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蹟麵包店 | 誠品線上

All You Knead Is Love

作者 Tanya Guerrero
出版社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奇蹟麵包店:◎名人推薦吳曉樂(小說家)、張子樟(前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專文推薦李崇建(兒童文學作家)、胡展誥(心理師)、唐曼凌(焙思書房店長)、郝譽翔(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她背負著原生家庭的傷痛: 「或許一開始,我就不應該出生在這個世界上。」 一直以來,不知被生活打敗過多少次, 每次叫喊著無力、失敗、無法相信自己, 但事實上,只是渴望愛人與被愛。 最動人的愛與和解 獻給所有曾對家庭感到失望、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的人們 「愛不是石頭,不是光丟在那裡就沒事了; 愛像麵包,需要搓揉發烤;並且得不斷重塑,使它成為新的模樣。」 如果你願意再給一次機會 我將盡我所能的變好,我會更勇敢、更堅強 因為,你是我生命中僅存的美好...... 內心滿是傷痕的女孩艾芭, 帶著憤怒與悲傷飄洋過海, 從繁華而疏離的大城市, 來到了棕櫚樹和石板路的巴塞隆納。 這裡似乎嘈雜卻又寧靜,似乎混亂卻又和諧, 而街角一間麵包店,透出昏黃的燈光, 似在指引女孩尋找著什麼...... 奇蹟麵包店,用愛給你今日份的奇蹟。 ◎2021美國青少年圖書館公會選書 ◎中文版獨家設計扉頁,以溫如生手寫暖心金句致迷茫、不安仍值得被愛的你 她用盡氣力想留在媽媽身旁,為什麼媽媽依舊無動於衷?明明勉強了自己穿上少女襯衫,勉強自己站得像個芭蕾舞者,仍然要被逐出家門。一定是因為爸爸。爸爸討厭她剪「男生頭」,所以他不要她了。而什麼都聽爸爸的媽媽,也就不要她了。懷抱著被父母拋棄的絕望,獨自一人離開從小生長的紐約,艾芭的內心也築起了一道高牆,裡頭關著的是孤獨而悲哀的自己。 「我還有什麼能失去的嗎?沒有。」 曾經,艾芭因為一首歌,天真的以為可以和媽媽拉近關係。那時一臉冰冷的媽媽因為計程車上播的音樂,忽然奇蹟似的跟著打起節奏。她嘴唇不再緊閉,甚至還彎成了一抹微笑。從此,艾芭也跟著愛上這名搖滾歌手,大衛.鮑伊的音樂。聽著他的音樂,彷彿可以讓自己離媽媽近一些,雖然在真實生活裡,母親依舊疏離又冷漠。但那一刻早已塵封如夢,現在她們母女之間將離得更遠,甚至隔著一片海洋,只剩下艾芭一人在音樂裡尋找全世界的叛逆者...... 「家」這個字看起來無害,但為何她的心像被撕裂了一樣? 離開紐約,來到西班牙巴塞隆納,從未見過面的阿嬤,一見面就要擁抱她。她們根本像是陌生人,她卻擁抱得理所當然。阿嬤的熱情讓人疑惑又不知所措,但她的雙手柔軟而溫暖,懷抱中散發熱熱的焦糖味。艾芭任阿嬤握住她的手,帶她來到巴塞隆納的「家」。但在這個陌生的異國,她依舊不知道,這會是她多久的家? 在焦慮和壓力讓眼淚又重新決堤時,她來到了這裡。 艾芭在街道晃蕩,她想逃離這一切,但不知道自己該去哪裡,還能去哪裡。不知不覺中,她走到了一間麵包店。陌生大叔善意贈送的三明治,讓她在起司、番茄和橄欖油的食物香氣中,找到一個安心的容身之所。走進麵包店的後廚,麵包師傅的手迴旋翻飛,麵粉瀰漫如魔法師變出的煙霧,煙霧散盡後出現的是閃亮亮的一團白色。師傅邀請艾芭試著一起做麵包,而一個接一個的「奇蹟」,由此發生...... 這是以西班牙巴塞隆納為場景,融入烘焙及音樂的元素,談關係修復、愛與和解的故事。書中將青少年的心理、性別氣質、自我認同,以及與父母的溝通誤會、家庭關係的疏離破碎、現代女性面對家庭與社會的處境都細膩而寫實的呈現。對於烘焙及音樂的描繪更是生動而雋永,不但將異國美食描寫得讓人好奇、垂涎,更把許多啟發思考的人生智慧融入在料理的祕訣及對音樂的描寫中。 愛的命題很大,但譚雅‧葛雷諾以烘焙為喻,談愛不是一種狀態,而是一種動態的過程,讓讀者跟著主角一起理解愛,也一起經歷治癒的奇蹟。 ◎本書特色 ★ 看似無法修復的關係,如何用愛走向和解? 外表叛逆的少女經歷人我關係的疏離破碎與修復,重新獲得愛與被愛的勇氣。書中將每個角色的情感拉扯與糾結都刻畫得細膩幽微。 ★ 用故事帶你出走,體驗巴塞隆納特有的慢活步調。 艾芭從步調極快、人與人關係疏離、餐餐叫外送的紐約,來到人人慢活、濃濃人情味的巴塞隆納。