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語欣說 | 誠品線上

世語欣說

作者 易善穠
出版社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世語欣說:雖然這個社會存有許多的壓迫與不公,或因歷史遺留,或由社會所造成。可惜的是,盡管很多人都知道問題,卻沒有真正去解決問題;殊不知,只要願意就可以改變生活。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雖然這個社會存有許多的壓迫與不公,或因歷史遺留,或由社會所造成。可惜的是,盡管很多人都知道問題,卻沒有真正去解決問題;殊不知,只要願意就可以改變生活。 事實上, 社會再怎麼進步,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始終存有不變的原則及溝通的價值。 「世語欣說」即是希望透過二十一遍短文,剖析部分現存的社會現象,將作者六十多年的人生經驗,從社會結構的觀點切入,點出社會的問題所在,以正面積極的態度借古喻今,對一些社會議題論述提出看法。 一、現代科技已經要進入5G時代,但很多企業家仍然用孫子兵法做為企業發展的策略,這是老祖宗智慧的結晶,因科技再怎麼進步,人與人間還是要相互接觸,人與人的關係存有不變的原則及溝通的價值。個人在成長的60多年中遇到許多挫折,累積了一些人生經驗,希望提供後進參考,也算是燃燒人生最後一段蠟燭。 二、本書取名「世語欣說」,其寫作的方式是以正面積極的態度借古喻今,對一些當今社會議題論述作者的看法。 三、文章編排的順序是根據完成時間的順序。 四、因為這些題材已在腦中蘊釀很久,執筆時胸有成竹輕鬆自在,很快就完成了,但因近年眼疾開刀,手術失敗致失明,所以文章是摸黑下筆,字跡多所堆疊,另文章所引述詩詞僅憑記憶,可能疏漏,須靠家妻一字一字確認、一首一首查證再打字整理,謹此表達謝意。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易善穠易善穠,1954年生於臺南。 學歷:國立中央大學機械博士、國立清華大學材料工程碩士、國立中央大學物理學士。 重要經歷:高中物理老師 國科會光電小組副研究員、光訊期刊執行編輯、黎明技術學院電機系助理教授、易善穠博士中華古文物藝術研究室主持人。 著作:英國,JMS期刊發表金屬論文一篇、日本,JIM期刊發表金屬論文一篇、瑞士,Scrapta Metallurgy發表金屬論文一篇、加拿大,Physics Essays 發表物理論文三篇、中國,現代顯示器論文二篇。 書籍 :臺北,全華科技圖書公司 「光通訊原理與技術」 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中華古文物藝術探微-兼論以科學方法鑑偽」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1.法官 2.美麗 3.名稱哲學 4.著作權 5.推敲 6.借錢 7.吾有備 8.譯境 9. 兩性之辯 10.讀書 11.睡眠 12.司法 13.禪悟 14.夫妻 15.政黨 16.哲人已遠 17.論酒 18.說師 19.大學 20.智慧 21.鏡子

商品規格

書名 / 世語欣說
作者 / 易善穠
簡介 / 世語欣說:雖然這個社會存有許多的壓迫與不公,或因歷史遺留,或由社會所造成。可惜的是,盡管很多人都知道問題,卻沒有真正去解決問題;殊不知,只要願意就可以改變生活。
出版社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1609072
ISBN10 / 9571609072
EAN / 9789571609072
誠品26碼 / 2681823567000
頁數 / 96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5X0.7CM
級別 / N:無
重量(g) / 362g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世語欣說」即是希望透過二十一遍短文,剖析部分現存的社會現象,將作者六十多年的人生經驗,從社會結構的觀點切入,點出社會的問題所在,以正面積極的態度借古喻今,對一些社會議題論述提出看法。

