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所有人的45堂紅樓夢 | 誠品線上

寫給所有人的45堂紅樓夢

作者 周汝昌
出版社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寫給所有人的45堂紅樓夢:興衰、榮落、聚散、悲歡、炎涼、美惡《紅樓夢》的偉大,首先在於思想精神的偉大。這種偉大是不容歪曲或竄改的。《紅樓夢》的偉大,又在於文筆藝術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興衰、榮落、聚散、悲歡、炎涼、美惡《紅樓夢》的偉大,首先在於思想精神的偉大。這種偉大是不容歪曲或竄改的。《紅樓夢》的偉大,又在於文筆藝術的偉大──充滿了特色與獨創,然而又正是中華文化的繼承、綜合、延伸、運化和發展。《紅樓夢》是古今中外小說中頭緒最繁、人物最多、情節最富的一部奇書。形式體裁是一部中國傳統章回小說,內容實質則是中華文化的一個綜合體和集大成。它的巨大涵義和偉大的價值地位,史上無書能敵。《寫給所有人的45堂紅樓夢》是資深紅學家、古典詩詞研究家周汝昌先生研究紅學超過半個世紀的結晶,對《紅樓夢》裡的人物、故事、筆法及主旨、精神等,做了極為精緻且詳盡的考證和解說,能引領每一位讀者了解、體悟《紅樓夢》的真諦。全書深入淺出,不枝不蔓,辭采煥然,娓娓有致,對《紅樓夢》的人物、故事及前呼後應、手揮目送的筆法等多方面內容進行了精采的解說點評,尤其是對《紅樓夢》的主旨、精神,再三致意,堪稱引領普通讀者瞭解、體悟《紅樓夢》真諦的絕佳入門讀物。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周汝昌1918-2012,天津人,燕京大學中文系研究院畢業,曾任四川大學外文系講師、人民文學出版社古典部編輯、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等。為資深紅學家、古典詩詞研究家。著有《紅樓夢新證》、《書法藝術答問》、《曹雪芹小傳》、《獻芹集》、《紅樓小講》等多部學術論著、隨筆集,主編《紅樓夢辭典》,並編注《楊萬里選集》、《范成大詩選》等。其中《紅樓夢新證》影響極大,被譽為「紅學史上一部劃時代的著作」,奠定了周汝昌在紅學上的地位,周汝昌也是大陸研究《紅樓夢》的第一人,享譽海內外。1986-1987年,周汝昌應美國魯斯基金會之邀以威斯康辛大學訪問教授身分赴美一年,在威斯康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紐約市立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及亞美文化協會講解《紅樓夢》。2008年,90歲的周汝昌又被央視《百家講壇》邀請評點四大名著,提出「求真」、「求誠」等新觀點。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大家一起讀《紅樓夢》第一講 《石頭記》與《紅樓夢》副篇:版本異同第二講 《紅樓夢》不好讀副篇:張愛玲眼中的《紅樓夢》第三講 女媧補天副篇:注意三個問題第四講 石頭下凡副篇:幾大課題第五講 寶玉降生副篇:銜玉而生第六講 兩大主角副篇:兩大奇蹟第七講 正邪兩賦副篇:令人神往的人物第八講 甄英蓮──真應憐副篇:有命無運第九講 薄命女──香菱副篇:《紅樓夢》一百零八釵情榜第十講 秦可卿副篇:家亡人散第十一講 第五回副篇:貞淫美醜第十二講 千紅一窟 萬豔同杯副篇:筆端隱現第十三講 象徵手法副篇:餞春之節第十四講 落紅成陣副篇:西廂警句第十五講 精密的章法副篇:結構奇蹟第十六講 劉姥姥副篇:伏線千里第十七講 一筆多用副篇:手揮目送第十八講 趙姨娘,壞女人副篇:《紅樓》寫人第十九講 結黨為奸副篇:幾個大關目第二十講 賈環副篇:「二老爺」這邊的側室第二十一講讒言副篇:王善保家的,費婆子,夏婆子,秦顯家的第二十二講 趙姨娘一夥兒副篇:暗線‧伏脈‧擊應第二十三講 史湘雲副篇:《紅樓夢》中的女性美第二十四講 賈府事敗的根由副篇:雙懸日月照乾坤第二十五講 清虛觀打醮副篇:雙星綰合第二十六講 一喉兩聲副篇:戚蓼生賞《紅》第二十七講 張道士副篇:寶玉的「三王」號第二十八講 怎麼寫寶玉副篇:從衣飾到神采第二十九講 史太君訂婚副篇:罥煙含露見顰顰第三十講 賈元春副篇:元春之死第三十一講 鴛鴦第三十二講 小紅與賈芸第三十三講 太虛幻境第三十四講 幻境「四仙姑」第三十五講 絳珠草第三十六講 莫把怡紅認赤瑕第三十七講 十二官第三十八講 「一僧一道」索隱第三十九講 青石板的奧秘第四十講 《紅樓》花品第四十一講 甄、賈二玉第四十二講 脂硯第四十三講 舊時真本第四十四講 探佚功高第四十五講 《紅樓夢》與中華文化──在北大講《紅樓夢》新版小序痴情方許說紅樓(梁歸智)

