雖製茶嚴謹,但待人謙和,問無不知,知無不答,有如普洱茶的一本活字典。
 
我們一行人參觀了大陸國營轉民營後的勐海茶廠,也造訪了海灣茶廠,海灣茶廠自一九九九年創立以後,承襲了國營勐海茶廠時代的正統血脈,鄒老廠長引領我們參觀車間,親眼目睹他製茶的用心和專業。鄒老廠長一生都致力於普洱茶的標準化,制定了勐海茶廠早期經典作品「七五四二」、「八五八二」產品的標準和拼配規範。二○○四年,海灣茶廠生產的「班章七子餅」茶在包裝紙的原料說明上,印了「西雙版納勐海縣班章茶青」字樣,就已有了「原產地」標示的概念。二○一一年,他更進一步與我們合作,將現代科技運用在當代普洱的溯源管理和履歷認證上,建立了新的防偽保真標準體系,讓大家耳目一新。
我們在台灣接觸到的「七五四二」、「八五八二」,是勐海茶廠的茶品、還是坊間小作坊仿的茶呢? 憑良心說,真的摸不清楚,我們也問了很多資深的茶友,但是因為來源出處說不清楚,為進入普洱老茶的門檻增加了許多阻礙和疑慮。直到我們見到了鄒老廠長,親耳聽見他說:「『七五四二』是我的配方!」並進一步詢問他之後,才知道這一切混亂的成因。
 
原來,當時的配方級別雖然相同,但原料產區不同,拼配出每一批茶的味道便有所不同。因為當年是採統購統銷制度,客戶訂購的茶,由中茶公司統一下訂單,茶廠便以同一個級別標準,針對不同的客戶需求與不同的原料來源,拼配出不同的味道,所以代表產品的數字,是原料級別的統一標準,但卻可以拼配出豐富多元的不同風味。鄒老廠長的一段說明,破解了市場以偏概全的說法。
至於市場「認紙甚於認茶」的不成文但不得已的行規,老廠長很含蓄地一語帶過:「那個時代,印包裝紙的印刷廠就有兩、三家,各家印出來的成品都不同,即便是同一家印的,每一批紙也不盡相同。簡而言之就是印刷廠有什麼紙,就用什麼紙印,茶廠也就用什麼紙包裝。」這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大家才恍然大悟:鄒老廠長可真是身上藏著普洱茶密碼的製茶大師!
 
二○一二年九月之後,我以「中華普洱茶交流協會」榮譽理事長與團長的身分,接觸了雲南的產官學研、知名茶企和質量監督單位,做了許多交流和座談,期間更拜訪了多位製茶師。我認為以製茶師、茶企、產區風土、溯源管理和文化含金量為基礎所建立的普世價值,將會成為當代茶產業新的主流趨勢。同樣的,台灣茶素富盛名,不論烏龍、包種、東方美人,甚至紅茶,都極受國內外消費者追捧,如何因應這些趨勢,值得大家重視,也是我們協會一直想努力推動的一件大事。
 
這本書不僅講述了鄒炳良大師一生製茶的風範,更重要的是讓我們能夠藉以學習到老廠長的製茶工藝,以及他投注一生建立普洱茶標準的堅持。期許有更多人能跟老廠長一樣與時俱進,強調溯源管理及履歷認證,進一步建立系統收藏的規範,如此才能延續傳統製作工藝,共創當代普洱品飲及收藏的新里程。
 
 
(本文作者為中華普洱茶交流協會創會榮譽理事長、匯揚創投管理人、匯宏顧問公司董事長。)
 
