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的5道財務防線 | 誠品線上

上班族的5道財務防線

作者 陳玉治
出版社 知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上班族的5道財務防線:一本給上班族最務實的理財觀念書!5道防線缺一不可第1道:建立穩定的現金流第2道:打造一座現金水庫第3道:看準時機買房子第4道:保護資產預防縮水第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一本給上班族最務實的理財觀念書!5道防線缺一不可第1道:建立穩定的現金流第2道:打造一座現金水庫第3道:看準時機買房子第4道:保護資產預防縮水第5道:掌握攻擊致勝的關鍵上班族再怎麼會賺,面對金融風暴前,唯有按部就班地把5道財務防線建起,才能在危機中挺下來!國際金融危機一波波來襲,國內政府負債迭創新高,面對不可知的未來,你是否做好了抵擋衝擊的財務防線?讓穩扎穩打的理財高手陳玉治來告訴你,上班族該如何按部就班地築起完全抵抗市場風暴的財務防線,才能不被突然發生的洪流沖走,就是本書要貢獻給各位讀者的思考方向。書中沒有深奧的公式,很多深入淺出的經驗和故事,將改變您對理財的態度,並重新檢視自己的金錢管理方法。■有4件事,你一定得意識到:1.上班族面對工作機會的流失,將成為常態。2.靠死薪水生活,面臨的是薪水凍漲3年以上,已經成為必然的事實。3.股市與房市等資產一再泡沫化,投資人無法像以前一樣快速地靠投資累積財富。4.目前台灣每個國民負債約新台幣80萬的水準,仍在往上攀升,這聽起來好像只是一串數字,而且和自己生活沒甚麼影響,但事實是,當國債面臨到無法負擔的程度,到時候社會福利就會縮減,各種失業津貼與退休給付都會受到刪減,所以你現在就要為中老年還能泰然生活,做好準備。■有1件事,你一定得面對:在這種經濟大崩壞的時代,如何持盈保泰,在面對各種劇烈的財務衝擊時,還能夠保持安全的浮在水面上,而不被金融海嘯捲走,不管喜不喜歡,這都將是大家必需共同面對的課題。■有10件事,你一定得覺悟:1.每個人都應該建立現金流的觀念,先做到收支平衡,這是開始有錢的第一步。2.在產業末端的公司,要提早意識到危機,積極轉型,避免公司破產或裁員所帶來的衝擊。3.職場,沒有跌不破的鐵飯碗,要不斷學習,培養多樣化的技能。4.退休不是年齡的問題,而是財力的問題。5.以花錢為樂是短視,過度消費正是讓經濟陷入困境的原因。6.對於儲蓄的覺悟,越早越好。7.其實節流的學問,遠比花少錢買爛東西要深奧。8.沒有經驗的資訊末端者,想從眾投機,從市場裡面分一杯羹,反而容易蝕本。9.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在財務能力上有更多成功的機會。10.投資人要靠熱情去追求知識,靠知識去發掘機會,再靠紀律把機會變成獲利,缺一不可。累積數十年投資經驗,陳玉治的良心提醒*不從眾、不隨波逐流。*用小錢來磨經驗,功夫到家後再用大錢來捕魚。*你昨天的知識,不夠應付明天的變化,用學習力,提升財務力。*在環境難以預測中,有錢要保守,沒錢要努力。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陳玉治西元1961年生,政大新聞系畢業,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廣告學碩士。