讀者將跟著艾芭展開一場巴塞隆納深度旅行。 ★ 一個讓人時而感動落淚,時而忍不住流口水的故事! 書中對於美食的描繪彷彿讓香氣從紙上溢出!讀者將在這場烘焙廚房裡的心靈治癒之旅中,發現麵包美味的藝術與料理隱藏的生命智慧。 ◎名人推薦 吳曉樂(小說家)、張子樟(前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專文推薦 李崇建(兒童文學作家)、胡展誥(心理師)、唐曼凌(焙思書房店長)、郝譽翔(作家)、連俞涵(演員)、陳又津(作家)、陳志恆(暢銷作家)、溫如生(作家)感動推薦 ◎好評推薦 就像是在等待時的不安與緊張,有時候也伴隨著受傷與無助,但是在細心呵護之下,也才有機會得到撫慰人心的香氣。歡迎品嘗這個揉合了愛與美味的暖心故事。——胡展誥(心理師) 人生彷彿烘焙,我們必須認真地過日子,蒐集原料和配方。緊接著,我們需要全心全意的付出,一如艾芭,她謹慎地確認麵粉的重量和揉捏麵團的觸感,過程沒有一絲鬆懈。一旦烤箱調整到適當的溫度,就到了放手、觀察與等候的時刻,看著付出的一切,從扁扁的、不起眼的大小,緩緩地膨脹成型,萬事起頭難,但只要有了起頭,希望自會出現。《奇蹟麵包店》讓讀者彷彿置身巴塞隆納,閱讀時,我的眼前浮現了鮮豔的街景,生氣蓬勃的餐廳,悠哉漫遊的行人,以及匆忙趕路的觀光客;鼻尖更不時竄出縷縷糖霜與咖啡的香氣。——吳曉樂(小說家) 這是一本關於親情、家庭、接受和自我發現的美麗小說。全書處處都是生動的描繪——性格、地方感、食物描述和情感,是一本精彩的性格研究,也有一個令人滿意和節奏良好的情節。——張子樟(前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 觸及的主題包括家庭人際關係的變化、家暴、身分認同等等。艾芭以第一人稱視角訴說了一個關於成長、原諒與接納的動人故事。——《科克斯書評》 生動刻畫的角色們、美麗的場景與美味的食物,將讓讀者忍不住想要親自走進艾芭的世界。——《書目雜誌》 一部感動人心的作品,關於學習去愛、去信任,以及走出創傷。看這本書時,我彷彿跟著主角到了巴塞隆納,在那裡跟著一起歡笑,也一起落淚,也跟著想吃那些美味的麵包!艾芭是個很讓人喜歡的角色,堅強而真實。她展開新的生活時更找到了自己。——小說家羅利‧莫里森 作者將文化與料理融入艾芭的故事中,完美體現出食物真正的目的:人與人的連結、安慰與創造力。——美國少年主廚實境節目冠軍尼基‧比敦 ◎讀者好評 這是一本令人驚艷的小說,關於歸屬感與自我追尋,能讓所有年齡的讀者都感動。——M (2022 4 29) 大家都需要讀這本書!就像一片新鮮的麵包能滿足你的胃,這本書也能滿足你的心!——Kelly (2022 4 10) 作者的文字從第一句話就深深吸引了我,閱讀的時候我一會兒哭一會兒笑。這是一個關於一個女孩和一個母親學習怎麼去愛的故事。——Katie Storer (2022 3 8) 不論青少年還是大人讀者,都能在這個暖心的故事裡找到共鳴,並看見一部分的自己。——Hodson6 (2022 2 2) 我好喜歡書裡的每個角色!他們都很不一樣,但都善良而且真實。作家的文筆細膩動人,我太愛這本書了。——Acorn (2021 10 30)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吳曉樂(小說家)、張子樟(前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專文推薦 李崇建(兒童文學作家)、胡展誥(心理師)、唐曼凌(焙思書房店長)、郝譽翔(作家)、連俞涵(演員)、陳又津(作家)、陳志恆(暢銷作家)、溫如生(作家)感動推薦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譚雅.葛雷諾 (Tanya Guerrero)-著;趙映雪-譯作者譚雅‧葛雷諾西班牙及菲律賓混血美籍新銳作家,曾於波士頓大學修讀劇本創作。自小在亞洲、歐洲、北美等地屢次遷居,現與丈夫、女兒及所收養的流浪貓狗一起居於菲律賓馬尼拉郊區。空閒時喜歡種自己吃的菜、做酸麵種麵包,或沉浸於書堆之中。譯者趙映雪旅美資深青少年文學作家。住在離大海和野火都很近的地方。熱愛網球、家庭音樂會、旅行。主修兒童文學,十分享受創作與翻譯。創作包括《小黑兔》、《漫舞在風中》等十幾本書。譯作則有《沒有月亮的晚上》、《艷陽下的鬼》等三十餘本。封面插畫小肥雞Lia就讀於英國劍橋藝術學院童書插畫研究所,著有《大大小小去旅行》等繪本作品。

