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毛共: 從寄生倖存到詭變成精 | 誠品線上

還原毛共: 從寄生倖存到詭變成精

作者 康正果
出版社 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還原毛共: 從寄生倖存到詭變成精:本書既非為毛澤東立傳,也非中共黨史模式的編年敘事,而是將毛澤東其人其事及其文置於中共自成立到武裝奪權成功的脈絡中夾敘夾議,做出應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既非為毛澤東立傳,也非中共黨史模式的編年敘事,而是將毛澤東其人其事及其文置於中共自成立到武裝奪權成功的脈絡中夾敘夾議,做出應有的歷史審判,為必須伸張的轉型正義提供一連串嚴正的證詞。最後一章結語部分特別濃縮綜述中共執政六十多年來禍國殃民的史實,與此前的正文強烈呼應,相映成趣,從而揭示出中共自打天下直至坐天下近百年來一貫反國家、反民族、反人類的本質。——康正果 到目前為止,有關毛澤東的材料已經相當豐富。難的是對這些材料加以分辨、解讀和綜合概括,而《還原毛共》這本書的價值就在這裡。該書不僅僅是讓我們瞭解那一段歷史,瞭解毛共的罪惡,而且也是讓我們重建對正義的信念。我們不應該不顧善惡而一味地崇拜成功。我們不應以成敗論是非,以成敗論英雄;而且,我們還要敢於蔑視那些罪惡的成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最終戰勝邪惡。——胡平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康正果西安人,現居美國康州。已出版的著作有《出中國記》、《肉像與紙韻》、《百年中國的譜系敍述》和《平庸的惡》等書。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書稿提要 自 序 推薦序 拒絕成王敗寇—序康正果《還原毛共》 胡平導 言 什麼功?誰之罪?第一章 極卑與極高的詭變——毛澤東早期言行透視一、從自鳴得意的詠蛙詩說起二、揚己抑父敘家事三、《倫理學原理》批註:自我崇高的臆斷四、差等生及其反知識精英的精英姿態五、「真小人」道德觀六、理直氣壯的惡人哲學七、陳小雅追出的毛案線索八、由「向惡轉」到「向左轉」第二章 時勢激盪中的革命逆流——毛澤東與中共早期革命活動一、蔡和森及其職業革命家的惡行禮讚二、失意者如何成為革命者三、布爾什維克的本質及其安插給孫中山的木馬四、初步入圍:從參與建黨到積極跨黨五、短暫還鄉後初次出馬六、毛的階級觀:「粗俗的人的理智」七、為「國家主義」正名八、地痞流氓最革命九、匪盜是全體農戶的敵人十、鄉村社會的原有秩序以及農運造成的破壞十一、終於找到綠林朋友第三章 軍黨中蘇之糾結及其間的權鬥——從井岡山到陝北一、由農運到匪運二、龔楚眼中的朱毛差異三、黨權與軍權的初步較量四、毛澤東的「軍黨」權一路上升五、關於AB團及蘇區血腥肅反六、革命者的物化七、前三次反圍剿戰況敘略八、蘇區後勤工作者的貢獻九、毛澤東「軍黨」權一時旁落十、毛在權鬥中負氣出局十一、周恩來接掌「軍黨」大權十二、「洋房子先生」的建制十三、局外人仍在干擾局內事十四、暴虐的蘇區苛政十五、西竄到遵義整頓和開會十六、毛抓「軍黨」權三步跳十七、從懋功會師到草地分裂第四章 潰逃後的倖存、寄生和詭變——從延安窯洞到抗日前線一、在新的形勢下繼續寄生二、初至陝北即東征三、為求蘇援又征西四、再議「不抵抗」和「先安內」的現實情境五、挾蘇自重,拉攏張、楊六、張、楊的剿共遊戲及其瞑眩療疾的兵諫七、聯蔣抗日及毛的現實對策八、國軍浴血陣地戰 八路進山打遊擊九、慘烈的太原會戰十、毛後方玩拿手好戲 朱前線助國軍奮戰十一、王明歸來:十二月會議十二、王明在長江局十三、六屆六中全會上的真假二重唱十四、八路軍在華北搶佔地盤十五、新四軍在江淮大搞摩擦十六、皖南事變:項英找死十七、國難中的竊國暗潮第五章 毛共的修煉與成精——從整風前後到「七大」召開一、反事實推想下的歷史虛線二、毛澤東的理論情結三、毛式思維硬化馬列四、哲學的貧困源於庸俗的理解五、罵街報告催發學習運動六、文痞辱罵斯文七、到底是誰在消極抗日?八、延安之春把毛蛇引出了窯洞九、從掩蓋真相到改造思想十、延安知識分子的「小人下達」十一、整風運動:逼人做鬼的運動十二、從「審幹」到「搶救」:康生的魔鬼黨性十三、強迫坦白和教唆說謊十四、搶救、反奸到王明頭上十五、中共延安開長會 國軍前線仍血戰十六、「以人劃線」的七中全會決議十七、修煉成精的黨代會第六章 頭號戰犯毛澤東——從國共和談到血腥內戰一、從「桃子該由誰摘」說起二、搶先發動「摘桃戰」三、美蘇軍援及其對國共的牽制四、蔣要毛先交出軍隊,毛要蔣先放棄政權五、中共的革命法統外在於中國的歷史進程六、聯合政府:一閃即逝的歷史虛線七、未得美援美已援八、共軍終於在滿洲「接通蘇聯」九、馬歇爾阻蔣幫倒忙 史達林助毛添虎翼十、國軍強勢進剿 共軍殊死反擊十一、從萊蕪到孟良崮:圍點打援的殲滅戰十二、不是高招是敗筆十三、粟裕頂住了毛澤東的「向南」衝動十四、遼瀋戰役:一場豪賭獲險勝十五、粟裕梟將,卒皆死士十六、淮海戰役:從人海戰術到死人戰略十七、毛的鬥爭邏輯:能消滅者一定消滅之十八、進京趕考的路上第七章 結語及後話:毛共的現形和蛻變——從毛時代到後毛時代一、階級滅絕和政治種姓二、公有制的建立及其施行的掠奪經濟三、合作化以及冒進浮誇之風的動力根源四、中共「八大」與毛澤東的「權力恐懼症」癥結五、從反右到大躍進:毛共初露其卑劣原形六、建立毛天下:大亂求大治七、毛澤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八、再搗亂,再失敗,直至滅亡九、撥亂反正:鄧小平與胡耀邦的分歧十、鄧與胡走向決裂十一、雙軌制、官倒和八九民運十二、毛共的蛻變十三、荒謬的歷史輪迴十四、崛起進行曲十五、新常態和新轉型十六、中國夢/南柯夢十七、轉型的動力在民間

