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 Pintor De Sombras
作者 | Martin, Esteban |
---|---|
出版社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亞維儂少女之死:「我名叫帕布羅‧畢卡索。我曾經見過歷史上最有名的連續殺人犯……」離新世紀的到來只剩一年不到,在巴塞隆納,一位出身於馬拉卡,目光深邃,而且才華洋溢 |
作者 | Martin, Esteban |
---|---|
出版社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亞維儂少女之死:「我名叫帕布羅‧畢卡索。我曾經見過歷史上最有名的連續殺人犯……」離新世紀的到來只剩一年不到,在巴塞隆納,一位出身於馬拉卡,目光深邃,而且才華洋溢 |
內容簡介 「我名叫帕布羅‧畢卡索。我曾經見過歷史上最有名的連續殺人犯……」離新世紀的到來只剩一年不到,在巴塞隆納,一位出身於馬拉卡,目光深邃,而且才華洋溢的年輕人正不眠不休,夜以繼日地追求一種能突破至今已知的繪畫方式窠臼的新風格。他就是帕布羅‧儒意斯‧畢卡索。身無分文又沒有家人資助的他,在亞維紐(Avinyo)街的一間妓院尋得一席藏身之地,同時畢卡索也在此與他生命中的最愛重逢。但是這群庇護他的妓女一個接著一個被人以慘無人道的手法割喉虐殺,而現場所有的線索都指向畢卡索。他要如何向警方證明他的清白?他要如何說服警方他是惟一一個看過殺手的真面目的人,只是因為他曾替兇手畫過素描?這些謀殺案又與畢卡索最具革命性的畫作之一〈亞維儂的少女〉有什麼關係? 艾斯特班‧馬丁,這位《高第密碼》的作者,再次讓我們進入十九世紀末,籠罩在陰謀迷霧之中的新興摩登都市巴塞隆納。因著命運奇妙的巧合,使得畢卡索、開膛手傑克及夏洛克‧福爾摩斯這三位歷史上最傳奇的人物在巴塞隆納這個城市裡碰面了……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艾斯特班‧馬丁(Esteban Martin)於1956年生於巴塞隆納,現居西班牙托爾托薩,身兼作家及編輯。他畢業於巴塞隆納大學人類學系,並取得巴塞隆納自治大學電視與電影編劇碩士學位。同時也曾在巴塞隆納美術學校進修書籍藝術。2001年他成立麗特拉書社。他與另外一位作家共著小說《高第密碼》。這本小說共在二十五國發行。他也曾著作過多本傳記與兒童文學,同時也替如《歷史與生活》等大眾歷史雜誌撰稿。《亞維儂少女之死》的版權已在多國售出。■譯者簡介林志都台灣台南市人。國二時隨家人移民至阿根廷,阿根廷薩爾瓦多大學心理系畢業心理師。曾擔任對拉丁美洲業務及西班牙文翻譯多年,遍遊拉丁美洲各國,喜好閱讀文學作品及看電影。譯有《高第密碼》。
書名 / | 亞維儂少女之死 |
---|---|
作者 / | Martin, Esteban |
簡介 / | 亞維儂少女之死:「我名叫帕布羅‧畢卡索。我曾經見過歷史上最有名的連續殺人犯……」離新世紀的到來只剩一年不到,在巴塞隆納,一位出身於馬拉卡,目光深邃,而且才華洋溢 |
出版社 /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571352442 |
ISBN10 / | 9571352446 |