商品規格

書名 / 奇蹟麵包店
作者 / Tanya Guerrero
簡介 / 奇蹟麵包店:◎名人推薦吳曉樂(小說家)、張子樟(前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專文推薦李崇建(兒童文學作家)、胡展誥(心理師)、唐曼凌(焙思書房店長)、郝譽翔(
出版社 /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1475400
ISBN10 / 9571475408
EAN / 9789571475400
誠品26碼 / 2682272309005
頁數 / 384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5X2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有時,改變的起點就存在我們的手心文/吳曉樂(小說家)

讀這本書你一定要搭配大衛鮑伊的 "Change",這首歌會讓你更加明白艾芭・葛林經歷的ch-ch-ch-changes。艾芭,我們的主角,十二歲,幾乎所有青少年害怕的麻煩,艾芭都遇見了。她的家庭爛透了,父親會酗酒、打人,母親則擅長假裝什麼事也沒有發生。再來,艾芭的校園生活也像個地獄。最後,也最棘手的是,艾芭不確定她能不能「做自己」,艾芭認為自己是女生,但她討厭化妝、打扮、留長頭髮,時常有人將她誤認為小男生。為了這件事,父親曾經氣得把艾芭整個人摔向牆壁,同學也時常嘲笑艾芭「不男不女」的模樣。一日,母親伊莎貝爾決定將艾芭從紐約送到母親的家鄉巴塞隆納,母親認為這麼做對艾芭最好,但艾芭卻認定——她,終於被徹底拋棄了。

抵達西班牙時,艾芭的內心只有絕望,痛苦,和悔恨。沒想到許久未見的「阿嬤」,毫不猶豫地給了艾芭一個熱情的擁抱,以及,艾芭最渴望的,愛。不只是阿嬤,在巴塞隆納的每一個人,都接受了艾芭,即使艾芭像個小男孩,即使艾芭的西班牙語說得零零落落,即使艾芭總是悲傷得不知道該怎麼說話,卻沒有人責備她。而艾芭也意外走入安東尼的麵包坊,在這個充滿酵母、麵粉、果乾、烘焙設備,偶爾還有幾杯花草茶的世界,艾芭擁有了久違的平靜。

艾芭在巴塞隆納一一學習到紐約生活無法教給她的事,好比說,有時候我們可以改變的事情很小,但我們依然能夠試著讓改變發生。好比說,即使父母很愛你,但他們也會犯錯、讓我們感覺十分難受,我們可以模仿艾芭,起身去尋找願意暫時陪伴我們一會兒的秘密基地。好比說,若我們抬起頭,睜大眼睛,我們會發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看起來光鮮亮麗的朋友,說不定內心也藏著祕密的眼淚。好比說,思考未來要成為怎樣的大人並不容易,你可以悶頭發想,但艾芭的經驗告訴我們,和夥伴一同集思廣益,效果也不差。

人生彷彿烘焙,我們必須認真地過日子,蒐集原料和配方。緊接著,我們需要全心全意的付出,一如艾芭,她謹慎地確認麵粉的重量和揉捏麵團的觸感,過程沒有一絲鬆懈。一旦烤箱調整到適當的溫度,就到了放手、觀察與等候的時刻,看著付出的一切,從扁扁的、不起眼的大小,緩緩地膨脹成型,萬事起頭難,但只要有了起頭,希望自會出現。