商品規格

書名 / 還原毛共: 從寄生倖存到詭變成精
作者 / 康正果
簡介 / 還原毛共: 從寄生倖存到詭變成精:本書既非為毛澤東立傳,也非中共黨史模式的編年敘事,而是將毛澤東其人其事及其文置於中共自成立到武裝奪權成功的脈絡中夾敘夾議,做出應
出版社 / 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5794408
ISBN10 / 9865794403
EAN / 9789865794408
誠品26碼 / 2681045077004
頁數 / 542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第一章極卑與極高的詭變——毛澤東早期言行透視



我是極高之人,又是極卑之人。——毛澤東



一、從自鳴得意的詠蛙詩說起



此話是毛澤東讀泡爾生《倫理學原理》一書時隨意寫在書頁上的批語,當時他正在長沙的一所師範學校讀書。毛從小即對自己有很高的期許,只可惜讓他父親耽誤到十七歲始獲准入讀新式學堂,老大年紀,才從高小讀起,基礎差和起點低遂成為他與同級學生間的差距,致使他一直都鼓不起在各門功課上全面求發展的動力。後來到長沙求學,他幾進幾出,猴子掰玉米棒一般換了好多所學校,最後才落腳到省立第一師範。1 在整個的求學期間,志大心高與能力不足的矛盾常令他在學業上感到不滿和煩擾。由此看來,毛澤東發出「極高之人」與「極卑之人」並存他一身的感慨,大概即出於此彆扭的心情。



但就整段批語來看,這句寫在段末的話主要還是由上承的那一連串排句延續下來的推論,從中可看出毛澤東自早年起就明顯流露的粗陋哲學思維和簡單武斷的論辯方式。泡爾生原文講的是有關基督教「永生」的信仰,他說這一抽象觀念遠超乎塵世的感官時間,但為求得普通人易於理解,只好用現實生活中的具體物象加以類比和描繪。泡爾生說來說去,所要闡述的只是一個用感性形象體現抽象概念的簡單道理。毛澤東當初披覽該書,常好抓見縫插針之機,趁勢作他的借題發揮之論。讀到此處,他顯然又有了觸類旁通的感悟,於是便信口開河,寫下了一段連珠炮批語:



余曰:觀念即實在,有限即無限,時間感官者即超時間感官者,形式即實質,我即宇宙,生即死,死即生,現在即過去及未來,過去及未來即現在,小即大,陽即陰,上即下,穢即清,男即女,厚即薄。質言之,萬即一,變即不變。



最後更追加說:



我是極高之人,又是極卑之人。2



這種即興隨意的發揮所導致的誤讀、偏解和歪論是顯而易見的,實在不必在此費口舌一駁。但從中顯露的一個傾向則需在此點明:那就是毛澤東立論發言,自始即勇於亂噴混淆是非的大話,尤善於把他一己的偏執絮叨到誇誇其談的地步。倘若按這一毛式的「對立面等同論」任意推衍下去,只要他認為價值階序上的高價位必須拉低,而低價位應予捧高,他就會作出「高即低,低即高」的判斷。真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毛此後終其一生推行那「不斷革命」的事業,所熱心折騰的就是這一類顛倒名相的把戲。



