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性飲食: 非吃不可與少吃為妙的全食物養生法 上下 (2冊合售) | 誠品線上

物性飲食: 非吃不可與少吃為妙的全食物養生法 上下 (2冊合售)

作者 紫林齋主
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物性飲食: 非吃不可與少吃為妙的全食物養生法 上下 (2冊合售):多吃蔬果好健康?多喝水真的沒事?《太極米漿粥》作者最新重磅力作天天吃的食物,就是漸近式補充身體的藥物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多吃蔬果好健康?多喝水真的沒事?《太極米漿粥》作者最新重磅力作天天吃的食物,就是漸近式補充身體的藥物!善用食物物性不同之妙,養胃氣、護陽氣,不勞醫生開藥方。千年來不敗的食養智慧,用本書無縫接軌!破解中醫重要經典《神農本草經》隱藏的藥食同源之祕,縱使我們不懂得怎麼用藥,但若能了解物性,也能增進健康。囊括蔬、果、蕈菇、魚鮮、禽畜肉和加工食品,超過150種常見食物吃對了,健康Reset!◎上冊內容為物性飲食的基礎理論和部分植物類食材的物性介紹。(詳見目錄)●人有人性,食物當然也有「物性」物性就是食物的個性,不過並非單純的中醫性味歸經之分,更不是西醫討論的營養成分,而是從食物的外形、味道、科別、生長環境、食用部位,甚至是從人工製造方式去了解:這口食物下肚,會對我們的身體產生什麼反應。●人體並不適合經常、大量的吃偏性太重的食物健康的身體普遍存在溫熱的屬性,這是胃氣和陽氣充足的表現。而多數食物都有「偏性」,一旦人體吃進涼寒屬性或難以化消的食物,就需要透過大量的耗能,才能重新將身體功能維持於平衡狀態。因此,偏性較強的食物在入口前必要經過適當的配伍。如果經常大量的耗去陽氣來處理食物的重大偏性,身體便容易衰弱。●對人體而言,多吃肉比多吃菜更好大多數植物類食物(葉菜水果)的偏性較強,因此大部分的中藥方劑是以植物入藥,正因為偏性比動物來得明顯,所以日常食用時要格外注意:量要佔少數為宜,調理的手法需要更講究。如同藥材組成方劑,對於比例、配伍的講究,是效果的關鍵所在。動物五臟俱全,在五行上的均衡度、面對環境變化的耐受力、藏納養分的效果都比植物好,所以更適合我們在家常食用,做為加強營養攝取的主要來源。●藥食雖同源,但某些食物非得捨棄不吃,才有恢復、長保健康的機會【絕對不沾的三種食物】蘋果、黑豆、白蘿蔔一天一蘋果,醫師真的遠離你?!黑豆是健康食品?蘿蔔益氣?就是有這麼些食物,偏性過強,會讓身體的養分大量流失!●搞懂物性和配伍烹調原則,廚房灶頭上就有救命良方本書提供判斷物性的方法和配伍的原則,讓各種食材的偏性獲得修正。若食物經過適當的配伍,酌量用之,就能取其用,綜其效,避其害。例如:薑是回陽的絕佳良藥;太極米漿粥,來自尋常的大米與清水;馬鈴薯帶皮烘烤,搭配大量油脂烹調,提高腸道機能;青椒疏瀉肝的濕熱之氣,是少數生熟食皆好的蔬菜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紫林齋主紫林書院校長紫林中醫創辦人中國國學文化藝術中心專家委員本名林祥榮,13年前罹患膽結石,不定時炸裂的劇痛,讓他試過各種排石偏方,更一度想開刀把膽拿掉,後來因緣際會下他轉而尋求中醫的力量,從而發現失傳千年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的養生方法,成功自療。05年開始於雅虎奇摩部落格留下學習《桂林古本》的心得。其時多以「IL」為筆名,在與網友交流,討論中醫藥研究問題的過程中,同樣看到許多朋友在自學之際,碰到與今日世道主流相左的矛盾之處,也看到許多一時流行的健康養生觀念,實在與古籍立論精神相去甚遠。在多位同道朋友的積極邀約與鼓勵之下,07年開設「中醫生活講座」,由最基本的陰陽、五行、六氣、生剋概念入門,徹底說明古籍中醫架構與今日世人所認知的差異,重新檢視今日的疾病預防與保健觀念。