《奇蹟麵包店》讓讀者彷彿置身巴塞隆納,閱讀時,我的眼前浮現了鮮豔的街景,生氣蓬勃的餐廳,悠哉漫遊的行人,以及匆忙趕路的觀光客;鼻尖更不時竄出縷縷糖霜與咖啡的香氣。這本小說如「哈囉哈囉」這項冰品一樣繽紛,混合了美國、西班牙、菲律賓,甚至還有一些中國的氣味。我誠摯地邀請讀者,試著將這本小說提到的每一首歌、樂團、人名,以及不知道怎麼發音的食物都找出來,研究、閱讀、傾聽、感覺和消化。英文書名玩了可愛的諧音遊戲,All You Knead Is Love,knead跟need發音相同,意思是揉,特別是指揉麵團這動作。書名提醒了我們,艾芭不僅需要愛,她親手製作的一顆顆麵包,也是愛本身。


溫柔的力量文/張子樟(前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
細讀各種類型的兒童文學作品,可以發現所有作品幾乎都專注於家庭成員的互動(包括各種衝突),然後經過一番自我調適後,終於妥協,言歸於好。另一個奇特的地方是,現當代的男女作家都偏愛小女孩當主角,《奇蹟麵包店》也不例外。這是一本關於親情、家庭、接受和自我發現的美麗小說。在許多不同方面令人心碎。艾芭是全書重心。母親試圖離開虐待她的父親時,她被送到巴塞隆納和祖母住在一起。母親對艾芭冷漠,導致了情感上的傷害。因此,艾芭覺得沒有人要她,她覺得和一個她不太瞭解的祖母住在一起非常尷尬。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艾芭意識到自己開始喜歡巴塞隆納。她和她母親童年最好的朋友在當地的麵包店找到了安慰和安全感。在巴塞隆納平靜又充滿活力的生活中,她更深入瞭解母親在遇到父親之前曾經有過的生活。

這部小說描述很多家庭動態。艾芭為了在自己內心找到愛,她不得不嚴重依賴她的朋友和家人的朋友。她不僅要和一個情感上缺席的母親打交道,還要和一個在身體和情感上都有暴力傾向的父親打交道。西班牙成為她的安全空間,所以不希望讓她的母親進入那個空間。作者以微妙但現實的方式處理了這種觸控動態。艾芭得到了社群成員的大力支援,這並沒有造成傷害。她起初猶豫不決、害羞,最後成為決心拯救麵包店免於關閉而直言不諱的人。

全書處處都是生動的描繪——性格、地方感、食物描述和情感,是一本精彩的性格研究,也有一個令人滿意和節奏良好的情節。主角艾芭是一個複雜、深受愛戴的人,在一個有家庭暴力的家庭裡經歷了非常艱難的童年。在他國異鄉裡,她認識了她的祖母,發現自己喜歡烤麵包,發展了友誼(以及可能的暗戀),與母親一起度過了複雜的局面,並弄清楚她想成為誰,冒著充滿希望的風險是可以理解的。事實上,所有的角色都是美妙而複雜的,感覺真實——即使是次要角色。

艾芭的巴塞隆納之行就是她自我發現之旅的開始!不僅在這趟旅程中自我療癒,也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找到家。在巴塞隆納,艾芭學會了走出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以及如何寬恕他人!總的來說,艾芭揉捏的就是愛、文化、烘焙和真正的自己!這個故事就像一條新鮮麵包的內裡——溫暖而柔軟。

艾芭有學習和成長的意願,當她找到她喜歡做的事情時,她會努力工作,在經歷創傷後敞開心扉和學會耐心,特別是她解決問題的決心。作者觸及家庭暴力的方式允許孩子們在這種情況下去理解每一個角色,而不是直接做出判斷。作者處理生活中遇到了一些重大問題,沒有過度,也沒有讓讀者感到不舒服。全書具有一種理解感和內在的同理心。

作家在喚起地方感方面也非常有才華。能夠使故事中的背景成為自己的角色。這點不容易做到。另外,本書除了精心描繪環境外,還描述了美妙的食物。全書充滿了多樣性的文化和美味的食物!

這本書的結尾既可愛又完美,並真正概括了「家是心所在」這句話。

試閱文字

內文 : 我盯著腳上黑色的帆布鞋,在想若是丟下背包轉身跑掉會怎麼樣。能跑多遠才會被抓回來?