曾任職科技業、百貨業、航空業、電視製作與表演藝術業,並擔任大型股票上市公司外籍媒體新聞發佈職務多年,也曾參與公司股票上市作業與多次企業重大危機處理。由於受過傳播與商學雙重訓練,作者擅長以簡單的文字來講述複雜的商業觀念,並且長期追蹤國際間匯率、利率、原物料與產業發展趨勢。曾經出版著作18本,並不定期於國內各大報發表評論。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序 為什麼要建立財務防線I 第一道防線:建立穩定的現金流第一章 建構現金流觀念 先做到收支平衡的地步再開始創造財富現金流出錯∕現金流的分類∕現金流的流動性第二章 穩定住現金流入 找分工作讓自己每月固定獲取一分報酬打工與募款:培養對收入與支出的控制力∕求職市場:所得越高失業越重∕投資MBA或飛行執照:選擇投資價值高者第三章 選擇開創賺錢的道路 用錢景和熱情創造未來讓錢自己流進來選擇有錢景的行業∕不值得進入的地雷行業∕職場生存的3大領悟第四章 想辦法增加現金流入 每年有固定配息的債券是一般人的首選認識債券的4大種類∕無息債券和連動債券∕選擇投資債券的3大考量II 第二道防線:打造一座現金水庫第五章 養成儲蓄的習慣 邁向富裕的第一步就要先學會把錢存下來有儲蓄的6大優勢∕不做過度消費的月光族∕黃金300個月的職涯規畫第六章 打造水庫的方法 迅速開源與有效節流必須同時並進迅速開源的2大方法∕有效節流的4大方法第七章 改變保守型現金水庫 把錢存下來的方法不是只有抱現金一條路抱著現金的3大優點∕抱著現金的2大缺點∕新台幣不是唯一的現金選擇∕存款利率由誰決定III 第三道防線:看好時機買房子第八章 買下一間房的效益 存款多收入穩時可以開始考慮投資房子自己擁有房屋的4大優點∕百萬美元的亞洲冒險∕投資房屋翻10倍的槓桿效益∕政府獎勵買房的減免賦稅優惠∕財務危機時無房貸的小窩也能變城堡第九章 購屋的風險 下錯棋即使富翁也會讓豪宅也會變豪債尼克馬丁3億元的華麗冒險∕林鶴壽鼓浪嶼最大的豪宅悲歌∕打破房價永遠不敗的市場傳說∕購屋也會面臨的風險∕買賣房子的高槓桿投資風險第十章 評定合理的房價 利用4個指標數字判斷自己是否買得起房計算合理房價的指標∕房價下跌的兩規律IV 第四道防線:保護資產預防縮水第十一章 當財產遇上通貨膨脹 面對通膨實物資產才是最能保值的東西歷史上的兩大「鈔票一夕變廢紙」事件∕小專欄:認識通貨膨脹、甚麼是實質利率、通貨膨脹與貨幣貶值∕如何在通貨膨脹中保值∕通膨後的資產也會重新分配∕大型通膨短期難再發生第十二章 當財產遇上通貨緊縮 和通膨相反此時現金與債券較容易保值借鑒美國和日本的兩大經濟大蕭條事件∕小專欄: 認識通貨緊縮∕如何在通貨緊縮中保值第十三章 黃金黃金亮晶晶黃金的金本位時代∕小專欄:認識黃金的基本特性∕金本位時代的結束∕當黃金遇到戰爭∕當黃金遇上利率∕當黃金遇到美元∕父親的黃金故事帶來的啟示V 第五道防線:掌握攻擊致勝的關鍵第十四章 投資人心理準備 投資人健全的心態是邁向獲利的第一步保持泰然∕看戲要付錢∕建立學習曲線∕深入研究∕約束情緒∕培養判斷力第十五章 理財的博弈輪盤 雞蛋不能集中放用4大投資類輪流押寶避險也是一種投資押寶∕長期的多頭市場在股市∕最複雜的投資工具──股票∕投資新手先從了解股票指數著手∕無從下手時可考慮共同基金∕那些公司的股票值得買∕股票的基本技術分析第十六章 成功和失敗的差異大師就是在失敗中累積成功法則∕記取一般人投資失敗的原因∕投資行為上誰才是大傻瓜∕投資市場的天才vs白痴∕成功投資人和你想的不一樣∕如何讓投資不賠錢才是重點第十七章 用紀律轉成獲利堅持住3大點才能抓到魚∕名古屋的夢幻手羽先:要能臨機應變∕西薩摩亞的玫瑰夫婦:夢想是人生最終的投資