目前往返兩岸進行演講和開課。出版作品:《太極米漿粥》FB:https: www.facebook.com vitacillin 全球論壇:http: www.vitacillin.com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寫在前面第一章、什麼是物性1.為什麼要談物性:哲學高度的差異2.我所認識的物性3.物性與「藥食同源」4.物性與「歸經理論」5.由「四性」推展至「物性」6.致中和:以中和偏、以偏治偏、以偏害偏第二章、物性的邏輯1.五行、五臟與五味2.基本特質:從色光談起3.五行補充特質:判斷需綜合全面4.陰陽簡論與升降5.陰陽補充特質大、小高、矮6.生物部位特性原則──植物花、果果:真果、假果果:皮、肉、種芽枝、葉、莖、莖皮根7.生物部位特性原則──動物皮、肉調理便利貼:鹽漬法骨、臟血、油脂8.五行補用:真正的「上工治未病」的涵義9.物性最終的微調方式:食材曰烹調,藥材曰炮製第三章、物性介紹介紹凡例:本書使用說明植物類【禾本科】1.稻──附:粳米、秈米、蓬萊米、糙米、糯米、黑米、紫米(黑糯米)、麥芽糖 ◎調理便利貼:溫粉2.小麥──附:麵包、饅頭、麵條3.小米4.薏仁──附:熟薏米、洋薏米 ◎調理便利貼:薏仁水5.玉米──附:玉米筍6.竹筍──附:竹茹、竹瀝7.甘蔗──附:蔗糖、黑糖8.鳳梨【豆科】1.大豆──附:黑豆、毛豆、豆芽、大豆黃卷、豆漿、豆花、豆腐、腐皮、豆干、味噌、醬油2.紅豆──附:赤小豆3.綠豆──附:綠豆仁、綠豆芽、冬粉4.花生 ◎調理便利貼:花生豬蹄湯5.葛──附:葛粉、葛根【薔薇科】1.桃──附:桃仁、桃梟2.李 ◎調理便利貼:糖漬李子3.梅──附:烏梅、青梅4.杏──附:北杏、南杏、巴旦杏仁5.蘋果6.草莓7.櫻桃8.梨9.枇杷【十字花科】1.青花菜2.結球甘藍3.蕪菁4.白菜5.蘿蔔6.山葵【葫蘆科】1.西瓜──附:瓜子、瓜皮2.冬瓜──附:冬瓜籽3.甜瓜──附:瓜蒂4.苦瓜5.南瓜──附:南瓜籽【百合科】1.蔥──附:蔥白2.蒜3.洋蔥4.蘆筍5.韭菜──附:韭黃、韭菜花6.薤【芸香科】1.橘──附:橘皮、橘絡2.檸檬3.柚4.葡萄柚5.四季桔──附:枳實6.花椒──附:秦椒、蜀椒、山椒【唇形科】1.紫蘇──附:蘇籽2.仙草3.芝麻【薑科】1.薑──附:乾薑2.薑黃──附:鬱金3.蘘荷4.香蕉【茄科】1.茄2.番茄3.辣椒4.馬鈴薯5.菜椒6.枸杞7.菸草【繖形科】1.胡蘿蔔2.芹菜【菊科】1.牛蒡──附:白朮【旋花科】1.番薯【薯蕷科】1.山藥 ◎調理便利貼:山藥泥料理「快雪時晴」【棕櫚科】1.椰子──附:椰奶、椰油、椰糖2.檳榔──附:檳榔花、檳榔心 ◎調理便利貼:半天豬肚湯【天南星科】1.芋【蓮科】1.蓮藕──附:藕粉、蓮子【漆樹科】1.芒果 ◎調理便利貼:芒果混搭風2.腰果3.開心果【無患子科】1.龍眼2.荔枝【葡萄科】1.葡萄2.大棗──附:蜜棗、黑棗、酸棗仁【樟科】1.肉桂--附:桂枝食用蕈類附:茯苓、松茸、牛樟芝、冬蟲夏草、香菇、洋菇、金針菇、竹笙、白木耳、松露、黑木耳動物類【禽獸部】1.牛──附:牛奶2.羊──附:羊奶3.豬──附:豬皮 ◎調理便利貼:白蜜豬皮湯4.雞──附:雞蛋、烏骨雞◎調理便利貼:溏心蛋5.鴨──附:鴨蛋6.鵝──附:鵝蛋動物類【鱗介魚蟲部】1.魚──淡水魚、海水魚、洄游魚2.介──、蟹、蛤蜊、蜆、牡蠣、鮑魚、鱉綜合類【加工品及原料:人部】1.蜂蜜──附:蜂王漿、蜂花粉2.太白粉──附:樹薯 ◎調理便利貼:太白粉去腥3.酒──附:醋、啤酒、紅酒、白酒、清酒、蒸餾米酒4.咖啡5.綠茶──附:青茶、紅茶、茶籽油6.冰淇淋──附:蛋黃醬、霜淇淋、義式冰淇淋、雪酪、土耳其冰淇淋7.油脂──植物性油脂、動物性油脂綜合類【自然混合物:金石水土部】1.水──附:逆滲透水、蒸餾水、氣泡水2.自然鹽(海鹽、岩鹽)第四章、物性評論飯、麵食品加工:醃漬、發酵