「艾芭。」

我抬起眼睛。

「請妳,試著不要恨我,這樣安排對妳最好,妳很快就會明白的。」媽媽說,一隻手摸著我的臉頰。

我立在那裡,一句話也說不出口。不管媽媽用什麼說詞,總之結論就是:她要趕我走,我被放逐了。媽媽終於讓她的威脅成真了。

「我們該進去了。」那位空服員轉過頭說。

我走開一步,但媽媽把我拉回來,「等一下。」她哭了,淚珠混合著睫毛膏滑過她蒼白的臉龐,留下一道道灰黑的淚痕。

我嚇了一跳。

我從不曾看過她哭。

「哭很丟臉。」這一直就是她的話,不是我說的。

「瑪哈吉塔。」她的聲音太輕,我幾乎聽不見。這是菲律賓塔加洛語的我愛你。通常只有爸爸在旁邊時她才會說塔加洛語。

反射動作一樣,我往四周看了看,但整個航廈裡都沒有爸爸的身影。

可能她只是忽然有點感性。

隨便啦。

我緩緩後退了幾步,看著她用指尖擦掉淚水,也擦掉了她的妝。右眼下的皮膚,露出了一抹黃綠色──那是快褪掉的瘀青。

「媽媽,再見。」

我轉身背對她,就像她背叛我一樣。

我走開了,跟隨著空服員高跟鞋的喀噠聲。

喀噠,喀噠。

空服員將我的機票和護照交給另一位穿著同樣制服的女同事看一下,然後我們就走進廊道了。她開始跟我攀談起來,巴啦巴啦。「我喜歡妳的短髮,真可愛,超適合西班牙的夏天耶!」

我點著頭,拖著沉重的腳步往前走。

就這麼一次,我想跟媽媽留在家,即使回家就代表著無法遠離爸爸。並不是說爸爸常常在家,但他在家的時候,似乎無法忍受跟我在同一個屋簷下。

他不要我。

而當然,不管他想要怎樣,媽媽都會順著他。

所以媽媽大概也不要我了吧。

我停在空橋和飛機入口的那個空隙前,屏住了呼吸,然後用盡力氣吸了一大口氣,彷彿這是地球上僅存的一口氧氣。

「艾芭?」空服員碰碰我的手臂。

我抖了一下。

就是此刻,我逃走的最後機會。

我的心臟猛烈撞擊胸口,似是要從喉嚨跳出來,幾乎使我窒息。我咳了幾下,又嚥了嚥口水。但喉頭那一股的害怕、生氣、難過和懊悔,咳也咳不掉。

他們真的不要我了。

我自己一個人了。

我踏過飛機門檻。

我還有什麼能失去的嗎?

沒有。



街道既安靜又混亂。這樣說聽起來很怪吧?但確實如此。明明沒有汽車、公車,也沒有機車,但卻交通繁忙。來來往往的路人提著購物袋,在小巷間穿梭。腳踏車在人群中蛇行,時不時要避開路邊的咖啡座,或繞過一棵行道樹、一張長椅或成群在地上爭食麵包屑的鴿子。嘈雜的聲音在狹窄的巷弄裡迴盪,偶爾穿插教堂傳來的鐘聲或街頭藝人的吉他聲。我在阿嬤的公寓前愣愣的站著,嘴巴都闔不起來。你會想,我不是在紐約長大的嗎?什麼沒見過?

可是這……不太一樣。

沒關係。街角麵包店,門口出去右轉直走,經過四個街區,就會在轉角看到了,不會錯過的。我邁開腳步,盡可能融入人群之中。在紐約時我最擅長融入在人群裡,那很簡單。可是巴塞隆納對我而言是陌生的。走在這裡的街道上就像在玩一個全新的電玩──我不確定該往哪裡走、前方會出現什麼;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

街角麵包店。

街角麵包店。

街角麵包店。

我一直重複唸著,深怕自己忘記。走過四個街區不用花很長時間,但沿途有好多東西可以看──有街頭藝人的表演,有藝術家正用粉筆在水泥地上創作,有小店鋪在賣各式各樣獨特的小飾品。

我在一間店的櫥窗前停下腳步。櫥窗裡有什麼東西吸引了我的注意。是一排排絲巾。我的視線從一條帶著紫色條紋的鮮橘色絲巾,跳到另一條有著粉色鑽石圖案的翠綠絲巾,再跳到一條紮染成不同層次藍色的絲巾。我知道這都是媽媽會喜歡的。我一直盯著絲巾看,看著看著,我的喉嚨痛了起來。

因為媽媽就是用這種絲巾遮掩她的瘀青──那些我爸爸留在她身上的瘀青。有時不太明顯,就是靠近她鎖骨附近有一兩處青紫的痕跡;但有時就清清楚楚可以在她脖子上看出指痕;有時傷得太重,連圍巾都遮蓋不了。那種時候就只能靠高領套頭衫了。

我轉過身。這些記憶,這些情緒──也許我可以把它們通通拋開。

就在這時,我看見了街角麵包店。那是一間小小的麵包店,藏身於一棟外型古怪的建築裡。那棟建築只有三層樓高,但整個設計就像直接從蘇斯博士的書上搬出來的,線條如波浪般彎彎曲曲,幾乎沒有任何邊緣是直線。窗戶四周圍繞著鐵鑄的藤蔓和水泥的雕花。店門是一扇經歷了歲月滄桑的木頭拱門,招牌上頭是一面彩色玻璃窗。我走上前去,看著櫥窗裡的麵包,有的擺在籃子裡,有的放在托盤或是大盤子上,旁邊還放著一束束香草和乾燥花裝飾。店裡飄出來酵母的香氣,我從幾呎之外就已經聞到。