推薦序  
 
兼具品味與收藏的新茶道
 
普洱茶的品飲與收藏,和葡萄酒是相通的,兩者都是以天、地、人做為優選的標準。氣候、風土、品種、製作工藝與存放條件決定了一切。
 
在這些條件中,人是最重要的。製茶師如同釀酒師,地位崇高的製茶師作品,經常是藏家追捧的標的。在普洱茶的世界裡,鄒炳良是唯一得到「終身成就大師」名號的一代宗師。如以葡萄酒來比喻,鄒炳良應被譽為普洱茶界的亨利.賈葉(Henri Jayer)。賈葉過世後,普世公認接下勃根地酒神棒子的,就是樂華酒莊(Leroy)的拉露女士(Lalou Bize - Leroy)。我個人認為,若從傳承的角度來看,鄒炳良也可與拉露女士相提並論。因為他從一九五七年進入國營勐海茶廠後,以檢驗與審評的專業,在普洱茶的標準體系上多所突破,他後來創辦的海灣茶廠,更兼具了傳承當代普洱商幫文化的價值。早期勐海茶廠就像是康帝酒莊(Domaine de La Romanée - Conti,簡稱DRC),而海灣茶廠就像是樂華酒莊,勐海茶廠早年的製作工藝、普洱茶的正統血脈,實際上也由海灣茶廠與鄒炳良這位頂級製茶師傳承了下來。
 
我經常跟怡先討論普洱茶和葡萄酒的相同之處。不同的產區,在不同的年份,出自不同的製茶師, 它的口感與品質也必定不同。基本上,頂級製茶師會找到他心目中理想的茶林產區,掌握不同年份的氣候條件,依照產區的風土特色,製作出絕佳風味與具個人特色的作品。但鄒炳良不只如此,他拼配製作的工藝還可把不同產區的特色揚優隱次、揚長避短,做出完美的結合,將拼配工藝發揮到極致,相同的拼配標準,但茶品可以更豐富多樣,值得大家細細品味。
 
怡先也和我聊到,以系統收藏來說,葡萄酒能做到的,為什麼普洱茶做不到?我對他從葡萄酒來解讀普洱茶的全新觀點深感認同。以法國葡萄酒的地方標準和原產地規範來看普洱茶,普洱茶的新世代將會崛起。葡萄酒的法定產區以行政區域的範圍大小,已經有分級了,普洱茶為什麼不能也以省、州、市、鄉、村、寨、特級茶園來分級?普洱茶的分級目前還欠缺嚴謹的系統標準和規範,但我們可以學習葡萄酒,讓普洱茶做系統分級。
 
葡萄酒是必須在好的管理環境與標準的酒窖中保存,好的恆溫恆濕條件深深影響著葡萄酒的熟成與價值。普洱茶的陳化,傳統做法是存放在乾倉或濕倉,新世代陳化的方式會依據不同區域的氣候條件與溫濕度,進行人工控管,訂出不同地方自然條件的標準自然倉,例如:大馬的自然倉、香港的自然倉、台灣的自然倉,甚至雲南的自然倉。自然倉讓普洱茶在各地的好環境中長時間熟成後,風味會變得非常豐富多元而獨特。另外,普洱茶還欠缺完整的審評機制和權威的專業媒體。期待在大家的用心與努力下, 能把普洱茶的審評規範建立起來,成為收藏和品飲的依據和保障。
 
葡萄酒體系是由許多元素來定位葡萄酒的價值,其中人是最重要的關鍵。如果目前西方最頂級的釀酒師是拉露女士,當代普洱最頂級的製茶師就是鄒炳良。我們相信西方的葡萄酒和東方的普洱茶會是異曲同工,因為釀酒師和製茶師在文化、傳承上扮演的是同樣舉足輕重的角色。
 
在此,謹向普洱茶的一代宗師鄒炳良致敬!
 