商品規格

書名 / 寫給所有人的45堂紅樓夢
作者 / 周汝昌
簡介 / 寫給所有人的45堂紅樓夢:興衰、榮落、聚散、悲歡、炎涼、美惡《紅樓夢》的偉大,首先在於思想精神的偉大。這種偉大是不容歪曲或竄改的。《紅樓夢》的偉大,又在於文筆藝術
出版社 /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0845297
ISBN10 / 9570845295
EAN / 9789570845297
誠品26碼 / 2680973941005
頁數 / 324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新版序

自從女兒把這本書編成小書出版以後,受到了讀者的歡迎,這是不曾料到的。因為如我在「舊序」中說明的,原作是應報紙而寫的每週千字小文,那真是太「小」了,沒法把十分複雜的「紅學」上的諸般問題說個清白周詳。再者,寫到半途,我就不想繼續下去了──當時的情況與今日頗有差異,下筆顧慮重重,報紙需要「通俗」,倒也罷了,但通俗並不等於把複雜的問題一味簡單化;稍一涉學術「性」,不僅「千字文」無法處置,就連報刊主持者也不以為然。加上聽不到任何反響,而津門的專家本來就是對拙見持反對態度的,這就使我興致不高,以為很可能落個勞心費力,反招惹無聊的口舌是非,遂向報紙告「休」,支持者也未有表示,當然就「告一段落」了。

今日追述這些,瑣瑣碎碎,有何必要?不過是讓讀者務必體諒當時的前因後果,否則我不會是如此的寫法。而如今多蒙諸位君子寬厚,不但沒有指責之言,反而鼓勵有加,實在是倍增愧怍。

也有熱情關切的善人來問:何不乘這新版的良機加以修訂、補充、潤色,使之稍勝一籌?我何嘗不願如此補救一番?可是說好說,做卻難──這不是「打補釘」的事,若那樣,還不如整個重寫更為妥當,更為順暢。

修修補補是不行的,何況目力之艱更不允許我那麼做了。無有善策之下,只好將卷末部分,略作調整,較之原先有所「充實」些,也就這樣聊應所需吧。

有幾位高校老師告訴我,由於講《紅樓》的課沒有合宜的教材,不少地方就拿《小講》應急充數,如是這樣,《小講》的缺陷自然更會凸顯。這是要有責任感的事情。我盼望老師們若真的選取了此書以便於講課,則務請隨時給以評正,並說明這不過是「一家言」,可供參考閱讀,庶幾不致貽誤於莘莘學子,不勝幸甚。



內文選摘(節錄)

大家一起讀《紅樓夢》



一  作者與時代背景

《紅樓夢》的作者是曹雪芹,單名一個霑字,字芹圃,別號雪芹、芹溪。生於清雍正二年(甲辰,一七二四),卒於乾隆二十八年除夕(癸未,一七六四、二、一)。

曹雪芹的家世既輝煌又奇特。他家上古始祖是周武王之弟名振鐸,先秦時祖上名曹恤,身列孔子門下為大弟子之一;至漢代始祖是開國元勳丞相、平陽侯曹參;以後世代誕生精通詩禮和建築「石倉」藏書的鴻儒學士和傑出的武將。至宋代開國功臣武惠濟陽王曹彬(河北靈壽人)的第三子名叫曹瑋,任彰武軍節度使,衛國名將──就是雪芹的中古始祖。宋代曹氏宗譜的名家序言裡已點明這一氏族的特色是「詩禮簪纓」,文武全才。而在《紅樓夢》開卷不久也敘明瞭「石頭」投胎之處是一家「詩禮簪纓之族」。此為點睛之筆,意味深長。