我站在餐桌旁,那條麵包躺在砧板上瞪著我。我手裡的麵包刀懸在半空。阿嬤叫我平整的切幾片麵包下來,但我不好意思跟她說我根本沒切過麵包。結果恐怕會慘不忍睹。

阿嬤正把番茄磨碎。她停下來,皺眉瞪著我好一會,「妳知道麵包不會自己變成一片一片的吧?」

「我知道,」我放下刀子自首,「問題是,我沒切過麵包。」

「什麼?」她手上的刨刀差點掉到地上。「怎麼可能?」

我聳聳肩。「我們都只會買超市裡機器切好、塑膠袋包裝好的那種麵包。買回來用烤的,或做三明治。而且我是家中唯一會吃麵包的人。媽媽不吃澱粉。」

阿嬤倒吸了一口氣。「什麼話,」她搖搖頭,「胡說八道……妳媽媽根本是吃麵包長大的!要是她的血液裡流著麩質,我也不會訝異。」她說完自己笑了出來。

我雙眉緊蹙。「妳說的真的是麵包嗎?」

「不然呢?」

有一瞬間,我好像看到媽媽坐在紐約家的廚房,一面收拾從超市買來的生酮麵包,嘴裡一面絮絮叨叨,說自己對澱粉、麩質還有其他好吃的東西都過敏。

會不會是阿嬤記錯了呢?她老了,也許記性也變差了。

但,如果她沒記錯呢?

我感覺身體不太舒服。

怦怦,怦怦。

不知為何我的心跳加速。我感到心痛。我忽然好想念媽媽。不是想念那個還在紐約的媽媽,而是想大家口裡那個我根本不認識的媽媽。那個以後可能也沒有機會再認識的媽媽。那是真實的她,這裡所有人似乎都記得。除了我。

我深吸一口氣,想把心中的痛嚥下去。「好吧,嗯,那我應該要怎麼切呢?」希望手上要做的事情能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阿嬤在圍裙上擦了擦手,走到我旁邊。「永遠要慎重其事的把刀握好,」她解釋,然後示範給我看每隻手指壓在刀柄上的位置。「另一隻手要好好扶著麵包。準備好後,就維持相同的力度開始把麵包切片。眼睛要專注在手上正在做的事情,手指頭要遠離刀刃,但是千萬不要遲疑。如果妳懷疑自己,切出來的麵包就會歪歪斜斜、參差不齊。」

嘎扎,嘎扎。

刀刃劃穿厚實的麵包皮,我看著她切下幾片麵包。

「來。」她將刀子交給我。

我接過刀,學著她剛才的動作。

不要遲疑。

還不賴,最初幾片不太均勻,但至少不像我預期的那麼糟。我又繼續切了幾片,一片比一片整齊。

「漂亮!」阿嬤看著我切的麵包,「這樣應該夠我們做番茄麵包了。」

她將麵包一片片放到烤爐上加熱,接著拿了一瓣生大蒜在烤過的麵包表面上抹了抹,再鋪上她剛剛磨好的碎番茄,最後淋上些許橄欖油。「這給妳,」她交給我一個白色紙袋。「妳在每片麵包上放一片塞拉諾生火腿。我要來做歐姆蛋。」

我打開紙袋,塞拉諾生火腿是深紅色的,上面布滿細細密密的油花,看起來有點噁心。不過我還是聽話的拿出幾片火腿,小心翼翼的擺在番茄麵包上。

「吃吧!」阿嬤從鍋子裡翻出一大塊夠兩人吃的歐姆蛋,放在盤子上。

我們坐在餐桌旁,桌上鋪著白色繡花桌巾。顯然我們是拿早餐當晚餐,而且是西班牙風味的早餐。阿嬤對此似乎很興奮,但我在家時早已習慣把早餐麥片當晚餐,所以沒感覺這有什麼特別。我給自己拿了半塊歐姆蛋和一片番茄麵包,雖然我其實不太敢吃麵包上的生火腿。我感興趣的是麵包本身──東尼的麵包。我撕下一小塊烤麵包放到嘴裡。吃起來脆脆的,又帶有嚼勁,有一丁點的酸,還有一種很原始的味道,有點像是堅果味。這味道有太多層次,我分辨不出裡面其他的味道了。

