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宗三哲學: 二十一世紀啟蒙哲學之先河
作者 | 盧雪崑 |
---|---|
出版社 | 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牟宗三哲學: 二十一世紀啟蒙哲學之先河:本書撰寫目的在講明牟宗三哲學體系之性格,對牟宗三哲學之架構作一客觀的理解並作出客觀的衡定。本書研究提出:牟先生哲學之成果應 |
作者 | 盧雪崑 |
---|---|
出版社 | 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牟宗三哲學: 二十一世紀啟蒙哲學之先河:本書撰寫目的在講明牟宗三哲學體系之性格,對牟宗三哲學之架構作一客觀的理解並作出客觀的衡定。本書研究提出:牟先生哲學之成果應 |
內容簡介 本書撰寫目的在講明牟宗三哲學體系之性格,對牟宗三哲學之架構作一客觀的理解並作出客觀的衡定。本書研究提出:牟先生哲學之成果應分為兩大方面:一是以絕對的唯心論為奠基而通儒釋道三教的精神哲學之體系,此體系即牟先生名之為「圓善論」的圓善學說系統;一是以儒家道德的形而上學為拱心石的純粹的哲學體系。牟先生本人以「圓善論」為其哲學體系命名,視之為「人極之極則」,並且對康德多有批評。本書之工作是消除牟先生對康德的誤解,以論明:牟先生提出的儒家道德的形而上學,其義與康德之形而上學新論相通,乃客觀的、最高的而且是最根源的通識與洞見。此通識與洞見正是二十一世紀人類發展急需要之純粹哲學的根基所在。
作者介紹 盧雪崑盧雪崑 廣東人。於香港新亞研究所師從牟宗三先生,一九九〇年獲哲學博士學位後留所任教。現任香港新亞研究所哲學組專任教授、導師。二〇〇一年五月至八月及二〇〇二年五月至八月,應德國美因茲大學康德研究中心邀請作訪問研究。二〇一二年七月,訪問德國圖賓根大學哲學系、海德堡大學哲學系,八月訪問美因茲大學康德研究中心。主要專書著作有:《儒家的心性學與道德形上學》、《意志與自由──康德道德哲學研究》、《通書太極圖說義理疏解》、《實踐主體與道德法則——康德實踐哲學研究》、《康德的自由學說》、《物自身與智思物——康德的形而上學》、《孔子哲學傳統——理性文明與基礎哲學》、《康德的批判哲學——理性啟蒙與哲學重建》、《孔子哲學之繼往開來——盧雪崑哲學講演集》、《常道:回到孔子》。
產品目錄 目次導論 牟宗三哲學—二十一世紀哲學之啟蒙 1第一節 「二十一世紀啟蒙哲學」之提出 1第二節 基礎哲學:孔子哲學傳統與康德哲學 3第三節 王道:孔孟倡導「弘文興教」與康德論教育之理念 13第四節 牟宗三哲學:一個客觀地建立的創造性的哲學體系 24第五節 小結 29第一章 儒家道德的形而上學之奠定 31第一節 牟宗三先生的最大貢獻在道德的形而上學之奠定 31第二節 牟宗三確立孔子哲學傳統之道德的形而上學 36第三節 論牟宗三確立的儒家道德的形上學與康德實踐的形而上學通而為一 51第二章 唯一的純粹的哲學與哲學觀點之多樣化 97第一節 通過純粹理性批判說明只有唯一的純粹的哲學 97第二節 從「道樞」見哲學之唯一性 110第三節 衡定理性本性之學為「道樞」與諸不同的哲學流派不衝突 114第三章 牟宗三先生在世界哲學的位置及其哲學之推進 123第一節 牟宗三哲學位於世界哲學之高峰 123第二節 關於牟先生的康德學之幾點意見 129第三節 牟宗三哲學的兩套系統:論牟先生的無限心大系統與其規劃的儒家道德的形上學為兩套不同的體系 228第四章 就所謂「走下神壇的牟宗三」之說有感而發 277第一節 答所謂「三重公案」 277第二節 師生慧命相續歷程之回顧 291第三節 要承接牟宗三哲學,必須善紹牟先生規劃的儒家道德的形上學 352第五章 關於牟宗三學面臨的處境及未來發展之我見 357第一節 牟學界流行好議論而不中肯綮之風淺議 357第二節 略論杜保瑞教授之「牟宗三儒學評議」根本與牟先生之哲學不相應 362第三節 就楊澤波教授所謂牟宗三儒學思想「終結」及其諸說作回應 385結束語 488康德著作引文來源及所採用的略縮語說明 491本書引康德語參考之中譯本 493參考文獻 495
書名 / | 牟宗三哲學: 二十一世紀啟蒙哲學之先河 |
---|---|
作者 / | 盧雪崑 |
簡介 / | 牟宗三哲學: 二十一世紀啟蒙哲學之先河:本書撰寫目的在講明牟宗三哲學體系之性格,對牟宗三哲學之架構作一客觀的理解並作出客觀的衡定。本書研究提出:牟先生哲學之成果應 |
出版社 / | 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4784806 |
ISBN10 / | 9864784803 |
EAN / | 9789864784806 |
誠品26碼 / | 2682087836000 |
頁數 / | 518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3X17X2.6CM |
級別 / | N:無 |
最佳賣點 : 該書延續牟宗三先生會通中西哲學與融通儒釋道三教的成果,除了更深入解說其儒家道德的形而上學外,亦針對牟學研究進行詳細的論證與反駁,足以一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