曹瑋的後代因做官落戶隆興府(今江西南昌),至明代永樂年間,一支北遷到河北豐潤,是為雪芹家明代的關內祖籍。其後一支出山海關落戶遼東鐵嶺,為守邊武職,事在明英宗正統初年(丙辰,一四三六)。及至明末,女真(滿族)的努爾哈赤入邊侵掠時,擊破鐵嶺南郊的十幾個堡(戍守點),世居腰堡(亦作腰鋪)的曹世選被俘,成為滿兵編制「八旗」中正白旗的一名「包衣」(奴僕)(事在〔明〕萬曆四十六年,後金〔清〕天命三年,一六一八)。這就是雪芹的清代始祖,而努爾哈赤入關建立清朝之後,他家成為皇家奴僕,隸屬「內務府」的正白旗籍。從此,世代為奴,身為「下賤」。

努爾哈赤之孫成為入關後清朝的第一任皇帝,年號順治。順治帝少亡,其第三子玄燁繼位,是康熙大帝。康熙幼居宮外,全賴一位保姆(宮廷的「教引嬤嬤」)孫夫人帶領撫養成長(康熙生母佟太后早逝),是以孫夫人即是這位三皇子的真慈母,終身感恩難忘──這孫夫人就是雪芹的曾祖母,她的勞績,是康熙日後始終百般照顧曹家的關鍵因由。

由於孫夫人的特殊恩情關係,康熙二年即派遣孫夫人的丈夫曹璽(雪芹曾祖父)到江南江寧府(今南京)去做織造監督。織造官雖是內務府一名派員,卻具有「欽差」的高級身份。織造官執掌江南為宮中所需的一切衣服、緞匹、封誥等等諸般特級珍貴織品,本是一年輪換職,而曹璽卻榮膺終身職的特典──並且他的子、孫也特例繼任,先後共達三代四人,歷時幾近六十年之久。此為歷史上絕無僅有的特例,也可以說是「奇蹟」。

此一奇蹟,直接關係著偉大作家曹雪芹的身世、稟賦、才華、命運,更是他的創作小說的真正淵源。

曹璽的繼任者:子曹寅,孫曹顒,過繼孫曹頫。曹頫即雪芹之父。

曹璽已經是一位能文之人了,到達江南,多交名士高流,座客常滿。璽生二子,長名寅,次名宣(後改荃,避玄燁之玄音相近)。曹寅在康熙年間名滿江南,官民士商無不欽重,不但人品才華,而且仁心善政,專意扶貧濟困,人人感戴。他又是一位奇才,詩、詞、曲(劇)的造詣極為超卓;又以藏書、刊書聞名一代。他一生的文化生活與事蹟,給這個詩禮傳家的雪芹以極大的影響。

然而曹家「運數」已盡:曹寅在五十歲不幸病逝,地方感念,請以其子曹顒繼任,皇帝特准。可是顒又病亡。康熙帝不忍其慈母之家落於如此末路,於是又特命過繼宣之子頫為嗣子,再度繼任江甯織造──此時已到康熙晚年,曹頫年尚小,大約不過十餘齡而已。公私百務,全賴舊時門下及老僕等合力維持。

誰想數年之後,即有一場大難臨頭,家破人亡,幾乎遭到滅門之禍!

