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他說 續集 | 誠品線上

老子他說 續集

作者 南懷瑾
出版社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老子他說 續集:老子其猶龍乎?老子原著五千言,幾乎一字即具一觀念;它空靈的內涵,對人類思想哲學的影響已超乎時間和地域隔閡。南懷瑾先生以經史合參、以經解經的方式,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老子其猶龍乎?老子原著五千言,幾乎一字即具一觀念;它空靈的內涵,對人類思想哲學的影響已超乎時間和地域隔閡。 南懷瑾先生以經史合參、以經解經的方式,深入淺出,刻劃道家隱士思想在歷史中影響時世、偉大燦爛的一面;更發揮其流傳千年之道德內蘊。 《老子他說(上)》收錄南師講解《道德經》共廿六講,於1987年出版以來,讀者無不殷切催問下集。在輾轉廿二年之後,散佚之文稿及相關資料終於塵埃落定,得以整理付梓;因內容包括全部下篇及部上篇,故特定名為《老子他說續集》。 總括《老子他說》上集及續集各一冊,合為老子《道德經》一書的全部講記。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南懷瑾(1918 03 18~2012 09 29)樂清南宅殿后村人。幼承庭訓,少習諸子百家。抗日戰爭中投筆從戎,躍馬西南,籌邊屯墾。返蜀後,執教於中央軍校軍官教育隊。旋即潛心佛典,遁跡峨嵋大坪寺,閱藏三年。後講學於雲南大學、四川大學等校。赴台灣後,曾於文化大學、輔仁大學、政治大學等校任教。1984年後旅居美國、香港;2004年起寓居中國,至2012年於江蘇吳江太湖大學堂辭世。在港、台及居美時期,曾創辦東西方文化精華協會總會、老古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美國維吉尼亞州東西方文化學院、加拿大多倫多中國文化書院、香港國際文教基金會。並關心家鄉建設,1990年泰順、文成水災,捐資救患,並在溫州成立南氏醫藥科技基金會、農業科技基金會等。又將樂清故居重建,移交地方政府做為老幼文康中心,且為廈門南普陀寺修建禪堂,倡建金溫鐵路。南懷瑾先生生平致力於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素有禪學大師、國學大師種種稱譽,至晚年仍講學著作不輟,可謂為文化事、為生民事,摩頂放踵,鞠躬盡瘁矣。曾講學歐、美、日各國,美國華盛頓大學尚設有南懷瑾學院。其門生博士,自出鉅資,用其名義在國內創立光華獎學基金會,資助三十多所著名大學,嘉惠研究師生等舉。要之:其人一生行蹟奇特,常情莫測,有禪學大師、國學大師種種稱譽,今人猶不盡識其詳者。近年為重續中華斷層文化心願,致力提倡幼少兒童智力開發,推動讀經及中、英、算並重之工作。又因國內學者之促,為黃河斷流、南北調水事,倡立「參天水利資源工程研攷會」,作科研工作之先聲,不辭勞瘁,不避譏嫌云云。

商品規格

書名 / 老子他說 續集
作者 / 南懷瑾
簡介 / 老子他說 續集:老子其猶龍乎?老子原著五千言,幾乎一字即具一觀念;它空靈的內涵,對人類思想哲學的影響已超乎時間和地域隔閡。南懷瑾先生以經史合參、以經解經的方式,
出版社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2070925
ISBN10 / 9572070924
EAN / 9789572070925
誠品26碼 / 2680457961000
頁數 / 480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導讀 : 前言

  人,充滿了多欲與好奇的心理。欲之最大者,莫過於求得長生不死之果實;好奇之最甚者,莫過於探尋天地人我生命之根源,超越世間而掌握宇宙之功能。由此兩種心理之總和,構成宗教學術思想之根本。西方的佛國、天堂,東方的世外桃源與大羅仙境之建立,就導致人類脫離現實物欲而促使精神之昇華。

  捨此之外,有特立獨行,而非宗教似宗教,純就現實身心以取證者,則為中國傳統的神仙修養之術,與乎印度傳統的修心瑜珈及佛家「祕密宗」法門之一部分。此皆從現有生命之身心著手薰修,鍛鍊精神肉體而力求超越物理世界之束縛,以達成外我的永恆存在,進而開啟宇宙生命原始之奧祕。既不叛於宗教者各自之信仰,又不純依信仰而自求實證。

  但千古以來,有關長生不老的書籍與口傳祕法,流傳亦甚普及,而真仙何在?壽者難期,看來純似一派謊言,無足採信。不但我們現在有此懷疑,古人也早有同感。故晉代人嵇康,撰寫《養生論》而力言神仙之可學,欲從理論上證明其事之真實。

  嵇康提出神仙之學的主旨在於養生,堪稱平實而公允。此道是否具有超神入化之功,暫且不問,其對現有養生之助益,則絕難否認。且與中國之醫理,以及現代之精神治療、物理治療、心理治療等學,可以互相輔翼,大有發揚的必要。

  一種學術思想,自數千年流傳至今,必有它存在的道理。古人並非盡為愚蠢,輕易受騙。但是由於古今教授處理的方法不同,所以我們今天對此不容易瞭解。況且自古以來畢生埋頭此道,進而鑽研深入者,到底屬於少數的特立獨行之士,不如普通應用學術,可以立刻見效於謀生。以區區個人的閱歷與體驗,此道對於平常注意身心修養,極有自我治療之效。如欲「病急投醫,臨時抱佛」可以休矣。

  至欲以此探究宇宙與人生生命之奧祕,而冀求超凡者,則又涉及根骨之說。清人趙翼論詩,有「少時學語苦難圓,只道工夫半未全。到老方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之說。詩乃文藝上的小道,其高深造詣之難,有如此說。何況變化氣質,豈能一蹴而就,而得其圜中之妙哉!

  本書的出版,要謝謝多年來學習靜坐或修道者的多方探詢,問題百出,使我大有應接不暇之感。乃以淺略之心得與經驗,掃除傳統與私相授受的陋習,打破丹經道書上有意隱祕藏私的術語,作一初步研究心得之平實報導。對於講究養生的人或者有些幫助。

  在此尚須聲明,所謂「初步」並非謙抑之詞,純出至誠之言。要求更為深入,實非本書可盡其奧妙。如果時間與機會許可,當再從心理部分,乃至綜合生理與心理部分,繼續提出研究報告。

中華民國六十二年歲次癸丑淨名盦主記於臺北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