商品規格

書名 / 物性飲食: 非吃不可與少吃為妙的全食物養生法 上下 (2冊合售)
作者 / 紫林齋主
簡介 / 物性飲食: 非吃不可與少吃為妙的全食物養生法 上下 (2冊合售):多吃蔬果好健康?多喝水真的沒事?《太極米漿粥》作者最新重磅力作天天吃的食物,就是漸近式補充身體的藥物
出版社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ISBN10 / 2966622466
EAN / 4712966622467
誠品26碼 / 2681554517008
頁數 / 544
開數 / 18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3X17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寫在前面



《太極米漿粥》推出以來,受到很多朋友們的喜愛、討論以及實踐,甚至是肯定。做為一個中醫的獨立研究者,這是令我感到很安慰的事。最主要的部分在於:我所架構出來的對於「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的解讀方式,直接「以經解經」,與一般學界或者是大眾所熟知的,如仰賴「實驗數據」、「成分分析」、「臨床實證」等方法來研究之間有著不小的差異。而這樣子一套對於大眾來說屬於較為陌生的邏輯,可以受到一定程度的接納,進而實用於有緣朋友們的實際人生,並且有幸獲得信任,這代表我們對於在現代發揚老祖先的智慧,其實還存在著其他的可能性,萬不可畫地自限。欲還原古經方中醫的本來面貌,仿效其原本的研究、操作的方式來進行,或許更能貼近其核心真髓。



在《太極米漿粥》中,有很大的篇幅是說明我對於中醫角度解釋人體的生理、病理、醫理、藥理的想法。這些論述的內容雖然大幅度的偏離時下對中醫的認識,但是我認為卻更能貼合於我在實際操作時的體驗。我以為,透過交相比對《桂本》和《內經》,可以看到許多經典之中所呈現出來的哲理與邏輯,甚至可以看出許多在經典字裡行間所隱含的奧義。我之所以獨取精白的粳米做粥,摸索出《桂本》之中所謂「糜粥自養」,或是《內經》之中所謂「漿粥入胃,泄注止,則虛者活;身汗得後利,則實者活。」等等,對於所提及的「糜粥」、「漿粥」這些食物較為清楚的輪廓,是因為我從經典之中學到:人,必須要有「胃氣」才能活,而「養胃氣」是把人的生理狀態穩定下來所必須做的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一件工作,無論我們是在平時養生,或是病時療疾。《內經》所謂「五穀為養」,我從方劑與飲食入手了解中醫,自然體會到:我們怎麼吃喝,身體就會產生怎麼樣的反應。而天然的產物,透過適當的方式採集、修治,並且經過配伍與調理之後,就能夠產生力道大小不一的「恢復身體原本的機能」的力道。偏性小而力道較緩者,或云「養生」,偏性強而力道較峻者,或云「療疾」。所以古來所謂「藥食同源」,本來一物,應是做如此解釋。



朋友們藉由家常中喝粥所帶來的改變,認識到飲食之於身體調和的重要性之後,再進一步就是關心「我在日常之中還可以吃些什麼?該怎麼吃?」等切身問題。



因此,我再次受到時報出版編輯的邀約,繼續本著同樣對於《桂本》、《內經》、《本經》的解讀邏輯,循著陰陽五行的哲學觀點,把個人對於日常常見的食材的特質,做了一些觀察心得的描述分享,於是作成此書。希望讓有興趣隨著這樣的方式來認識中醫藥的朋友們,在自我學習的過程上能有些幫助,也希望這些個人的研究心得內容,可以更進一步的幫助更多朋友們的實際生活。