商品規格

書名 / 上班族的5道財務防線
作者 / 陳玉治
簡介 / 上班族的5道財務防線:一本給上班族最務實的理財觀念書!5道防線缺一不可第1道:建立穩定的現金流第2道:打造一座現金水庫第3道:看準時機買房子第4道:保護資產預防縮水第
出版社 / 知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6107672
ISBN10 / 9866107671
EAN / 9789866107672
誠品26碼 / 2680708327005
頁數 / 288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本文摘錄自太雅出版社《上班族的5道財務防線》作者◎陳玉治

第2章先找一份工作
找份工作,讓自己每月固定獲取報酬
要取得現金有許多方法,不過最可以穩定獲得現金的方法,應該就是去找一份工作,每個月固定的獲取一份報酬。

因為每個人為了維持生存都會有一些固定的支出,因此都需要有現金的流入,才能應付現金的流出。要取得現金有許多方法,包括獲得別人的贊助、贈予、借貸、遺產,此外把擁有的資產,拿去運用衍生獲利,或者單純的把自己擁有的資產拿去賣掉,都是有效獲取現金的方法。不過說起來,最可以穩定獲得現金的方法,應該就是去找一份工作,每個月固定的獲取一份報酬。

打工是不是笨死了?
靠工作來獲取報酬,對於東方人來說,時常是學校畢業後才會嘗試的事情,記得一位台灣監察院院長就曾經說過:「大學生打工,笨死了!」指的是一些大學生為了打工荒廢學業,其實得不償失。

學生打工是笨還是聰明,實在沒有定論。但是對於亞洲學生來說,只要把功課讀好,其他盡可以錢來伸手,飯來張口,是許多父母的觀念。但是在美國則是全然不同,就我在美國讀書時接觸到的,許多美國父母就不鼓勵兒女不勞而獲,因此當地的小孩很多人從小就有透過工作賺取金錢,或是去募款的經驗。在名著《湯姆歷險記》裡面,湯姆曾經因為調皮,有被阿姨罰刷油漆的情節。在實際經驗上,美國小朋友替鄰居打工刷油漆,其實是常見的賺取零用錢方法。

在募款(Fund raising)上,萬聖節小朋友提著小籃子,到鄰居家說「Treat or Trick!」(不給糖就搗蛋),則是募款活動的原型。年輕的女童軍們,也常為了募款去兜售愛心餅乾。為了完成特定計畫,向不認識的陌生人進行募款,美國小孩好像從小就被訓練,並且將此視為教育的一部分。因此長大後不管在求職或是活動募款都視為理所當然,而且更有自信。

其實美國人從小訓練的募款與打工技巧,就是建立現金流的初步。有過募款與打工經驗的小朋友,會對於金錢數字比較有觀念,而且對於現金的收入與支出,也比較有控制力。

我在美國讀研究所時,本來帶的錢大概足夠唸到畢業。但是同時入學的一個大陸留學生竟然在抵達美國第三天後,就找到並開始在學校工作,著實讓我吃驚。

抱著「大陸人做得到,台灣人也一定做得到」的挑戰精神,我在第一學期也開始在學校餐廳打工洗盤子與拖地,後來又到教學媒體中心去當放映師。在全盛時期,我一個星期打超過40個小時的工,幾乎已經是全職工作,而且所有科目都名列前茅。這時的打工,除了增加現金收入之外,讓我對於自己的韌性,也有更深入的體認。
後來在第一學年結束後,學校無預警地宣布學費調漲22%,對於許多學生立即造成負擔。不過因為我先前打工建立的現金流入,反而讓我可以安然度過這項新增加的支出。

在美國大學打工,也讓我對於當地學校打工制度的完善刮目相看。以我曾經工作過的學生餐廳來說,新進打工學生第一年會被分配進行掃地、拖地與洗盤子的清潔工作。如果第二年還在,就會被分配做打菜的工作,為自助餐的顧客舀菜。第三年則開始學習做罐頭料理等簡單烹調;第四年則是開始學習做披薩。因此一個大學生如果從大一入學就進入學校餐廳打工,一直做到大四畢業,不只獲得了學士學位,賺到了打工的錢,而且完成了經營一家餐廳的實務經驗,等於除了讀書之外,還獲得了另一項技能。因此大學生打工,是不是笨死了呢?

