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論高行健 | 誠品線上

再論高行健

作者 劉再復
出版社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再論高行健:繼《高行健論》之後,學者評論家劉再復的《再論高行健》是全球華文世界讀者了解高行健其人其文的最佳指南劉再復教授作為高行健的知音和評論者,三十年來一直跟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繼《高行健論》之後,學者評論家劉再復的《再論高行健》是全球華文世界讀者了解高行健其人其文的最佳指南劉再復教授作為高行健的知音和評論者,三十年來一直跟蹤其創造足跡,關注他在思想、詩文、繪畫、戲劇、電影各方面的新成就,尤其是關注高行健為當代世界文藝復興所作的堅實探索。由於作者真誠不懈的長期努力,因此所言所論皆不同凡響,發人深省,給人啓迪。《再論高行健》涉獵高行健全方位的創作,可謂是開啓高行健豐富世界的最好的鑰匙。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劉再復出生於1941年,福建省南安縣。著名文學評論家、人文學者。現任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客座教授,高等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著有《高行健論》、《性格組合論》等五十多種學術專著與散文集。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自序──高行健,當代世界文藝復興的堅實例證 第一輯 高氏思想綱要──高行健給人類世界提供了什麼新思想 高行健的自由原理──在德國愛爾蘭根大學國際人文中心高行健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 高行健對戲劇的開創性貢獻──在韓國漢陽大學高行健戲劇節上的講話 當代世界精神價值創造中的天才異象 從卡夫卡到高行健──高行健醒觀美學論述提綱 中國現代文學中的兩大精神類型──魯迅與高行健 從中國土地出發的普世性大鵬──在法國普羅旺斯大學高行健國際討論會上的發言高行健的又一番人生旅程 第二輯 走出二十世紀──高行健《論創作》序 詩意的透徹──高行健詩集《遊神與玄思》序 世界困局與文學出路的清醒認知──高行健《自由與文學》序 人類文學的凱旋曲──萬之《凱旋曲》跋 《高行健研究叢書》總序 劉再復、潘耀明 第三輯 要什麼樣的文學──二○一四年十月十八日在香港科技大學與高行健的對話 打開高行健世界的兩把鑰匙──二○一四年十月二十四日在香港科技大學「高行健作品國際研討會」上的發言 美的頹敗與文藝的復興──二○一四年十月二十八日在香港大學與高行健的對話 走向當代世界繪畫的高峰──面對比利時隆重的「高行健繪畫雙展」 第四輯 放下政治話語──與高行健的巴黎十日談 第五輯 高行健創作年表(截止於二○一六年十月) 附錄 余英時談高行健與劉再復──《思想者十八題》序文摘錄 現代莊子的凱旋 劉劍梅──論高行健的大逍遙精神 滿腔熱血酬知己 潘耀明 自立於紅學之林 高行健──《紅樓夢悟》英文版的序

商品規格

書名 / 再論高行健
作者 / 劉再復
簡介 / 再論高行健:繼《高行健論》之後,學者評論家劉再復的《再論高行健》是全球華文世界讀者了解高行健其人其文的最佳指南劉再復教授作為高行健的知音和評論者,三十年來一直跟
出版社 /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0848304
ISBN10 / 9570848308
EAN / 9789570848304
誠品26碼 / 2681398881006
頁數 / 304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內文選摘(節錄)

高氏思想綱要——高行健給人類世界提供了什麼新思想

二○○四年年底,我在台北聯經出版公司出版了《高行健論》,這之後又寫了〈從卡夫卡到高行健〉等多篇文章。去年高行健七十壽辰的時候,我又寫了《當代精神價值創造中的天才異象》,儘管說了不少話,但總覺得還有一項最重要的方面未充分表述,這就是他的具有巨大深度的思想,也可以說,他提供給人類世界的一些新的、獨特的認知。我以往對高行健的評論,總的來說,還是側重於「形式」,即他的藝術創造意識,並不是他的思想系統。今天,我想借韓國提供的會議平台,概說一下高行健的思想要點。

二○○一年初,我在香港城市大學歡迎高行健演講會上致辭,就說過我對高行健衷心欽佩,首先是他非常透徹、非常清醒的思想。上世紀八○年代初,我和北京的幾位著名的作家朋友(如劉心武等),就發現高行健在我們的同一代人中思想特異,新鮮而有深度。我個人則認定,他將不僅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戲劇家、小說家,而且會是一個非常傑出的思想家。後來果真如此。我自己從事文學,但又是一個超越文學的崇尚真理的思想者,因此,三十年來,我一直留心他的思想,跟蹤他的思維步伐,常常為他提出的一些獨到的見解而激動不已。今天,我還強烈地感到,我的祖國未能了解他的思想非常可惜,尤其是我國的當代文藝界,至今未能與高行健的思想相逢,更是可惜。我國在上世紀下半葉的頭三十年,文學成了政治的注釋,政治話語取代了文學話語,文學的自性幾乎沉淪與毀滅,而高行健的思索首先從這種不幸的語境中產生。我個人為了使我國的文學理論擺脫從蘇聯那裡照搬過來的「反映論」(即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框架,作了努力,但我帶有先天的缺陷(缺少創作實踐)。而高行健不同,他身兼小說家、戲劇家、畫家和導演,擁有豐富的創作經驗。這些經驗使他的思想充滿血肉,充滿活力。也使他的思想表述不徒有論述,還體現並貫穿在他的作品中。他的思想同他本人的文學藝術創作密切相關,還涉及諸多美學問題和人文科學問題,並且針對歷來的傳統美學提出另一番思路,創造出一套他自己命名的所謂「藝術家的創作美學」,關於這一方面,高行健本人在他的論著《沒有主義》、《另一種美學》、《論創作》等書中已經充分闡述過了,在此不再重複。