「這麵包真好吃。」我吞下那口麵包後說道。

阿嬤點頭。「可不是嗎?東尼的麵包店是巴塞隆納最不為人知的祕密!」

然後我就坐在那裡,看阿嬤唱獨角戲。吃飯還要一邊說話感覺怪怪的,我無法抓到開口的時機──要邊切麵包,邊咬東西,邊喝東西,還要想著如何回答拋過來的問題。我以前都自己一個人吃飯。媽媽偶爾會從我們家附近的日本餐廳叫壽司外送。只是通常等到食物送來時,她都已經沒了胃口。她會坐在廚房流理臺邊,拿著木頭筷子在生魚片上點來點去,眼睛卻盯著牆壁。她人好像坐在那裡,卻又不在那裡。

現在有人坐在眼前,整個人實實在在的待在這裡,讓我不知所措。

「怎麼了?不合妳的胃口嗎?」

我猛的一顫。「沒有,對不起,我只是在想事情……」

「想事情沒有錯,但妳也要一邊吃啊!」阿嬤說。

我嚐了一口歐姆蛋,清淡鬆軟,可能是我吃過最好吃的歐姆蛋。接著我又咬了一口番茄麵包,也蠻不錯的,有點鹹,但味道很好。最棒的是麵包本身!這麵包我能一口接一口,一直吃一下去。



街角麵包店在夜晚看起來完全不一樣。房子藏身在陰影之中,透出微弱的燈光。白天看到的櫥窗展示,現在看起來像是鬼故事的版本。我繞到後面東尼說的「VIP通道」,也就是垃圾箱旁的那扇後門。我看到窗戶上有人影晃動。

也許我該離開?

我敲敲門,退後一步。

「艾芭?」東尼說。

太遲了。

「我睡不著。」我咬著下唇說。

東尼將門拉開了些。「啊,那麼,歡迎來到睡不著俱樂部。」他輕笑。

走進屋裡,根本比外頭還熱。工作臺上排著一整排的金屬碗,裡面的麵團散發著光澤。

「這時候還在烤麵包?」我問。

東尼走到工作臺,開始對麵團又是摺又是揉又是壓。「現在是烘焙師時間。通常每天早上三、四點,我就在這裡開始做今天要賣的麵包。」

我在一旁的凳子上坐下。「這樣你什麼時候睡覺?」

「問得好,通常是從早上八點睡到下午三點。如果有人請病假,那我就沒得睡了。」

我看著他將麵團揉成圓的、橢圓的,和細細長長的棍狀。他動作快得出奇,似乎連想都不用想。

「妳想幫忙嗎?」他抬眼看著我,好像是在認真詢問我的樣子。

「我?」

「這裡還有別人嗎?」

我把凳子轉過來,面向他。「嗯,也許可以,但我不會──我是說,做菜和烘焙都不是我會做的事情。」

東尼開始把揉好形狀的麵團扔進一只籐籃裡。「那什麼是妳會做的事情呢?」

「我──我也不確定。」我有些結巴。

「那麼,妳怎麼知道烘焙不是妳會做的事情呢?」

我看了一眼那些碗、廚具和一袋袋的麵粉,想找到答案。但除了害怕自己搞砸之外,我想不出其他的藉口了。我滑下凳子,走到工作臺旁。「好吧,可以試看看。」我輕聲說。

「太好了!」東尼這樣說,然後遞給我一條乾淨的圍裙。

這時我才發現自己還穿著睡衣。不過所謂的睡衣,其實是一條灰色的運動短褲,以及一件破爛的舊T恤,上頭印著紐約市的標誌大蘋果。

「好,我能做什麼?」我發問。

他從工作臺一頭拉過來一個大塑膠盆,掀開蓋子。「這是已經發了好幾小時的麵團,需要輕輕拉開後再折疊一次,然後在桌上甩打幾下,再平分成四等分,接著來塑型。」

盆子裡是個已經發得胖胖的,上面還有許多氣泡孔的大麵團。聞起來有點像是蘋果西打加上德國酸菜。我盯著東尼,眨了眨眼。

「烘焙守則第一條:別被嚇到!」他笑著說,「去洗手,我做給妳看。」

我走到水槽邊。那水槽幾乎跟一個浴缸一樣大。有那麼一瞬間,我感覺自己好像是靈魂出竅。我的帆布鞋穩穩採在腳下的橡皮墊上,但我卻感覺自己飄到了空中,從天花板往下看著水從水龍頭沖下來,洗掉我皮膚上的肥皂泡沫。

這一切是真的嗎?