這本書的內容取向主要還是以家常食用的食材為主。一來,家常食用的食材才是我們容易接觸的物種。從這邊開始學習,因為與生活結合,所以容易「有感」,才容易將資訊與身體感結合起來。二來,依照我自己操作的經驗:就算是幾樣日常的食材,雖然分拆開來的時候,個別的性質都十分溫和,但是一旦經過適當的配伍與調理,其產生的綜合功效卻遠勝過我們一般所定義的「藥材」、「藥方」。我曾經用「蜂蜜」、「檸檬」、「綠茶」等材料,以特定的比例調和之後,處理了一位朋友眼部長了麥粒腫的小困擾,一個下午就沒事了。但是有另一位朋友在不明白使用與停用的時機之下,自以為「這些都是食材,應該很溫和,多用幾次也沒關係吧」,貿然的仿效,在短時間之內連續大量的使用,結果造成陽氣下陷,胸口悶重,耳部開始出現不適的現象,也幸好在我發現後立即制止,稍加調理,狀況也就解除了。



故事中問題的改善與惡化,都是半天、一天左右的時間過程而已,比一般人的服藥治療的速度還要快上許多倍。就好比是過去很受歡迎的一部影集《百戰天龍(MacGyver)》一般,清潔劑在你手上可能只會用來刷地板,但是在我的手上就可以合成爆裂物。既然可能「一吃就很有效」,在誤用之下,也很可能會變成「吃了馬上讓人病得很嚴重」,這可不是推說我們只是隨意推薦幾首「日常湯方、茶飲」就可以含糊帶過撇清的。介紹食材的時候,況且需要如此的小心提防,若是把介紹範圍包羅進藥材的時候,我們就更不能不正視這個誤用的可能性了。所以我們在本書裡所介紹的各種食材,可能會提及他的性質,以及比較適當的使用時機與分量,但是對於特定的配伍內容的操作,甚至是有些朋友很期待的「效果」的描述,可能就不會做太多的著墨,而已經提及的部分,也盡可能的挑選較為平和的組合。這一點,是必須要先向各位讀者朋友們說明,並且請求諒解的。



再來,我希望帶給大家的是一種「配伍上的原則」,也就是說,怎麼透過配伍的原則,讓各種食材的偏性獲得修正,可以提升補益的好處,增添食用的風味,也可以盡量避開負面的影響。就客觀的條件來說,每一種食材,隨著取得的來源不同、品種不同、產季不同、種植養殖的方法不同、加工的方法不同,都有可能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差異,導致我們可能要酌情調整使用的分量。藥材使用的狀況尚且如此,其實做料理的時候亦然。只有掌握了原則,才便於拿捏加減的輕重如何,呈現出你所想要的風貌。另一方面則是,家常食用的食材已經不勝枚舉,我們在這書裡雖然盡可能的依照我個人的生活經驗來羅列,仍然不免出現大量的其他的日常食材成為遺珠的狀況。但是,倘若能夠掌握到原則與研究的方法,對於認識其他未及於介紹的常用食材來說,也勢必能產生一定的協助。換個角度來說:我透過研讀《桂本》和《本經》,整理出這些對於物性的研究方法和配伍的基本原則。在藥方之中能夠適用,在食譜之中當然也能夠適用。透過正確的認識,隨手取用物性合適的食材或者藥材,都能夠組合出當下所需要的效果,靈活悠遊於食、藥之間。所以對我來說,從來就不存在諸如「養生與治病須別論」、「食材與藥材要分開」的束縛與罣礙。



我曾經提出過「不針不灸不用藥」的想法,並非要各位朋友抗拒求醫或者用藥的協助,而是希望與更多的朋友們一同來認識我們的家常飲食的內容,主動關心自己每天入口的食物以及作息的方法,透過善用日常生活的資源來調養我們的身體,達到「保身長全」的效果,減少生活之中對醫藥資源的依賴,重新享有生命的美好,而更接近我所謂「經方化家常」的目標。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