試閱文字

自序 : 自序
世事紛亂何時休,
心中塊壘變成愁;
人生江帆順流過,
年老無奈悲春秋。
兒時就聽母親敘述說如何逃難,十四歲就拿槍到山上打游擊,對抗日本人;十七歲就嫁給了父親;是為了躲避戰爭的災害,大哥、大姐在逃難的年代出生。
民國38年底,隨軍隊輾轉到了台灣,那時二姐才出生不到一個月,二哥和我是在台灣出生。
小時候,母親說:「逃難的時後,沒有餓死我們兄弟姊妹,是老天保佑。」
在小學時,聽說有一些在中廣的匪諜,被政府逮捕,但並沒有影響我們日常的生活,我是單純的長大,生活中好像也沒碰到特別的難事。
ˊ直到近十多年,直到近十多年,社會運動的頻繁,政黨的互相惡鬥,讓我心中,失去了一路成長的平靜,不禁思索民主帶來了什麼?台灣的民主,是真民主還是假民主?
社會議題,被意識形態所框架,普世價值被民主運動所扭曲,感覺環境時代就如母親民國38年時的逃難,令人惶恐不安,為什麼?我們不能夠有一個安靜無憂的環境?過一個古人,悠閒、詩詞、歌賦的日子?
雖然,眼睛手術造成視障,但心中更是雪亮,盼望有一個祥和的社會,於是動筆了!記得在初中時很叛逆,不學好,母親就告訴我說:「兒啊!你不知道打仗的日子有多苦,現在環境這麼安定,你要好好珍惜努力!」
母親經歷過的時代苦難,外人難以想像,但生活的從容,卻令人欽佩、學習與難忘。
本書就是以這種從容心態,撰寫人生議題,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故名「世語欣說」。

試閱文字

內文 : 借錢
中國古代文人對事情的描述,常常會用比較誇張的形容詞來表達深度與感受,例如"銘感五腑"、"湧泉相報"、"兩肋插刀"等等,如果真的把刀拿出來,朋友可能就跑了。
古代文人對於借貸的看法是三不借的,書不借、妻不借、錢不借,其他都可借。這是自命清高哄人的話,表明了不用找我借貸。古代文人多半窮困,手無縛雞之力,家徒四壁。如我不如老農,不如老圃,只求讀書一舉成名,所以是窮秀才能有的就是妻與書,古代一般社會都為窮困,常有借貸賒欠之事,例如:路有凍死骨,古代文人又窮,又怕人借錢,又好面子,所以把妻、書一起拿出來做為不借錢的藉口,不是一般民眾看得懂的,所以像讀書人是借不到錢的。
最近朋友因房租問題,要向我周轉,大家有點熟,可是當他開口又有點不熟了。大家都過了60歲,何時還、怎麼還,都是要考慮的。60歲開口必有難處,但大家是否可頤享天年,何況自己也是讀書人,近乎家徒四壁,為朋友兩肋插刀一定非常深,非常痛,借與不借間陷入天人交戰,當然根據古代文人的做法,可以提出三不借,但一定會失去這個交往多年的朋友,但若說是老婆不借,把藉口推到老婆身上,若老婆知道我出賣她,我的下場必是難堪。
左思右想覺得不要與朋友正面交鋒,用簡訊傳了一首詩:「靠朋靠友都會短,自立自強方是岸,人情冷暖疑無路,時來運轉翻幾翻。」自己是覺得詩寫得高明,在勉勵中又加以婉拒。沒多久朋友簡訊回覆說:「老友,我不懂詩裡的平平仄仄,但你的意思我懂了,我再想其它的辦法好了。」我沒想到我的國學底子頗有用處。
吾有備
韓愈是唐初的人,個性耿直。在當時皇帝信奉佛教,社會風氣非常敗壞,皇帝要從西方迎接釋迦牟尼佛骨到長安,排場浩大,勞師動眾,花費甚鉅,人民苦不堪言。韓愈就寫了一篇"諫迎佛骨文"給當時的皇帝,其中引用東漢哀帝信奉佛事典故,導至漢朝滅亡。雖是一番真誠好意,但皇帝以為影射,將韓愈貶為潮州刺史。
李白在唐玄宗面前寫詩稱:不才明主棄。很顯然不才與明主指的是兩個人,可惜唐玄宗誤解以為李白說自己是不才,將他流放到四川。伴君如伴虎,一言可以成事也可敗事。
民國83年原我在彰化為專任教師,配合老婆在北部工作,另外也想更上一層樓,在中央大學念博士學位,就在附近找了一所著名的私立學校兼任教職,賺些鐘點費,當時又有小寶寶,生活有點入不敷出。
私校校長是從台北建中來的王蕪先校長,平日我兼課來去匆匆,也鮮少有機會與王校長敘茶聊天,只聽說王校長屆滿將退,因本身喜歡文墨,就以其名為詩,書法:「蕪整菁盛可慰先,辛勤鄉梓立德言,師道承傳潚酒去,揮袖又是一片天」,並裝鏡框送到校長室,表達對王校長教育貢獻與敬佩之意。
沒想到第二天人事主任告訴我夜校有一專任的缺,問我願不願意,我非常意外這職缺解除我經濟上的困頓。一年後我拿到博士學位,往更高的研究與教學單位任職。
我沒有像韓愈、李白用錯詞意,是我好運的開始。蘇軾在「教戰守策」
一文中:「不恃敵之不來,恃無有備也。」對我而言不是時機未到,恃吾有備也!