原來,康熙帝的諸位皇子早有預謀嗣位人的暗爭,最後由其第四子胤禛以陰謀手段得帝位,是為雍正帝。他得勢後一力鋤除異己的黨派,包括皇室骨肉手足、康熙的親任、內務府知情的「包衣」,最後連助他謀位的功臣也難逃厄運(怕他們洩露真相)。因此,曹家以內務府包衣、先朝親信、與雍正的敵黨多有舊誼等等關係,遂以瑣故藉口抄家、獲罪、逮問枷示的嚴酷懲治。

以上所敘,是雪芹一生坎坷命運的遠由與近因,必須首先瞭解。

雪芹自五歲身為罪家之子,隨家押回北京。從表面來說,雪芹生在一個詩禮氏族世家,雖系旗奴,又因曾祖父母已誥封為工部尚書和一品夫人,已是富貴榮華之至了;但至雍正二年雪芹降生之時,又已遭逢「末世」;與祖父曹寅一生同官同命的舅爺李煦家已獲罪下獄。雍正五年(一七二七)臘月二十四日抄家嚴令下達,到江南總督、將軍等執行時正為六年的元宵佳節之時──此節遂成為雪芹命運大轉折的標誌和「象徵」。

此時他家「財力」如何?抄家報告表明:「(住房畝、家下人口之外)餘則桌椅、床杌、舊衣零星等件,及當票百餘張外,並無別項。」證以當時人《永憲錄》明載:「(頫)因虧空罷任,封其家貲,止銀數兩,錢數千(即銅製錢數吊),質票(當票)值千金(即銀千兩)而已。」至於所謂「虧空」,並非私用公款之罪,而是康熙多次「南巡」時的驚人花費及鹽商的虛報捐資,造成假賬所致,而雍正卻嚴追逼繳,使曹頫陷於絕境!

這就是雪芹出生以後的政局與家計的實況。他幼小心靈上早即鐫烙了深刻的創傷。

從雍正六年直到十三年,他家暫寓北京外城,八年的苦難,百種的煎熬,萬言難盡。十三年的八月,雍正忽然暴亡,其第四子弘曆繼位,是為乾隆帝。是年冬月,旗人的虧空積案俱得寬免,罪亦獲赦,雪芹家方得絕境更生。次年改大典,屢頒「仁政」,而曹家的至親如平郡王福彭(雪芹表兄)等皆得重用。於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很快恢復了名譽地位與正常的內務府官員家的生活。乾隆元年(丙辰,一七三六),雪芹正當十三歲,這是他終身難忘的一個十分快樂興旺繁華熱鬧的年頭。而八月中雍正暴亡的節序時令,也成了他的「紀念日」。 可是好景不常,只過了四五年,他家因皇室政局的巨變再次受到株連,一敗塗地。從此永無複起之望。乾隆八年(癸亥,一七四三)已有詩人懷念曹寅賦詩寫道:「……詩書家計皆冰雪,何處飄零有子孫?!」確實的,此時的雪芹,已然貧無衣食,流離各處。有時乞助於親友,則多遭白眼。

此後雪芹的詳情,已無可考知,只有從他二三好友留下的幾首詩和個別零星資料中,得知了一些情況,大致如下──

一、在內務府當差,做過「筆帖式」(鈔寫、翻譯員)和堂主事。

二、功名是「貢生」(正式科考未考取中「舉人」的選拔人才)。

三、在他的世交富察氏家做過西賓(師爺幕客或教子弟的家塾先生)。

四、在西城石虎胡同的右翼宗學,結識了皇族(英親王後代)敦敏、敦誠兄弟二人,成為終身好友。

五、貧困至極時,寓居古寺或寄食於親友家。

六、乾隆十九年(甲戌,一七五四),寫作小說《石頭記》,已有清鈔加評的定本。

七、乾隆二十二年(丁醜,一七五七)以前,已流落到京西山村僻巷,其人蹤罕至。

八、乾隆二十五、六年(庚辰,一七六〇;辛巳,一七六一)之間,曾到南京,當是應聘為江南總督的幕客。

九、回京後仍偶與敦家弟兄相會,詩酒唱和。賣畫、賒酒、食粥……生計艱苦。仍不斷為寫作而奮鬥。

十、乾隆二十八年(癸未,一七六四)除夕,因病而逝。

十一、他似曾續娶,生有愛子,不幸先殤,感傷成疾。卒後只此新婦飄零,不知所終。

十二、助他寫作、鈔校、加評(舊時小說附有評點批語,是一種傳統形式)的親人,署名「脂硯」。批語流露女性身份口吻,且與書中史湘雲的事蹟關係密切。《紅樓夢》真本的最後定名是《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傳鈔本到八十回止(其行世印本百二十回,乃程偉元、高鶚等人偽續四十回,拼配假稱「全本」)。