我今天要強調說明的是,高行健對於當今時代人的生存條件、人性狀態、社會與政治、個人與群體、自我與他者、存在與虛無等方面的深刻認知,同時也涉及他對文學藝術與當代社會、意識形態與倫理及宗教、文化與歷史、心理與語言以及作家的位置等問題。凡此種種,都有他的見解與論述表述,本人在此試圖提出綱要性的綜述,或者說,是提供一份高行健創作的思想綱要。只是提綱,只是要點,詳細論證留待以後。我特別希望,這份綱要,能成為一種「方便之門」,有益於年輕的學子進入高行健思想寶庫。我自己認為每一個思想要點,都可以開掘進去,深挖下去。下邊是我歸納的十個要點:



(一)

高行健不僅是當代一位大作家和藝術家,也是一位思想家。但他並不企圖建構世界觀,或建立某種哲學體系。相反,他拒絕體系的建構。雖然他的思想慎密,並把思想體現在他的作品中。他有自己的獨到思想,卻不詮釋哲學,也不作哲學思辨。他作為文學藝術中的思想家就這樣與通常的哲學家區分開來。因此,他作品中的思想表述,即使是整章節的,也總是感性的,同人物的處境密切聯繫在一起,而非純哲學的議論。他把思想家分為兩種,一種是訴諸邏輯、訴諸思辨的哲學型的思想家;一種是訴諸形象、訴諸境遇、訴諸情感的藝術型思想家,他屬於後一種思想家。人類文學史上早已出現過藝術型的思想家,如但丁、莎士比亞、歌德、托爾斯泰、卡夫卡等,他們既是文學家,又是思想家。



(二)

以《沒有主義》一書為標誌(一九九四年出版於香港),高行健在上世紀九○年代,就公然宣告「沒有主義」,毅然決然走出二十世紀的陰影,擺脫了二十世紀的兩大主流思潮,即馬克思主義思潮與自由主義思潮。他拒絕做「潮流中人」,完全超越所謂「持不同政見」這種政治與意識形態的狹隘視野,擯棄一切意識形態。這一點,高行健一直走在時代最前列,態度不僅最鮮明,而且最為徹底。他的《逃亡》與《一個人的聖經》,徹底告別了共產主義革命,破除影響了一個世紀的幾代左派知識分子的革命神話(對革命的盲目崇拜),同時也超越了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二極對峙的冷戰意識形態,充分展示了現時代東方和西方人類普遍的生存困境。《一個人的聖經》展示東方全面專政下個人的生存困境與心靈困境,也展示西方在淺薄的自由名義下不知限定個人與他者權利界限的困局。《逃亡》則指出,最難逃躲的地獄是自我的地獄,個人在逃避成為他者奴隸的時候,很可能成為自我欲望的奴隸。



(三)

高行健在九○年代初就提出「冷文學」的重大概念。這一概念具有巨大的歷史針對性,即針對政治,又針對市場。他發現文學正在被覆蓋一切的俗氣潮流所吞沒,文學正在變質,變成政治的附庸和廣告的奴隸。在無孔不入的政治潮流和商業潮流中文學的力量就在於它自身獨立不移的品格。於是,高行健把文學的非功利性作了徹底的表述。他強調,文學既不屈從政治和所謂政治介入,也不干預政治甚至也不贊成「文學干預生活」的口號,嚴格分清政治話語與文學話語的界限。政治話語尋求「認同」,文學話語則尋求「特異」,文學絕不可以把政治「多數」和「平均數」來取代文學的「單數」和「異數」。他還強調,文學的非功利,除了必須超越政治之外,還應超越市場與時尚。面對全球文學藝術日益商品化,他如此獨立不移而貫穿始終,從文學的自主到全然非商業的電影製作,也即他獨特的電影詩,在現今的時代這種堅持十分罕見,極為可貴。



(四)

有人問高行健提出「沒有主義」是放下一切時行的政治意識形態,那麼,高行健的思想深處是不是也有某種主義,這個問題高行健本人不可能回答,但我願意如此說,縱觀高行健的全部作品,其中倒是有一種一以貫之的「懷疑主義」。也許高行健不同意加上「主義」二字,但恐怕難以否定明顯的懷疑精神。高行健以懷疑精神作為他的認知的起點,不斷叩問,他的巨作《靈山》更是顯示不斷質疑的、深邃的精神之旅。從個人生存的意義到社會的眾生相與人類的歷史,乃至文學與語言,無不重新檢視。他的不斷叩問與質疑,不走向虛無和頹廢,卻導致深刻的認知。(他以認識再認識取代哲學本體論的思辨)不認為人能改造世界,同樣也無法改造他人和人性,從而摒棄烏托邦神話。他不以社會批判為出發點,只強調不斷的認知,觀察人生的眾生相,探究人性的幽微。他的全部作品都是人的生存條件和人性的見證,不作是非善惡的判斷,從而超越道德裁判和政治正確與否。



(五)

高行健不以一種意識形態來對抗另一種意識形態,因此,正義、真理、道義以及人權人道的空話一概排除,只面對人真實的處境,往往呈現為困境,真實才是他唯一的價值判斷。

真實不是思辨,不在乎誰的真實更真實,純然出於個人,是作家自立的,一種必要的清醒和自覺。真誠則是作家的倫理,真誠是達到真實的必要條件,也超越世俗是非標準和善惡的道德規範。真誠是做人和創作的基本出發點,基本態度,而非道德的準則,以此才可能面對真實。他在接受諾貝爾文學獎時所發表的演講中說,對於作家而言,真便是善,此外並無其他善的規範。對讀者真誠,不欺騙讀者,正是作家的基本倫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