凌晨三點多,我人在巴塞隆納一間麵包店的後廚,跟著媽媽小時候最好的朋友學做麵包。真不敢相信。我用廚房紙巾把手擦乾,轉過身來。

呼吸。

空氣很高溫,像是剛打開一罐溫熱的汽水或啤酒,但聞起來是酸酸甜甜的水果味,還夾雜著藥草、香料、木頭和石頭的味道。很奇怪的感覺,卻又讓人沉醉。

「準備好了嗎?」

「準備好了。」

我站在東尼旁邊。他將雙手浸到一碗水裡沾溼,然後把手指從麵團邊緣戳進去,輕輕拉開直到麵團變得緊繃。之後,將麵團向中心慢慢摺疊,直到變成會晃來晃去的球狀。「妳得曉得麵團的極限在哪裡,艾芭,拉到剛剛好就好,拉得太過反而會斷掉。」他說,「換妳。」

東尼退到一旁,我試著照他剛剛的動作去做,只是在拉麵團時,麵團就像口香糖一樣一直黏到我手上。「哪裡弄錯了?」

「妳壓得太用力了。想像自己的手指是蝴蝶,在每一朵花上只要輕點一下,嚐一口花蜜。」東尼的指頭優雅的示範著。

「好──的。」

我重複他的每個手法和動作,但我沒辦法讓指頭像蝴蝶那般輕巧。一開始,我懷疑根本不可能做到那樣,但一兩分鐘後,那坨噁心的白色黏團開始跟我合作了,麵團不再黏手,只會這裡沾一點,那裡沾一點。東尼說的是真的可行。他沒騙我。

「到底該怎麼做呀?」我呆呆的瞪著他。

「關鍵在於觸感。這是每個烘焙師慢慢領悟出來的技巧,有時得壓擠、拍揉、用力拉;但有時又得非常溫柔,只能輕輕碰觸,不能讓麵團中的氣泡全部消失。」他拍拍我的背,「繼續拉、摺麵團,等妳的麵團差不多了,把手上的麵團都刮下來,放到平臺上,我再來教妳下一步。」

「好!」我大聲了一點,希望聽起來比較有把握的樣子。

東尼回到工作臺的另一頭,在那裡繼續用他的無影手將麵團塑型。

我將指頭放進那碗水裡沾溼。

輕輕的戳、抓、拉、摺。

再一次。

輕輕的戳、抓、拉、摺。

塑膠盆隨著我的動作碰撞著金屬工作臺,所有機器都在嗡嗡作響,烤箱因為高溫而噼哩啪啦。這些聲響像是音樂一樣──而我們的呼吸、麵團的拉甩,正如一首歌的歌詞與節奏。

我開始抓到訣竅了。

麵團揉好後,我用一把塑膠刮刀將整團麵團刮下來,放到工作臺上。啪的一聲──麵粉像魔術師變出來的煙霧瀰漫在空中。我從沒見過比眼前這團亮晶晶的麵團更美麗、耀眼的東西。

說實在,這沒什麼大不了的,我也沒貢獻多少力氣。但不知為何,我感覺自己像是爬過了一座山,而且爬的還是聖母峰。

我偷瞄著東尼,他的雙手在那裡迴旋翻飛,動作讓人目眩神迷。我發現自己屏住了呼吸,似乎這一切都以慢動作在播放。像夢,但又不是夢。麵包店是真實的,我人也確實在這裡,東尼也是。他根本不認識我,不是真的認識我,可是卻信任我去動他的東西。這是他的生計,之前沒有人敢這樣信任我。



我在腦海裡重複了塑型的所有步驟,來到工作臺前。我對著另一塊麵團揉摺、推拉,一分鐘後揉出了另一顆緊實的球,放進集中堆放麵團的那只籐籃裡。能把這麼多事情掌握在自己手裡,感覺真好。我知道只要我準確的執行每一個步驟,結果都會是一樣的。

結果都可以預期。

不像我的人生。

我什麼都控制不了。

做什麼都沒差。

我眨眨眼。

現在我終於看清了一切。

媽媽不要我。而爸爸,那個應該無條件愛我的人,也不要我。

或許他從來就不想要我的存在。

或許一開始,我就不應該出生在這個世界上。

刮刀從我的手中滑落,彈到地上。我的手麻了,腿發軟,呼吸變得困難。

「艾芭,妳還好嗎?」東尼問。

我盯著那塊團麵──一片模糊,我無法聚焦。我手扶著臺子。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愛不是石頭,不是光丟在那裡就沒事了;
愛像麵包,需要搓揉發烤;並且得不斷重塑,使它成為新的模樣。」
──中文版獨家設計扉頁,以溫如生手寫暖心金句致迷茫、不安仍值得被愛的你
「或許一開始,我就不應該出生在這個世界上。」
最動人的愛與和解
獻給所有曾對家庭感到失望、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的人們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