了解曹雪芹的時代背景,不可以只限于他生存的四十年上,那是什麼也看不清說不明的。其真正的歷史背景是明末清初、改朝換代的巨大事變以及時代,充滿了百般的矛盾衝突──主要是明清政治軍事的、滿漢民族地位的。這些矛盾衝突引發了各種形態性質的明爭暗鬥,造成了國計的敗壞、民生的塗炭,禍亂災害,罄竹難書──然而歷史的大勢又使得滿漢兩大兄弟民族在文化上迅速分流融合,創造出了一個嶄新燦爛的文化高峰,光輝奪目。當然同時也就孕育誕生了一批前所未有的新型英才俊彥。

曹雪芹正是這種新型英才俊彥中的代表人物。

滿族是一個勤勞聰明的民族,世居東北極邊,故生產與文化落後于中原。至明朝末年,軍力強盛,值明廷吏治日益腐敗之運會,戰勝明軍與農民軍,入關建立了清朝。但官方與民間的抗清力量浩大,康熙朝的前期,幾乎就是平定「叛亂」的時期,局勢並不穩。然而一到中後期,中華民族積久阻滯的文化與生產的巨大潛力便因局勢平定而迅速發展光大,成為數百年以來的一大盛世,國威日振,疆域拓廣,萬邦朝貢。康熙大帝之名,世界皆知敬仰。

滿族入關建朝後,其接受漢族文化的熱情與速度,水準與造詣,皆令人驚異稱奇!他們的才藝,很多勝過了漢人。但同時因為政治地位特殊優越,既貴既富,很快學會了漢人生活的陋習與享樂的惡行。滿人家中廣蓄奴婢,恣意虐役,尤以多買侍女風氣更盛,相為競勝誇美。

曹雪芹正是由於目睹身親這種風尚而深有感觸──他將當時廣大婦女的處境命運與自己家族六代為奴的血淚痛史聯在一起,不禁悲天憫人之心,抑男揚女之志,油然而生,於是決意以一生的心血,寫一部「稗官」「野史」(古稱小說之異名),專為女性的不幸和屈抑作出震古驚今的控訴與讚揚。



二  內容提要(原著八十回)

解題



曹雪芹原著本名《石頭記》,因全書故事是託名一塊轉化投胎入世者所記,故稱為「石頭」之「記」。雪芹在世時的傳鈔本皆題此名。後經高鶚等人偽續後四十回(並偷改前八十回文字)冒稱「全璧」,廢「石頭記」一名而改用「紅樓夢」,遂行於世。

但「紅樓夢」三字題名卻非高鶚所創,亦出雪芹原書,系第五回夢遊幻境中所演的曲調之名,借為全書的異稱,意思是說:石頭化人,投胎入世,經歷的一生,悲歡離合,不過如「紅樓」中之一場夢境而已。

「紅樓」是唐代詩人用語,專指富家女兒之居處:大抵木結構兩層小樓,雕梁繡幕,十分精美,其彩繪顏色以紅為主,故稱之曰紅樓。白居易詩雲:「紅樓富家女。」韋莊詩雲:「美人情易傷,暗上紅樓泣。」皆為佳例。

所謂石頭,本有自寓之意。如流行本開卷即言:「作者自雲:因曾曆過一番夢幻,故借通靈之說而撰此石頭一記也。」話已十分明白。

全書宗旨,正文本有交待:記述當日的「閨女閨情」,皆屬親見親聞,追蹤躡跡;大旨是談情,故事是「悲歡離合,炎涼世態」。

他所謂「談情」,雖也包括著男女間的「愛情」,但博大精神並不如此狹細,而是指人與人之間的真實感情──即做人應當如何對人對己的巨大課題。



總綱

《石頭記》名以親身經歷為喻,《紅樓夢》一名則點醒此書所寫是女性主題。

全書一共寫了多少女兒(少數有幾個少婦)?實為一百零八位。「一百零八」在中華文化上是個象徵數字,喻言最多(9 陽數〕×12〔陰數〕=108),而非實計,不可死認。其來源是《水滸》的一百零八條綠林好漢,故以一百零八位「脂粉英雄」(書中明文)作為對仗,相「敵」相映。