(本文作者為元樂食品董事長,曾任富邦投顧董事長、中華普洱茶交流協會第一副理事長。)

試閱文字

內文 : 第三章  建立拼配體系,寫下國營勐海茶廠後傳
 
分辨「七五四二」、「八五八二」的幾個細節
 
我在台北看過幾個老道行如何分辨「 七五四二」、「八五八二」的真假與年份,他們的說法幾乎一樣:全在細節上。例如餅型。國營勐海茶廠的厚薄有一定的規則,直徑大小在十九點五公分到二十點五公分,如果餅型太扁、直徑太大或餅型圓而直徑較小,就露出馬腳了。又如包裝紙背後的摺紙方式,國營我這一問,兩個老人家竟然鬥起嘴來了。老廠長先說:「『八八青』就是當年的『七五四二』,沒有什麼『八八青』。印象裡那批茶是廣東人訂的,廣東人愛喝生餅,喜歡濃烈。」盧廠長搶著說:「你記錯啦!哪裡是廣東人,那批東西是部隊訂的,後來因為部隊沒有要, 才給廣東人拿去了。」
不管當初這個「七五四二」是廣東人還是部隊要訂的,都是滋味濃烈,經過時間醇化、轉換之後的韻味大放異彩,因而博得老茶腔的喜愛。
二○一一年,我請老廠長訂做的「海灣壹號」,正是跟「八八青」同一路的精品茶。海茶廠各個時期的產品都是茶工們「一把擰」的工藝,會有微小的差異,而非有如星芒狀的摺紙。
由於長久存放,茶餅上頭有蟲蛀是免不了的,蟲洞是自然或人為做出來的,也是分辨的參考。
我曾拿幾餅「七五四二」去請老廠長鑑別,還想請他簽名, 但被拒絕了。對於國營勐海茶廠時期的茶,任何人送去他都不願鑑別。鄒小蘭說:「買家已經花了錢,茶就是喝的,我爸爸認為市場已經很亂,如果他簽了名被拿去亂用,怕會再添亂。」
老廠長告訴我,不管是「七五四二」或「八五八二」,都不是刻板的味道。當年在做拼配的時候,是將級別的標準加以定義, 但是因為每一年產區的生態風土都會有變化,每一年要找出一個「標準」的味道,就必須在每一年不同產區的生態風土改變下做微調,才能拼配出好的味道。而且當時沒有名山大寨,不會拿知名產區來做比較。當初只對原料的級別做區分,對產區是一律平等看待的,沒有高價位產區和平價產區之分,因此級別做出了標準,但味道不是刻板的,這是一種動態的調整。
 
用相同的級別,拼配出你要的味道
 
老廠長做茶,是講究拚配的,但他不是把原料拼配當成一個制式的配方,而是以級別做定義。他可以依客戶或茶友的喜好,在同樣的級別原料上,做出個別的味道,即級別相同、選料不同、口味各異。這是一個不為外人所知的祕密。難怪七○年代的「七五四二」每一批的味道會不一樣。即便是八○年代的「八五八二」也是如此。因為老廠長在製作這些「七五四二」、「八五八二」的時候,完全是為需要的人量身訂做,但同時也採取拼配級別規範的標準,所以外面市場誤以為「七五四二」或「八五八二」 只有一種味道,其實是一種誤解。
老廠長表示:「當年選料是有差別的,因人而異,他們要的口味各自不同。我會和訂茶的人不斷試飲, 不斷調整,一直調整到他喜歡的口味。」所以坊間同樣編號的茶有不同的口感,是因買方有不同的需求, 使用不同產區的原料造成的。但原料的級別是相同的,拼配的代號也是相同的。老廠長說:「這哪是祕密啊!只是一直以來大家都不問罷了。」
 