論酒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從小家教就嚴,不准亂跑、不准賭博、不准抽煙、不准喝酒。對於酒的滋味是逢年過節的供品,從供桌上拿下來分食,每人一小杯,大概都是酸甜的烏梅酒,還算好喝。從小父母說酒會傷肝腎,從不敢多喝。
在大三時學校舉辦師生聯誼,我初嚐不同滋味的酒味,同學用檸檬汁加冰塊加高梁調成了雞尾酒,因是一位心儀的女同學調的,感覺有戀愛的滋味。
1980年我從清大研究所畢業,入伍受訓後抽中金馬獎,下部隊就去了金門。說實在金門工事建得很好,道路樹蔭很漂亮,但兩邊就是埋在地下的碉堡,營區在太武山就是挖空的坑道,特別潮溼,床舖上面都鋪著塑膠製的波浪板,防止水掉在棉被上弄溼棉被。為了防止潮溼引起的風濕,喝高梁酒蘊育而生。
金門水質很特別,四週環海,地質是花崗石,水是經過密緻含有礦物質的花崗石聚在井裡,特別甘甜。而高梁是經過特別挑選的品種,加上特別的酒麯就釀製了馳名中外世界第一的高梁酒。而要在寒風中保家衛國又思鄉的戰士,高梁酒無疑是小聚最好的飲品。
一下部隊連長晚上就邀請連上軍官小酌,但我始終記得家訓,以身體喝酒會過敏加以婉拒。連上有不得志的常備士官,有酒必醉,形成軍中管理的隱憂。有士官長對我說,在823砲戰有幾門大砲無法發射,他拿了金剛酒澆在大砲上面,大砲就能打了,誇大金門高梁酒的神奇,我只當他想騙我喝酒。
在與太太未結婚前,知道岳父喜歡小酌兩杯,特別買了幾瓶好酒孝敬,也開了洋葷陪岳父喝上兩杯,跟太太的婚事岳父很快就答應了,我才領悟到酒是這麼容易辦事的。
有一個在大陸經商的朋友說大陸人喜歡喝酒,他去每晚餐必飲,他說喝酒不辦事、辦事不喝酒,所以中午他絕不喝酒,我問他為啥?他說喝了價錢就沒辦法說了。
臺灣自從開放解嚴,酒禁也解了,社會上各種酒類充斥,家前面超商賣酒,家後面飯館也賣酒,常在深夜喧嘩擾鄰,雖大眾媒體常提醒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或未滿18歲禁止喝酒的道德勸說,但有效嗎?酒醉撞死人的事件一再發生,顯然道德勸說是無效的。
也許征戰是古人喝酒的理由,談生意是我朋友喝酒的理由,為取悅岳父提親是喝酒的理由,喜慶節日是喝酒的理由等等。我們是不是可以找到不喝酒的理由,不要又再報刊媒體上報導,因喝醉被撿屍的女性哭訴,那有何用。還是找個理由讓自己少喝點酒吧!
「人生不滿百,無須醉千杯,呼朋兩三酌,一壺聊是非,是非今朝過,上班明得回,若醉叫不醒,被罵能怪誰?勸君少飲酒,逢慶才得為,大醉傷身體,夜路還需歸。」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