「金陵十二釵」十二位叫做「正釵」,以下有各級「副釵」,計有八副,合起來即九層的十二釵,正是一百零八位。

雪芹原著,寫的就是這一百零八位女子的不幸處境與悲劇結局。(「釵」,女性的代詞,但又暗諧「差」的音義。)

一百零八位女子的故事,全以石頭轉生的賈寶玉為中心,圍繞他而出現,而存在,而活動,而展現其外貌內心、存亡生死。



敘事筆法與結構藝術

文學大師魯迅先生早已指出,《紅樓夢》打破了以前小說的寫法。這種寫法的創新性,經過研究,顯示出多種特點,堪稱獨絕(魯迅用過「絕特」一詞,在此尤覺警切)。

由於全書內容是寫興衰、榮落、聚散、悲歡、炎涼(世態人情)、美惡(性情,品格)……一系列的相對相反的巨大差異與變化,所以原書的佈局是:一百零八回書文,前後各為一「扇」,即半部五十四回。兩「扇」前後不但對比對映,而且以前伏後,以後應前,各自有雙層的筆法內涵,有表有裡。例如前半寫一段繁華快樂的盛況,則後必有相應相反的一段寫那淒涼寂寞、衰落悲傷的情景(如過元宵節,過中秋節,必有兩次盛衰不同遙為對映)。是以前筆墨表層似處處寫盛寫歡,實則細玩方悟那又是同時處處隱伏著後文的細節,而非一味「熱鬧」的泛筆。

此點不明,書即無法讀懂──內容實亦無法「提」其「要(害)」了。

此外,人名的諧音雙關,詩詞、戲文、酒令、謎語……種種的運用,也是有表有裡,雙重作用──當前本回的與遙伏後文的。

全書一百零八回有一結構上的大章法,即每九回為一大段落,每段落都在一個重點事件上停頓,或開啟,或結束,節奏分明,舒卷如意。



情節

〔一九:一~九回〕

〔二九:十~十八回〕

《紅樓夢》是古今中外小說中頭緒最繁、人物最多、情節最富的一部奇書。其局面之闊大,關係之複雜,非一般敘事法所能為力,故須有特殊新異的開端寫法。全書的十八回書(合「二九」之數),是介紹和展示主角人物賈寶玉的來歷、家庭、親屬等等的環境、關係,以及本人的異于一般男童的稟賦性情。

遠古之時,因蚩尤戰敗,怒觸「不周之山」,山折,以致「天傾西北,地陷東南」。天宇既傾,淫雨不止,洪水淹沒大地,生物皆盡。於是女媧氏(媧皇)煉五色石,將天補好,雨止水退,將地墊平,以水和泥,重造人類。

全書由這一神話故事引起──

話說媧皇所煉大石,高12丈,長寬各24丈,正方形狀(12+4×24=12+96=108),共計36501塊,單單剩下了一塊未用,棄於青埂(情根)峰下。

此石因見眾石皆得補天,獨自己不堪入選,遂日夜悲號(háo)慚愧。後來凡心偶動,意欲投胎入世,享受一番,求得僧道二仙人攜入人世,投生於一個「詩禮簪纓之族」、「溫柔富貴之鄉」,成為「榮國府」賈家的一位小公子,名喚寶玉。

他名寶玉,義本雙關:僧道將石幻化為一枚小玉佩,由嬰兒口中銜出,故此取名寶玉──而那塊美玉,鐫有「通靈寶玉」字樣,遂佩帶此兒身上。

此兒「來歷不凡」,聰明靈秀,出萬萬人之上;見者無不憐愛,老祖母視如心肝,但他性情異于常兒,放縱不羈,癡狂乖僻,卻不為父親所喜。

寶玉生於賈(假)府,此府宅大人眾,勢派非常──此為全部書的環境背景、活動場地,所以開卷幾回書,採用多種筆法展示它的外觀與內景。

賈府的聲名地位,家計的興衰榮落,世系的祖輩流傳……皆由外人在茶肆中的閒談而隱約浮現於紙上。然後卻又由一位陌生村陋的老嫗劉姥姥進府求貸,而眼見了府中屋宇陳設和掌家人鳳姐(王熙鳳,寶玉的青年嫂嫂)和府中僕婦丫環的各種場面──衣飾、器用、禮節、言談……在村嫗心目中展現了那種高級文化教養與物質生活的生動情景。

