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完了……我注定一輩子當窮光蛋了……。」
一九九二年冬天,我繼承家業當起農夫已過了整整兩年。
當時才二十歲的我,大眼瞪著農會存摺餘額,對工作與人生都感到絕望極了。我終於親身體會到,農業到底是多麼不賺錢的行業,並且被徹底擊垮。
我從一出生,就被教育要繼承家裡的農業,但在我毫無遲疑、懵懵懂懂地接班後,營業狀態已是當時約二十戶農家中最差的了。
那時的營業額約六百萬圓,但借款卻高達一千四百萬圓,扣除償還金額後,帳戶已呈負數,根本連生活都成問題。
所以我們只好當起兼職農夫。工作勤奮的父親是個收入頗豐的上班族,全家就靠這份收入維持生計。沒錯,我所繼承的,就是只靠爺爺、奶奶、母親三人硬撐的農業,也就是所謂的「三將農業」。
才二十幾歲的我,煩惱至極、痛苦不堪。那時的我們,只是單純從事生產的農民,種植著稻米、紅蘿蔔、蘆筍、豆類。但無論多麼努力還是賺不了錢。收穫量又受到天氣影響。當時,我們把全部的收獲量都交給農協,委託他們以變動市價販售,然而幾乎都拿不到好價錢。難得遇到蔬菜漲價時,偏偏自己又收成不佳,到頭來還是沒錢可賺。
而且,愈想積極投入農業,愈得在機械和溫室上砸錢,不知何時才能回收投資資金(當然是借款)。小不拉機的農家要賺錢……算了吧!我再怎麼想破腦袋,還是完全無法想像未來如何支撐生計。這實在太折磨人了。強烈的不安,讓我每天都得靠醫院開的安眠藥才能入睡。
但是,過了二十年後,現年四十二歲的我,卻成為產地直送農家,以生產哈蜜瓜為主力,使業績不斷攀升,年營業額甚至突破一億日圓。以往家族化經營的農家也成為農業法人,並轉變成公司化組織。從農家所得來看,年收已超越一千萬圓。
在生活開銷較低的鄉鎮,年收一千萬圓已綽綽有餘,足以讓人享受幸福、豐裕的人生。
我的農業人生之所以能在一夕之間翻身,全要歸功於投入直銷中心的決定,以及讓我接觸到了直效行銷這種銷售手法。
我是在這樣的機緣下認識直效行銷的。
當我二十六歲邁入婚姻後,我決定趁此時機投入自產自銷。首先,我在國道沿線借來一間閒置的農家儲藏室,改造成哈蜜瓜直銷中心,開始營業。同時,也針對前來買哈蜜瓜的顧客寄送廣告郵件,展開郵購服務。自己訂價、自己販售。後來,當看到直銷部門的營業額慢慢成長時,我實在開心極了。
到了二○○四年,三十一歲的我在書店翻到了一本商業書,因此認識到直效行銷這種銷售手法,當我對它徹底研究並加以實踐後,營業額竟一口氣竄升了。那個時候,營業額已達兩千萬圓,且每年仍不斷突飛猛進,「僅僅八年」,年營業額就超越了一億圓。以農業這種必須配合大自然循環進行生產的業種而言,這樣的成長速度是相當驚人的。
不過,身為產地直送農家,卻位於距離主要城市三小時車程的小鄉鎮,如此不利的地理條件,怎能夠年營業額突破一億圓呢?本書中,我將會為各位進行詳細、易懂的說明。
所謂「一、三、五的高牆」,的確,營業額往往會遇到一千萬、三千萬、五千萬、一億的高牆。那些我在農業現場實際遇到的無數失敗及經驗,也會在書中鉅細靡遺地告訴大家。這本書,以農家的自產自銷戰略及戰術為中心構成,從生產現場到組織構成、經營管理、直銷中心營運、直接販售、社群經營的手法與技巧等,皆包含其中,想必立刻就能實際加以運用。
拿起本書的你,懷抱的是何種心情呢?
你是正從事農業、渴望打破現狀的人嗎?還是想以蔬果等農作物進行自產自銷的人?或是想進一步提高自產自銷比例的人?還是本身工作與農業有關的人?以後想投入農業的人?為了讓這樣的你能找到一本「有用的農業書」,幫助你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原來應該這麼做!」
所以我出版了這本書。
許多從事農業者或農業相關人員告訴我,他們對於現今農業所處的環境變化感到相當不安。其實,在我二十出頭的年紀,也曾因經營的農業看不見未來而痛苦萬分,所以我非常了解那種不安的心情。
我一直很希望這些人能重拾夢想與希望,繼續從事農業。
由農家主動與廣大的顧客建立關係,提供感動與喜悅,獲得感謝之餘也提升營業額。雖然這工作很辛苦,卻有辛苦的價值。而且,能夠確實獲利。
現在,就讓我為大家一一說明,如何成為「與每位顧客建立關係的自產自銷農家」吧!