求職市場:所得越高 失業越嚴重
許多台灣的大學畢業生,如果從來沒有打工與募款的經驗,在這幾年剛出社會找工作,常會有工作難找,薪水又低的感慨,因此充滿了挫折感。相信我,這並不是台灣獨有的現象。

在1980年代美國有一本很有名的書《日本第一》,書裡研究日本成為經濟強國的祕密,其中歸納出日本文化與經濟上的一些強項,讓日本的表現可以超過美國,其中包括穩固的勞雇關係、低犯罪率、優秀的學校以及高效率的官僚等。

當時日本製造業生產的製品橫掃全世界,「Made in Japan」幾乎是產品最高品質的同義詞。而當時日本企業界秉持的「終身雇用制」,則成了這本書作者讚賞的作法,覺得值得當時的美國企業參考。

不過30年過去了,當時經濟規模世界第二的日本,並沒有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反而被中國大陸趕上,而成了「日本第三」,問題出在哪兒呢?

其實「日本第一」的作者,哈佛大學的傅高義教授對於當時日本社會的觀察,都是正確的。不過他忽略掉了很重要的一點,1980年代初期,日本國民的平均年所得約8000美元,只有美國的一半。

在所有工業化初期的國家,時常都會有充分就業與薪資所得不斷增長的甜蜜歲月。因為在工業化初期,不管是本國資金或是外國資金,在這個國家投資設廠,就會聘雇許多工人來生產,增加許多職缺。當工廠運作成功後,公司老闆就會想整合產業的上中下游來節省成本、控制品質,因此經營規模擴大,聘雇人員增多。

當整個國家的工廠越設越多,有經驗的工人就會有許多工作機會可以挑選,企業只好以加薪與更好的福利來留住人才,因此這個國家的個人所得就增加,勞動條件越來越好。但是當工廠勞工的薪資成本越調越高,壓縮到了企業的毛利時,老闆就會慎重考慮把整個生產線轉移到工資成本只有十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國家去。要不然就是刪減現有員工的薪資與福利,來提升競爭力。

公司生產線外移,代表製造業工作職缺的消失,例如日本自從1980年代日圓匯率開始節節升高後,平均員工的薪資成本甚至開始超過美國,為了維持成本優勢,許多日本品牌就轉移到國外生產。像知名的照相機大廠Nikon,現在購買它的中低階數位相機機身,大多由泰國生產,鏡頭則大多在中國大陸生產。製造業工作職缺的消失,必須由其他產業,如服務業的職缺來取代,如果整個國家經濟的轉型不順利,提供的新職缺不能補足流失的職缺,就會產生失業問題。

至於員工的薪資與福利的刪減,則會產生非典型就業的問題。日本企業在壓縮人力成本的前提下,近年開始積極雇用以小時計價的契約工與派遣工,這時正式員工的勞動條件雖然沒有改變,但是契約工與派遣工的勞動條件卻是趨向劣化。

非典型就業的契約工與派遣工,感覺如正式工作,但事實上完全沒有保障。

契約工是以工作時間來計算酬勞,所以有做工就有賺錢,沒做就沒錢,福利無法與正式員工相比。派遣工則是透過人力資源公司轉聘而來,在辦公室裡雖然看起來像正式員工一樣工作,但是一般只有短期契約。契約時間一到不續約,就如同被裁員,問題是連資遣金也沒有,完全沒有保障。

由於在日本國內企業經營的成本大增,許多製造業趁著日圓強勢大舉外移,傳統的終身雇用制逐漸崩解,而新出現的職缺則以契約工與派遣工的形態出現,造成初入社會的年輕世代就業困難。在2008年金融海嘯的吹襲之下,日本雜誌就曾報導國內30歲以下青年的失業率,曾達到兩成。