與此同時,開頭「頭九」、「二九」還寫了很多事情。重要的:金陵薛家為當地一霸,因搶買使女,打死馮淵(逢冤),此女為書中第一個出場諸「釵」之一名,本甄(真)家愛女,元宵節因看燈被壞人拐賣,淪為婢妾──是總領全書的代表人物──離散、淪落、屈枉、不幸的薄命者,名曰英蓮(應憐)。

薛家是賈府親戚,有女名寶釵,隨家進京,寄居賈府,乃寶玉的姨姐。另有蘇州的林家表妹,名喚黛玉,已因父母皆亡先來賈府寄養。

在此貌似瑣碎繁雜的情節中,至第五回忽出一段奇筆,寫寶玉午憩于侄媳房中而夢遊一處幻境:此幻境有一女神名曰警幻仙姑,她管領天下的女子,每個女子的命運皆有簿冊預載,貯於櫥中。仙姑喜愛寶玉,待以飲食,享以歌舞,並領他閱看了簿冊──此若干簿冊所記,即是賈府中的女子的命運預言(名為「判詞」),但寶玉當時並不能讀懂。飲食中諸般珍品的名色,如「千紅一窟(哭)」、「萬豔同杯(悲)」等等,隱伏和預示了寶玉一生所遇諸多女兒的悲慘處境而悲憫傷痛。仙姑又為他演唱了《紅樓夢》曲十二支(連引子、煞尾共十四支),曲文實與簿冊等判詞相為互補呼應。

此回的故事,異常重要──是全書內容與義旨的概括和投影,藝術手法全出獨創,可稱奇絕。而涵義的深刻與博大,也屬古今僅見。

以後,寫侄媳秦氏的病,因喪殯的盛勢奢侈鋪張,家塾本族中與親戚寄讀的眾多男童的頑劣,乃至鳳姐以毒計警懲族弟對她忽生邪念的一場鬧劇,等等──可以理解為作者筆下已把貶男尊女的理念放在了鮮明的地位。

警幻和秦氏各有「夢」中的一段警策之言,前者說:寶玉為人之可貴,在於能以真情體貼女兒,而甚異於一般淫邪的不正當的男女觀念與行為;然而此意難為世俗人理解,反遭誤會,于「世路」上未免艮阻嘲謗。後者向鳳姐掌家人警告:眼前即有一場錦上添花的特大喜事──然而也不過瞬息的繁華(假熱鬧),緊接而來的即將是樂極生悲的禍變,須早早預計──暗示了會有抄家獲罪、子孫流落的大悲劇發作。

此皆點睛之筆,可以說概括了全書的總精義與大結局,非常重要。

試聽──

開闢鴻濛,誰為情種?都只為(謂)、風月情濃。趁著這,奈何天,傷懷日,寂寞時,試遣愚衷。因此上演出這懷金悼玉的《紅樓夢》。

──《紅樓夢曲‧引子》



這其實乃是作者曹雪芹的自表心情,「現身說法」。

二九之末,結上開下,全書一大關目,即賈元春(寶玉長姊)晉升貴妃,回府省親,建造「大觀園」別墅。

大觀園的意義第十七、十八兩回是建園的專章,從起因直到工竣題詠、貴妃游幸,寫盡了賈府的盛勢榮光,也展示了這個家族的文化品位。寶玉本人的才華超眾,黛玉、寶釵也是出色的女詩人──尤其貴妃賈元春的歸省的實際內容,就是讓眾姊妹與寶玉為新園題詩撰對(楹聯),這是《紅樓夢》的一個重要文化意蘊。

此園日後成為群芳(眾多女兒)的總匯之所。而園子的命脈是一條宛若游龍的長溪,特名曰「沁芳」──軒館台榭,諸般景致,皆循溪曲折而構建。

「沁芳溪」是全書的總象徵:群芳凋落,逐水東流──即「花落水流紅」(《西廂記》)的同義而濃縮的新雅文詞。這也代表著整部書的悲劇體性和文化高層。

全書主體,即由園成人聚而結於園毀花殘,群芳落盡──此即「千紅一哭」、「萬豔同悲」的另一藝術表現方式。

從此而後,大觀園才是本書的環境中心,是以「紅樓夢」與「大觀園」幾乎成了同義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