第一批「八五八二」的緣起
 
那麼第一批「八五八二」是怎麼做出來的?
老廠長說,當年還在統購統銷時,香港要進口雲南的茶,完全由中茶公司雲南省公司的國營體系做配銷。國營勐海茶廠只負責生產,無法碰觸銷售這一塊。一九八五年統購統銷政策改變後,各茶廠可以自主銷售,香港的銷售系統也對外開放,這時香港南天公司因其家族和雲南有很深的淵源,便開始向國營勐海茶廠訂製普洱茶到香港。
一九八四年老廠長出任國營勐海茶廠廠長之後,對於國營勐海茶廠外銷香港的「七五四二」七子餅茶十分重視。香港南天公司是重要的客戶,而老廠長特別提到南天公司總經理周琮當年的一段往事,竟促成了「八五八二」七子餅茶的誕生。
一九八五年,周琮到國營勐海茶廠,與老廠長探討普洱茶的製作工藝,並帶來香港茶友對「七五四二」 的意見與反映,總認為少了些什麼。老廠長陪同周琮參觀當時生產線的加工情形,在生產車間交流討論茶餅的餅型和條索與滋味,希望能再拼配出一款較為濃強霸氣的茶餅。周琮建議老廠長,在拼配中增加較粗壯的毛料,而且讓茶餅的透氣性較原有的「七五四二」更為疏鬆,以利加速自然陳化發酵。老廠長與周琮做了許多口感與餅型上的討論與修正,總算找出能夠符合香港重口味茶友需求的一款配方。
 
「八五八二」隱藏了號字級普洱茶的密碼
 
對於第一批「八五八二」,鄧老師也提出了他的見解:「在二○一八年十月刊出的《普洱》雜誌就提到周琮向老廠長提出: 『我需要的餅茶要像過去的號字級那樣,有雲南味(曬青毛茶的太陽味),既要有苦澀味,但不能過,喝了以後人體會發汗。』 後來在調配了臨滄茶區之後,滋味醇厚,茶氣勁道方面都直逼號級茶。所以我認為『八五八二』隱藏了號級茶的密碼。」
當年周琮對於老廠長提供的樣茶做了反覆的交流,他提出與「七五四二」配方不一樣的拼配,主要是希望像過去的號級茶那樣,有濃厚的口感,而且經過長時間儲存的轉化,滋味變得醇厚。
其中最大的原因,是七○年代以後,茶廠是按照級別規範, 二級是細嫩的毛尖,四級是一芽一葉或兩葉,「七五三二」、「七五四二」是級別較高的茶。號字級的粗枝大葉反而像是八級或九級的毛料。所以是要改變原料級別嗎?鄧老師說:「是的,以號級茶為配方的時候,『八五八二』 就以八級的毛料為主料,由於用了八級的原料,這樣的粗枝大葉,使得後期的轉換, 更具深厚和長遠的實力。」
在另一方面,當時香港經營普洱茶的行銷體系,也面臨著計畫經濟的解體,南天公司以一款不同的配方產品,與原有的行銷體系做出差異,也成了時代背景的一個需求。雲南中茶公司根據老廠長的配方,確定了茶餅「八五八二」編號。經過市場的認同,這幾十年來,「八五八二」的老茶已與「七五四二」齊名,甚至更受歡迎。
 
「八八青」是部隊訂的茶
 
盧廠長在國營勐海茶廠推銷普洱茶和部隊是有關聯的,「八八青」就是個例子。二○一九年十一月,海灣茶廠廠慶的時候,我和老廠長、盧廠長兩位老人家聊到了「八八青」。當年究竟是誰要訂做的呢?有什麼特色?為什麼現在叱吒風雲?
我這一問,兩個老人家竟然鬥起嘴來了。老廠長先說:「『八八青』就是當年的『七五四二』,沒有什麼『八八青』。印象裡那批茶是廣東人訂的,廣東人愛喝生餅,喜歡濃烈。」盧廠長搶著說:「你記錯啦!哪裡是廣東人,那批東西是部隊訂的,後來因為部隊沒有要, 才給廣東人拿去了。」
不管當初這個「七五四二」是廣東人還是部隊要訂的,都是滋味濃烈,經過時間醇化、轉換之後的韻味大放異彩,因而博得老茶腔的喜愛。
二○一一年,我請老廠長訂做的「海灣壹號」,正是跟「八八青」同一路的精品茶。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