日本是亞州地區工業化最早的國家,由於文化相近,這個國家曾經過的經濟歷程,在隨後崛起的亞洲四小龍,也逐漸發生。而中國大陸30年來,由於低廉的勞動力,早期受惠於其他亞洲國家外移製造業的投資,經濟長年以8%到10%的高速度成長,逐漸有世界工廠的稱號。

但是近年勞工薪資逐年提高,勞工也更會爭取權益,由於經營的成本提高,一些外資工廠又漸漸地向孟加拉、斯里蘭卡、越南等更低薪的國家轉移。因此,日本面對的就業困境,也許在可見的未來,也會在中國看到。

投資MBA 或飛行執照?
既然踏出大學校門工作難找,一些準畢業生為了逃避就業困難,就乾脆延後畢業,或去考個研究所來讀讀,這樣又可名正言順的向父母伸手要錢,快快樂樂的過個幾年校園生活。

近年台灣大學畢業不就業,而直接就讀研究所的人數越來越多,同樣的大陸的年輕人由於就業困難,大學畢業後不工作而投考研究所的人數也很多,在2012年竟然超過令人驚訝的165萬人。這些人不積極就業,也延緩了個人穩定現金流的建立。

但是近年勞工薪資逐年提高,勞工也更會爭取權益,由於經營的成本提高,一些外資工廠又漸漸地向孟加拉、斯里蘭卡、越南等更低薪的國家轉移。因此,日本面對的就業困境,也許在可見的未來,也會在中國看到。

如果說大學教育已經變成國民教育,就讀研究所仍然有兩個很大的成本,分別是財務與時間方面。

其實如果是對於學問有興趣,或者只是想有系統地獲得更多專業知識,就讀研究所都是值得鼓勵的事情。在我們年輕的時代,一般大學畢業生通常在畢業後先進入社會工作。後來在職位上感覺到專業知識有所欠缺時,或只是為了一圓留學的夢想,會先在工作期間拼命賺錢、存錢,然後申請學校就讀。相對起來,這一代的年輕人由於教改的關係,大學越設越多,幾乎只要不是低能都可讀到大學畢業。而且有些大學即使在國際上沒有什麼學術地位,也開起千奇百怪的研究所來。

不過,如果說大學教育已經變成國民教育,就讀研究所仍然有兩個很大的成本,分別是財務與時間方面。財務上,出國留學念個碩士都要花個百萬以上;在國內唸,少說也要個幾十萬,這些現金流出如果不是自己籌措,就是要老爸、老媽來買單。在時間上面,一般碩士常要花個兩年,博士則是更久,而這時花去的,都是20歲這個黃金10年中最寶貴的青春歲月。

既然教育是一種投資,就好像選擇投資標的一樣,慎選就讀門科就變成重要的課題。如果大學畢業不上班,而繼續深造,那選擇到商學院去讀企管碩士(MBA),或是到飛行學校,去考取一張商業飛行執照,何者的投資價值比較高呢?

這個問題對於沒有社會經驗,從來沒有現金流觀念的年輕人可能會回答不出來。其實到商學院去進修工商企業管理,拿個MBA,是許多就讀研究教育學生的熱門選項。但是到國外飛行學校從頭開始接受飛行訓練,先取得個人飛行執照,再取得商業飛行執照,則是必須在航空業實際就業後才知道的門道。

如果同樣以出國到英語系國家就讀來說,唸MBA與飛行學校大概都需要兩年,花費約200萬新台幣。但是國外MBA畢業生,在國內就業的起薪只有3萬來塊,而且競爭激烈。但是具有合格商業飛行執照的實習副機師,在台灣起薪卻有7萬元。而且在航空業勃興的亞洲市場,飛行技術良好的機師,長期是賣方市場,就業職缺穩定。同樣是大學後的教育,錢景誰優誰劣,可說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