從毛澤東年少之日提筆寫詩,一開口詠物就詠青蛙的表白即可看出他這個人的品位和品味。無論是人還是物,其本身的質地與其所具有的價值都存在著相互的關聯。萬物中唯獨人具有本原性的善惡之分,至於其它事物,只有在它們與人發生關聯的情況下才可能鑑別出各自的優劣貴賤。因此在整個的價值領域內,本來就存在著高低之分的秩序,德國哲學家謝勒(Max Scheler)稱此為「價值階序」,並將此階序確定為價值自身的本質。3 這樣看來,我們面對外物,心生好惡,那反應就不只是單純的喜歡或不喜歡的問題。一個人只有具備了認知高級價值的能力,他才有可能選擇高級價值的對象,同理,一個人的認知能力若屬於低級水平,他自然只會喜歡低級價值的對象。大詩人杜甫,「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詩人詠物,不只在模擬形似上顯示功力,狀物的同時更力求體物寫志,即以所詠之物的特性來顯現詩人自己的品格。就傳統的詩品來看,不同的外物各有其不同的格致韻味,詠物者自身的品位和品味總會與他所詠之物發生對應的聯繫。這就是說,你是什麼人,便會詠什麼物;你有什麼樣的心性,就會欣賞什麼樣的物性。與杜甫的「開口詠鳳凰」形成相形見絀的對比,毛澤東開口詠嘆的竟是哇哇亂叫,歷代詠物詩常比之為「鼓吹」的青蛙。4 在古典詩詞譜系中,像青蛙這類吹鼓手形象的東西,其格致韻味明顯屬於下品。毛澤東開口詠物,就欣賞吵嚷的蛙鳴,可見他與此物有同聲相應的趣味。然而就連題詠此不登大雅之堂的客觀對應物,初涉吟詠的毛澤東一時也拿不出「詞必己出」的東西,他最初的習作方式是順手牽羊,從他熟讀的末流詩作中攪拌出一首謄文公作品。按照上述「我即宇宙」的邏輯,我們不難想像,毛在詩詞創作上從起步就有視「他人之作即吾人之作」的習慣。我因此對他早年那首「詠蛙詩」的文本流通史心生好奇,便試著上「百度」網搜索了一下。結果發現,早就有不少論者指出,該詩是毛澤東從前人名下挪用過來,據為己有的應景之作:



獨坐池塘如虎踞,綠楊樹下養精神。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



可以明顯地看出,毛在抄來的原作上僅置換了六個字,便完成其「奪胎換骨」的轉化。關於這首〈詠蛙〉詩,現可從網上搜索出三個不同的原作版本,5 三首詩大同小異,均為遊戲筆墨的玩意,應屬明清俗文學文本中流傳已久的逗趣老套。熟悉舊小說和筆記雜談的讀者肯定都知道,為附庸風雅,增添諧趣,此類散文敘事常會穿插些打油詩調劑閱讀的口味。毛澤東從小喜歡讀此類書籍,從中記誦的打油詩當會不少,他的詩詞根柢自然會受到那種放誕粗豪詩風的熏染和影響。



通觀毛這首詠蛙之作,那青蛙的口氣儘管很自大,卻難免一副裝腔作勢的模樣。它盤踞的池塘和蔭庇的柳樹,論地盤也不過比待在「井底」高出一層,實際上並沒有跳出該青蛙那不知天高地厚的業障。不管它多麼精神抖擻地「虎踞」在那裡,充其量擺了個怒蛙的架勢,一股幼稚的蠻橫而已。中國人教育子弟,向來講究低調和謙遜,不管在家中還是在學校,父母或老師都不容許孩子有高傲自大的表現。毛就讀東山小學時吼出的這首言志詩明顯背離了傳統詩教含蓄和溫厚的原則,暴露出某些反社會草莽人士剛愎自用的抒情取向。只要對比一下黃巢—「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宋江—「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洪秀全—「天下太平真日出,哪般爝火敢爭光」—諸人狂妄的詩句,即可探測出毛澤東在人格特質和情意結構上與前現代造反型邊緣文人的譜系淵源。6「詩者,志之所之也。」這種唯我獨尊的聲音既能發而為詩,就會進而表現於日常的言行。據毛澤東的同學蕭瑜(子升)回憶,毛就讀東山小學期間,便多次與同學和校方發生過乖戾的衝突。有一次毛與一王姓學生就《三國演義》的歷史真實性問題展開爭論,王不同意毛把演義當作史實理解的說法,並對毛的強詞奪理反唇相譏,毛竟然拿起椅子向王抛去,並對另一個支持王的學生說出威脅的狠話。 細讀蕭瑜這段文字,其細節描寫似乎添了些戲劇化的筆墨,但不管怎麼說,一個十七歲的高小生那種不許他人「作聲」的氣勢已嶄露出他後來在黨內把持話語霸權的猙獰頭角了。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