EAN / | 9789571352442 |
誠品26碼 / | 2680514770002 |
頁數 / | 368 |
開數 / | 25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級別 / | N:無 |
內文 : 生命之母村,1973年三月
「我是帕布羅‧畢卡索。我見過史上最有名的連續殺人犯。」
瑪努耶爾‧帕霞瑞斯在一本陳舊的素描簿的第一頁上看到了上面這句話。這本素描簿的封面與封底都是硬殼製作的,上面爬滿了皺紋與磨損的痕跡。素描簿裡則是畫滿了小幅的草圖與各種圖畫。
帕霞瑞斯雖然年歲已高,但每年都還是由兒子陪同,到畢卡索的居所度過兩個禮拜的假期。父子兩人會下榻在坎城,然後每天一大早,畢卡索就派車將他們接到穆庚小城去。兩個老朋友在畢卡索位於生命之母村的莊園回憶舊時往事,消磨一日。到了晚上,同一輛車會再將他們父子倆送回坎城。被畢卡索親密地稱呼為「瑪諾婁」的老人很清楚畢卡索的脾氣:他知道這位畫家不想留任何一個老人在家裡過夜,因為這會提醒畢卡索,讓他想起他自己的年紀。畢卡索有一種無名的盲目恐懼,害怕他的老友帕霞瑞斯會暴斃在畢卡索的家中;雖然說比較起畢卡索來,帕霞瑞斯可說是生龍活虎。自從畢卡索動過前列腺手術後,他的身體就日益走下坡。帕布羅這次感冒已經病了好幾天了。這十分不尋常,他的情況看起來不太對,帕霞瑞斯想著。就算是這樣,還是沒人有辦法,能讓那個壞脾氣的老頭戒掉煙。
帕霞瑞斯把手伸向他的老友。帕布羅這位雙眼明亮的畫家,輕輕把他的右手放在他老友的手上幾秒鐘。畢卡索威嚴而飽經風霜的臉上,刻劃著痛苦與不甘。他緩緩地讓手滑落到擺滿了畫筆與鉛筆的小桌上,桌上覆蓋著厚厚一層斑駁的顏料。小桌的桌面看來像是畫家寬廣的畫室裡眾多畫作的其中一幅:綠色、藍色與赭色和諧地互相穿插混合著,形成一幅明亮的畫。
這時畢卡索的妻子賈桂琳走了進來。她告訴畢卡索記者到了。這讓帕霞瑞斯十分驚訝,因為他的老友向來不怎麼喜歡接受採訪。
「讓她進來。」畢卡索說。
「記者來採訪你?」當房間裡剩下兩人獨處時,帕霞瑞斯開口問畢卡索。
畢卡索沒出聲。
走進房間的女孩自我介紹。她的名字是伊莎貝爾‧克拉。她是巴黎《前鋒報》的特派記者。
「我一直很喜歡看《前鋒報》。」畢卡索邊說,邊指示女記者坐下來。然後他又問記者是否想喝杯咖啡。
「給我杯水就可以了,謝謝。」女記者先跟兩人打過招呼,感謝畫家接受採訪之後,開口說。
這個女記者是位美麗的女子,年齡大約27歲左右。她身穿傳統的兩件式套裝。她坐了下來。畢卡索觀察著她細長的美腿。「這老頭永遠改不了。」帕霞瑞斯想著。
訪談的第一部分是針對畢卡索一生與他在藝術上之不同時期的快速回顧。帕霞瑞斯覺得這些問題很制式。不過之後的問題開始讓他感到有點興趣了。
「在我年輕時,我用色一直是很自制的。」畢卡索正在回答記者剛剛的問題。
「您的脾氣是不是很差?聽說您一皺眉頭,您的經紀人坎威勒就會嚇到發抖?」
這個問題讓畢卡索有些驚訝。
「我有我的脾氣。」他的回答簡潔有力。
「別人給過您最好的建議是什麼?」
「多做愛,多喝紅酒。我的醫生跟我說的。」他回答。
「大家都稱您是穆庚的隱士。」
「我沒被人綁架啊,如果您的意思是有人限制我的行動的話。畫家需要孤獨。我從我父親身上學到這一點。」
「跟我談談您跟女人們之間的關係。」
「您要我怎麼跟您說?我每一個都愛。」
這樣的回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